陸探微的繪畫是什麼風格?南齊理論家謝赫如何評價?

本文已影響7.25K人 

陸探微沒有一幅繪畫真跡留存至今,所幸是陸的畫風對後世影響極大。有幸睹其真容的後人無不懷景仰虔敬之心,並以文字細加描述,從而使我們仍可窺見陸畫面貌的基本特徵。下面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陸探微的繪畫是什麼風格?南齊理論家謝赫如何評價?

南齊理論家謝赫首先給予陸探微繪畫至高的讚譽,稱其畫:“窮理盡性,事絕言象。包前孕後,古今獨立,非復激揚所能稱讚。但價重之極乎上,上品之外,無他寄言,故屈標第一等。”“雖畫有‘六法’,罕能盡該。而自古及今,各善一節……惟陸探微、衛協備該之矣。”

顯然,在謝赫看來,陸畫已遠遠超越了作品外在形式的完美,直接把握到藝術的內在本體。所謂“窮理盡性,事絕言象”,即指能窮盡對象的內在精神氣質,達到上乘的理想境界,而非限於表面的描摹刻畫,故謝赫將其置於上品之上,第一品第一人。同時,謝赫又在總體上認爲陸畫“六法盡該(賅)”,即因“窮理盡性”而使畫面收到“氣韻生動”的效果。

謝赫這段讚辭具有濃厚的形而上色彩,閱讀這段文字也只能讓人大致把握陸探微繪畫的精神取向,及其達到的理想境界。而其畫面的感性形象特徵依然模糊。

張懷瓘對陸畫的評介,卻使人對其繪畫風格有了較爲清晰的輪廓。張雲:“陸公參靈酌妙,動與神會,筆跡勁利,如錐刀矣。秀骨清像,似覺生動,令人懍懍若對神明,雖妙極象中,而思不融乎墨外。夫像人風骨,張亞於顧、陸也,張得其肉,陸得其骨,顧得其神。”“參靈酌妙,動與神會”依然是形而上的讚譽,“筆跡勁利,如錐刀矣”則爲形而下的具體描述,說明陸公用筆如錐刀入木般剛勁有力度。

張懷瓘在這裏三次提到“骨”字,對這一概念的闡釋可增進我們對陸畫畫風的理解。例如文學史上講“建安風骨”,那是指三曹和建安七子體現在他們作品中的慷慨磊落之氣和剛健有力的風格。

陸探微又爲塑造合乎理想的典範,在繪畫技巧上進行了新的探索。他通過對草書連貫一氣的行筆運勢特點的敏銳把握和巧思妙琢,將它引入繪畫領域,創作出前所未有的“一筆畫”法。張彥遠《歷代名畫記》卷二《論顧陸張吳用筆》中記載:“昔張芝學崔瑗、杜度草書之法,因而變之,以成今草書之體勢,一筆而成,氣脈相通,隔行不斷,惟王子敬明其深旨,故行首之字往往繼其前行,世上謂之一筆書。其後陸探微亦作一筆畫,連綿不斷,故知書畫用筆同法。

陸探微的繪畫是什麼風格?南齊理論家謝赫如何評價? 第2張

陸探微精利潤媚,新奇妙絕,名高宋代,時無等論。”到魏晉時期,書法出現重要轉折,完成了從注重單一線條、蠶頭雁尾式的波折運動的隸書到注重線條的連貫運動的草書的轉變,標誌了書法藝術本體自律的獨立成熟和自由發展。連綿不斷、運轉靈活自如的線條,不僅開拓了文字多維的空間架構,展現了線條在時間中的延續,而且由於這種自由、靈活、連貫,事實上呈示出書寫者主體的審美傾向與精神追求。

所以,張芝的“一筆書”不僅是形態上的,更表現了內在的人格完善因素。陸探微當亦深明其旨,他創作的“一筆畫”與張芝的“一筆書”可謂異曲同工。張彥遠也由此得出“故知書畫用筆同法”的結論。

在繪畫的題材上,陸畫以人物畫爲主。《唐朝名畫錄·序》有載:“……陸探微畫人物極其妙絕,至於山水草木,疏成而已。且《蕭史》、《木雁》、《風俗》、《洛神》等圖畫尚在人間,可見之矣。”同時,從《歷代名畫記》所記錄的陸探微的七十餘件畫跡也可以看出,所畫以當時的帝王、功臣、名士肖像爲多,也有古聖賢、歷史人物、佛教圖像以及禽鳥等。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