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中悍將阿爾貝特·凱塞林 凱塞林的生平主要戰役

本文已影響7.81K人 

波蘭戰役

在引爆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波蘭戰役中,凱塞林的第1航空隊負責支援由費多爾·馮·博克大將所指揮的北方集團軍羣。雖然凱塞林並非博克的部下,但他與其密切合作,並在許多方面聽從博克的命令,以適應地面戰爭的需要。凱塞林對地面部隊儘可能提供密接支援,並集中可用的空中兵力在關鍵處(如布楚拉戰役)發揮空軍的靈活性。他也試圖藉由一系列對波蘭首都華沙的轟炸行動來切斷波軍的交通線,結果卻發現即使是重達一噸的炸彈也未必能將橋樑炸燬。

空中悍將阿爾貝特·凱塞林 凱塞林的生平主要戰役

凱塞林于波蘭曾被其空軍擊落過。在整個二戰期間,他一共被擊落五次。爲表揚凱塞林于波蘭戰事的表現,希特勒親自爲之頒發騎士鐵十字勳章。

西方戰役

凱塞林的第1航空艦隊並未參與即將發起的西方戰役準備事務,相反地,該單位仍駐於東線,負責在被佔領的波蘭建立新的空軍基地和空襲防護網。然而,在一架攜有德軍入侵計劃文件的飛機迫降於比利時後(即知名的梅倫赫事件),戈林解除了第2航空艦隊司令海姆勒·費爾梅航空兵上將(Hellmuth Felmy)的職務,並任命凱塞林接替該職。後者於隔天(1940年1月13日)飛抵他位於明斯特的新指揮部。費爾梅的參謀長約瑟夫·卡姆胡伯少將(Josef Kammhuber)也被解職,凱塞林任用了自己的參謀長——威廉·史佩爾(Wilhelm Speidel)。

抵達西線後,凱塞林獲知第2航空艦隊的任務是支援博克的B集團軍羣。他從費爾梅那裏繼承了一份複雜的空中入侵計劃,上頭記述佔領“荷蘭堡壘”地區的海牙與鹿特丹的橋樑與機場的空降行動計劃,該計劃的日程表中有幾個小時的行動精確到分鐘。傘兵部隊由航空兵上將庫爾特·斯圖登指揮,作戰的成敗在於是否能與機械化部隊快速取得聯繫。爲了達成這個目標,凱塞林向博克承諾將會盡可能提供充分的密接支援。然而空中與地面作戰將同時開始,因此不會有時間去壓制負責防守的荷蘭空軍。

空中悍將阿爾貝特·凱塞林 凱塞林的生平主要戰役 第2張

荷蘭戰役於1940年5月10日開始。雖然最初的空中作戰頗爲順利,凱塞林的戰鬥機與轟炸機部隊在對上弱小的荷蘭空軍時也佔了上風,但傘兵部隊則在海牙與鹿特丹遭逢激烈的抵抗。1940年5月14日,爲了迴應斯圖登的援助請求,凱塞林下令轟炸鹿特丹市中心,結果引發大火,造成城市多處毀壞。

1940年5月14日,荷蘭投降。第2航空艦隊繼續試着攻下比利時的新機場,同時也不忘爲快速前進的陸軍部隊提供支援。法國戰役的進展十分順利,海因茲·古德里安裝甲兵上將於1940年5月13日在色當強渡默茲河。爲了支援此突破行動,凱塞林轉移了麾下沃爾弗拉姆·馮·里希特霍芬中將的第8航空軍至第3航空艦隊;到了5月24日,盟軍部隊被一分爲二,且僅剩下敦刻爾克一海港還在其控制之下,而德軍離該地只有15千米遠。然而當天格特·馮·倫德施泰特大將下令停止進攻,這在凱塞林看來是一個“致命的錯誤”。德國陸軍按兵不動,阻止盟軍撤出敦刻爾克的負擔即全落到了凱塞林的飛行員肩上,其攻擊又因爲惡劣的天氣和英國皇家空軍所擾,最終盟軍大部分的兵力成功撤離了敦刻爾克。1940年7月19日,凱塞林越過上將一級而被晉升爲元帥,這是對他與其部隊的一種特殊獎勵。

