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識品德俱不差 胡林翼爲何不如曾國藩成功?

本文已影響1.38W人 

李瀚章在評價曾國藩時曾說:“其過人之識力,在能堅持定見,不爲浮議所動。”用我們今天的話來說,就是戰略定力極強。湘軍歷史上著名的安慶會戰,便充分體現了曾國藩的戰略定力。

安慶位於天京上游。對於太平軍來說,保住安慶是保障天京安全的鎖鑰;對於湘軍來說,奪取安慶則是進軍天京的關鍵。爲此,1859年,曾國藩精心設計了安慶會戰的計劃。他的目的,是通過圍攻安慶這樣一個必爭之地,逼迫太平軍以主力來救,從而迫使太平軍在安慶與湘軍進行決戰,以此消滅太平軍的主力,奪佔安慶,爲湘軍順江而下、攻佔天京創造條件。爲此,太湖之戰後,湘軍立即長驅直入,將安慶的太平軍團團圍了起來,準備實施既定的會戰計劃。

然而安慶會戰的計劃制訂不久,曾國藩就遇到了來自內外各方面的壓力,每一項壓力都足以動搖其會戰安慶的決策。這種壓力,首先來自於當時的朝廷。

見識品德俱不差 胡林翼爲何不如曾國藩成功?

1860年,太平軍以圍魏救趙之計,先攻杭州,隨即出其不意,回師攻破清軍的江南大營,並乘勝追擊,連下蘇州、常州,江南於是全入太平軍之手。江浙向來是清政府的主要賦稅來源和糧食供應地,因而清政府十分重視蘇杭的得失,命令曾國藩放棄圍攻安慶的計劃,東下救援蘇、常,並說“爲今之計,自以保衛蘇常爲第一要務”。爲了促使曾國藩能夠撤圍東援,清政府還賞給曾國藩兵部尚書的頭銜,授給他署理兩江總督的職務。蘇州、常州都屬於兩江總督的轄區,新任總督的曾國藩有守土之責,自然必須完成收復蘇常的任務。

朝命當前,安慶會戰還要不要打,便成了是否堅持曾國藩原定計劃的關鍵。曾國藩分析了當時的形勢,認爲安慶之圍決不可撤。他專門給朝廷上奏,力陳安慶不能分兵的理由。他說,自古平江南之賊,必須佔據上游,建瓴而下,纔可以成功,戰爭初期清軍本來是準備控制江蘇、浙江的,然而幾次進攻都以失敗而告終,不但不能打下南京,反而丟掉了蘇州、常州,這並不是兵力不夠,而是因爲從下游進攻上游,形勢不利。目前這種局面,如果仍然先打蘇州、常州,然後從東面進攻南京,必然要重蹈覆轍。所以絕對不應該分安慶之兵進軍蘇、常地區。即使要想救援江浙,也要先克安慶、蕪湖,這樣才能得到以上制下之勢。因此,安慶一軍,是整個勝利的基礎,決不可撤。針對朝廷對太平軍的擔心,他強調說,雖然目前太平軍聲勢很大,但只要拿定主意,立穩腳跟,形勢就會慢慢地發生轉變。否則,只能欲速則不達,不但蘇常拿不回來,連整個安徽地區也都會丟掉,現在的有利態勢就徹底失去。在曾國藩的堅持下,清政府終於不再堅持撤安慶之圍的要求。

見識品德俱不差 胡林翼爲何不如曾國藩成功? 第2張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剛剛解決了朝廷的壓力,曾國藩又面臨了軍事形勢的挑戰。

1860年底,爲解安慶之圍,太平軍決定再用圍魏救趙之計,南北兩岸,夾擊武漢,以解安慶之圍。其中太平天國英王陳玉成所部進展極速,1861年初連下英山、蘄水,隨即攻下黃州,直逼武漢城下。當時湖北清軍兵力極爲空虛,只有三千綠營兵,根本不能打仗。聽說太平軍來攻,武漢三鎮的官員富戶逃之一空,正在太湖作戰的湖北巡撫胡林翼急得吐血,罵自己是“笨人下棋,死不顧家”,要求曾國藩趕緊撤安慶之圍,回師救援武漢。

胡林翼是湘軍的二號人物,湖北又是湘軍的後方基地,顯然不可能置之不理。但一旦回師湖北,安慶會戰計劃就必然落空。曾國藩在分析了當時的形勢之後,做出了判斷:太平軍重心遠在江浙,千里迢迢進入湖北的太平軍,即使有破湖北之勢,也並無守湖北之力。武漢即使是一時失去,也會馬上收復,而安慶一旦撤圍,就不可能再有機會了。太平軍進攻武漢,目標其實依然是安慶。如果安慶之圍能堅持住,即使武漢落入太平軍之手,湘軍也早晚會收復,“是乾坤有轉機也”;如果安慶之圍堅持不住,即使武漢沒有什麼閃失,太平軍的聲勢也會大漲,“是乾坤無轉機也”。因而他下定決心,即使武漢落入太平軍之手,圍攻安慶的湘軍仍然不可退:“吾但求破安慶一關,此外皆不遽與之爭得失,轉旋之機只在一二月可決耳。”他還給在安慶前線指揮攻城的曾國荃寫信說:“此次安慶之得失,關乎吾家之氣運,即關係天下之安危。”

見識品德俱不差 胡林翼爲何不如曾國藩成功? 第3張

在曾國藩的堅持下,曾國荃的湘軍不惜一切,拼死不解安慶之圍。正如曾國藩所料,陳玉成進攻武漢受阻,不得不直接回師救援安慶,來回折騰,反而給了湘軍以最好的機會,最後太平軍不但未能解安慶之圍,陳玉成也在轉戰途中犧牲,部隊全軍覆沒,安慶和整個安徽由此落入湘軍之手。太平天國總理朝政的洪仁玕後來在反思太平天國的歷史時,認爲太平天國最大的失誤之一,就是安慶落到了湘軍之手:“安慶一失,沿途至天京之城相繼陷落,不可復守矣。”

在湘軍之中,胡林翼的見識與品德都不在曾國藩之下,然而胡林翼的成就卻不如曾國藩,非常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胡林翼缺乏曾國藩這樣的定見。用曾國藩的話說,胡林翼“於久經謀定之局,每至臨事變其初計”,安慶會戰就是其例。

人生總是會遇到各種各樣的挑戰,領導者所遇到的挑戰,往往要遠遠超出常人。一個人如果缺乏堅強的意志,往往就會以環境爲藉口,隨意地放棄應該達成的目標。曾國藩曾說:“凡發一謀,舉一事,必有浮議搖撼”,“天下事只在人力作爲,到山窮水盡之時自有路走”,“凡事皆有極困極難之時,打得通的,便是好漢。”如果剛剛受到挫折,或者聽到別人不切實際的議論就心情沮喪,改變計劃,那是成不了事的。因此對於領導者來說,既要有過人的見識,而在看明白以後還要有一種堅持,一種定力,一種意志,一種“倔強之氣”。這樣的戰略定力,是優秀的領導所必須具備的品質。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