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定河爲何被稱爲北京的“母親河”

本文已影響1.78W人 

水是“生命之源”,古人建城大多依水而建,因此史學界一直有“先有永定河,後有北京城”的說法。千百年來,她孕育、催生、撫養了北京,被譽爲“北京的母親河”。如今,北京成爲缺水的城市,除了諸多歷史原因外,對水的浪費和不珍惜也是一個重要原因。

 永定河沖積扇爲北京城的形成提供了優越的地域空間

永定河是北京的第一大河,曾是一條遷徙無定、善淤善決的河流,故名“無定河”。清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經過大規模治理後,河道相對穩定,爲祈望其永遠安定,再無水患,康熙帝賜名“永定河”。

永定河形成之後,在今門頭溝三家店附近流出山區,進入廣闊的低窪地帶。河水從中上游衝擊攜帶的大量沙石屑物不斷填充低窪地區,逐漸堆積擡高。經過漫長的歲月變遷,形成巨大的扇形地域(地質學上稱“洪積沖積扇”),即北起今天的海淀區清河一帶,南至大興區黃村一帶。包括今天的北京城區及石景山、朝陽、大興等區的全部,海淀區南部、豐臺區東部、通州區西南部、房山區東部等廣闊的地域。

沖積扇大都在海拔5米至50米之間,地勢平坦、土壤肥沃,河道縱橫。古代先民在這一地域定居、繁衍,從最初的簡單村落逐步發展成了人口密集、經貿繁盛的都市。據記載,東周“武王封堯後於薊”時,北京城原始聚落薊城便在這裏形成,此後歷經遼、金、元、明、清,成爲今天的北京城。

 永定河直接或間接地爲北京城提供了豐沛的水源

歷史上永定河的水源十分豐富,地下水資源充足,清冽甘美的西山諸名泉主要是永定河通過石灰岩滲濾而來的,這些名泉之水匯成多條河流,流經今天北京城區大部分區域,爲人們的生產、生活提供了豐富的水資源。今天的什剎三海、積水潭、龍潭湖、蓮花河、高梁河均爲古永定河河道的餘脈。特別是明清時期,正是因爲有了永定河間接提供的水資源,才使西郊一帶的皇家園林得以不斷擴展。據考:從古薊城內出土的大批戰國至漢代陶井到明清北京城大街小巷數以千計的水井,其水都直接或間接地來源於永定河。三國時期,永定河上曾修建過北京最早的大型水利工程戾陵堰、車廂渠,這個水利工程效益最好時灌溉北京周邊100餘萬畝土地,前後使用數百年之久,對北京城市的形成與發展產生過深刻影響。可以說歷史上的永定河是京城的“生命水道”,水滋養了北京城,養育了北京人。

永定河爲何被稱爲北京的“母親河”

永定河流域物產爲北京城提供了豐富的物質資源

永定河流域範圍廣闊,有着豐富的森林資源和其他物產,幾千年來,北京地區形成聚落並發展成爲城市,一直沒有離開永定河流域中上游所提供的生產和生活資料,包括生火取暖的木材、煤炭,到建築城池、民居的石料、石灰,食用的乾鮮果品等。以木材爲例,自遼金到明清,皇宮和北京城中居民消耗的木柴木炭多取自於永定河流域的森林。特別是明清時期,隨着城市規模的擴大,人口的增加,木柴耗量更是驚人。明廷曾設有“惜薪司”,專門掌管皇宮的木柴、木炭供應之事。當時木柴砍伐後置於河中順流而下,漂流至今天的石景山河段的渡口,撈上岸曬乾再運往京城。其中皇城所用木柴俗稱“馬口柴”,木柴長四尺餘,整齊白淨,兩端刻兩口,用繩捆紮。這種木柴主要產自永定河上游支流流域的蔚州(今河北蔚縣)、廣昌(今河北淶源縣)、昌平(今北京昌平區)等地。永定河流域煤炭的開採則可追溯到遼代,今天的西山地區(門頭溝、房山一帶),煤炭資源十分豐富,一千多年來,源源不斷地運往京城。

  永定河古渡口爲北京城的發展創造了先決條件

遠在數千年前,永定河上就出現的渡口成爲古代南北交通的重要樞紐。隨着北京城原始聚落薊城的形成,這些渡口促進了南北交流,爲遼代陪都燕京、金中都、元大都的發展提供了重要條件。不管三千多年前的永定河是流經盧溝橋,還是流經高梁橋,永定河上的古渡口都是古代先民南北往來的必經之地。先民們之所以精心選擇了今北京西南(廣安門)一帶薊丘作爲聚落點,是因爲這裏距離永定河不遠,交通便利。同時,遠古時期,永定河夏秋每有暴漲,洪水成災。爲了安全,人們只能選擇距渡口不遠,地勢較高,且近於水源的薊丘一帶建立最早的居民點,並以薊丘命名爲“薊”。它是北京城最早的前身和最初的名稱。戰國時期,盧溝河(永定河)渡口一帶已是燕薊的交通要衝,兵家必爭之地。金大定年間興建盧溝橋之後,更成爲南方各地進京的必由之路和燕京的重要門戶。到了明清時期,永定河的水上交通大大加強了南北文化與貿易交流,由此也促進了北京城市的迅速發展,到明清時期,已成爲全國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