英國空戰

西方戰役結束之後,第2航空隊司令部設在布魯塞爾,準備實施對英作戰。凱塞林爲抵前指揮又把前沿指揮所設在多佛爾對面的灰鼻角。在此期間,凱塞林認爲作戰初期皇家空軍很可能爲保存實力而採用規避戰術,將戰鬥機主力配置在後方。而德國戰鬥機由於航程短,飛不到倫敦以外遠地區掩護轟炸機作戰。這樣,失去掩護的轟炸機也就無法實施大縱深攻擊。爲了避免出現這種情況,他提出攻擊英國首都倫敦,認爲英國爲了保存倫敦,甚至會把最後一架戰鬥機也投進去。而一旦英國戰鬥機應戰並因此受到削弱,德國空軍轟炸機部隊就能順利地實施縱深攻擊。但是,希特勒卻拒絕採納其作戰方案,下令空軍攻擊英格蘭南部和東南沿海附近的目標。1940年7月10日,第2航空隊首次以強大兵力攻擊英國南部的軍事目標。8月13日(鷹日),德國空軍出動1485架次飛機在英國南部狂轟濫炸。許多德國飛行員把不列顛諸島的地圖畫在機身上,並加上“倫敦…8月15日…完蛋”的字樣,大有一舉轟平英國之勢。接連數天,整個英格蘭南部上空充滿了戰鬥的喧囂。英國的機場和飛機生產速度都已經跟不上損失速度了。這時,一架迷航的英國夜間轟炸機誤炸了柏林,希特勒大怒,命令轟炸倫敦。8月24日,凱塞林命令轟炸機編隊在戰鬥機的掩護下首次空襲倫敦。9月初,大規模閃電空襲倫敦達到高潮。凱塞林每天都集中450架以上的遠程轟炸機實施晝間襲擊。在這場混沌的大破壞中,倫敦3個鐵路終點站被摧毀,對外的鐵路運輸嚴重癱瘓。然而,英國空軍的危機過去了,以民間生命的損失換來了空軍戰鬥機的生產的恢復。到9月15日,凱塞林的轟炸機已消耗一半,其戰鬥機損失更慘,已無力擔負空襲倫敦的任務。9月30日,凱塞林部最後一次大規模空襲倫敦。不列顛空戰的失敗使希特勒無限期推遲實施“海獅”計劃。1941年6月,第2航空隊被調到波蘭和東普魯士地區,準備進攻蘇聯。

空中悍將阿爾貝特·凱塞林 凱塞林的生平主要戰役 第3張

入侵蘇聯

儘管已編入進攻蘇聯的序列,凱塞林的第2航空艦隊仍在西線留到1941年5月。這一方面是爲了矇蔽蘇軍,另一方面是因爲直至6月1日德軍預定進攻日時,其位於波蘭的機場設施尚不完備。在德軍於1941年6月22日發動“巴巴羅薩作戰”入侵蘇聯時,這些設施已經部署完畢,於是凱塞林於華沙郊區的拜拉尼(Bielany)建立了他的新指揮部。

第2航空艦隊於此作戰中的任務是支援由博克所指揮的中央集團軍羣,兩人再度延續了以往的密切合作。凱塞林的任務是在支援地面行動的同時,儘快取得空中優勢,並在可能的情況下取得制空權。爲此,他擁有一支計有1,000架飛機兵力的龐大航空艦隊,約佔德國空軍總兵力的三分之一。

當德軍發動攻擊後,蘇聯空軍的大量飛機仍停放於地面上。蘇軍還執行了錯誤的戰術,如用陣型不全、沒有護航的轟炸機迎戰維持標準間距的德軍機羣,結果造成了更大的損失。根據凱塞林的報告,在作戰開始的頭一週時間裏,第2航空艦隊共在空中與地面擊毀了2,500架蘇聯飛機,然而戈林質疑報告的真確性,命令部下重新檢查。隨着德軍的推進,德國方面已可直接於地面清點被擊毀的飛機數量,才發現報告中的估計數量太低。幾天後,凱塞林已可以乘坐Fw 189偵察機於前線獨自飛行了。

空中悍將阿爾貝特·凱塞林 凱塞林的生平主要戰役 第4張

在取得制空權後,第2航空艦隊轉而支援地面部隊的作戰,特別是保護持續向前延伸的裝甲部隊攻擊矛頭之側翼,以確保裝甲部隊能快速推進。當敵軍反攻時,凱塞林投入全部兵力予以打擊。此時陸軍已充分信任空軍支援的價值,但也有太過依賴之傾向。凱塞林當時必須說服陸軍,讓空中支援的力量都集中投入重要地區。凱塞林也試着透過新式戰術來提高部隊的空中聯合作戰能力,並任命了馬丁·費比格上校(Martin Fiebig)爲近距空中支援的特別指揮官。到7月26日,凱塞林報告共摧毀了蘇軍165輛坦克、2136臺車輛和194門火炮。

1941年後期,第2航空艦隊支援了德軍對蘇聯首都莫斯科的最後進攻,其代號爲“颱風作戰”。事後證明了,空軍攻擊莫斯科的行動極爲冒險。就如先前的英國一樣,該市有着良好的全天候機場,德國空軍除了要對抗蘇聯戰鬥機外,還需應付駐於該地的大量防空炮。莫斯科的秋天多雨、濃霧,對德軍的進攻極爲不利。德軍的轟炸收效甚微,而且人員、物資損失都很慘重。凱塞林爲了改變被動局面,曾幾次駕駛飛機突襲莫斯科,探索在惡劣氣候下增強轟炸效果的辦法。他要求對地面進行攻擊的飛行員盡最大努力。

北非戰區

1941年11月,凱塞林受任爲南方戰區總司令,並連同其第2航空艦隊的幕僚們一起轉調意大利。後者暫時充當了南方戰區指揮部的人員,且直到1943年1月,凱塞林才真的有一支戰區指揮部和第2航空艦隊分開的幕僚團。在戰區總司令的位置上,凱塞林直接向德國最高統帥部負責,並指揮該區所有的陸海空三軍部隊,但起初這樣的安排意義不大,因爲絕大多數的德軍第一線作戰單位都由意大利控制。

凱塞林努力地組織和保護供應北非德意裝甲集團軍資源的補給船隊,於當地建立了穩固的空中優勢,並使英軍無力出動潛艇與飛機打擊軸心軍船隊的地中海基地——馬耳他島。若缺乏船隊攜帶的物資(特別是油料),軸心軍將無法於北非遂行其作戰。透過凱塞林的成功管理和應變之計,埃爾溫·隆美爾大將在利比亞的德意志非洲軍獲得的補給量大增。由於軍力的提升,隆美爾準備攻擊加查拉一帶的英軍,而凱塞林則策劃了“大力士作戰”,以意大利第185“閃電”空降師和雷姆克傘兵旅自海上與空中攻擊馬耳他,希望藉此確保軸心國與北非的補給與聯絡線暢通。

在加查拉戰役中,隆美爾將其指揮的部隊分成兩部:一部由是隆美爾親自指揮的德意志非洲軍的摩托化單位和意大利第20摩托化軍,負責迂迴到奈爾·李奇中將(Neil Ritchie)的第8集團軍之南翼;另一部是路德維克·克呂維爾裝甲兵上將(Ludwig Crüwell)指揮的意大利第10與第21軍的步兵,負責拖住英國第8集團軍的其餘部隊。這樣的指揮安排到了1942年5月29日出現問題——克呂維爾被英軍所俘。由於缺乏足夠資歷的將官,凱塞林臨時接掌其部隊“克呂維爾集羣”的指揮權。在他以Fi-156鸛式連絡機飛去開會時,遭到地面上攔截德軍交通線的英軍開火射擊,於是凱塞林呼叫所有可用的斯圖卡和攻擊機對其發動空襲。他的攻擊相當成功,英軍損失慘重後被迫撤退。

空中悍將阿爾貝特·凱塞林 凱塞林的生平主要戰役 第5張

而後,隆美爾與凱塞林針對前者在比爾·海乾姆戰役的表現起了衝突,隆美爾最初的步兵突擊行動未能佔領這個由馬裏·皮耶爾·孔尼根將軍(Marie Pierre Koenig)指揮的自由法國第1旅固守、位處英軍加查拉防線南部樞紐的重要區域。隆美爾曾要求過空中支援,但仍無法突破該區的防守,凱塞林認爲原因是地面部隊和空中攻擊協調不佳。但即使如此,比爾·海乾姆仍在6月10日被德軍佔領,更令凱塞林印象深刻的是隆美爾於6月21日成功佔領了託布魯克,爲此前者自希臘和克里特島調來了額外的飛機兵力。由於其在北非的表現,凱塞林於1942年7月18日獲授橡葉雙劍騎士鐵十字勳章。

在託布魯克的勝利之後,隆美爾在梅爾沙-馬特魯再度獲得了勝利,德軍後勤能力已到極限,由於美國海軍黃蜂號航空母艦的支援,馬耳他要塞重新恢復了活力,四處攔截打擊給非洲軍團的補給。沙漠之狐的命運是在馬耳他礁石上決定的這一論斷終於顯性出來了。最終造成第一次阿拉曼戰役、阿拉姆哈勒法戰役和第二次阿拉曼戰役一連串的災難性後果。凱塞林認爲,在指揮軍級規模的機動部隊時,隆美爾是一位偉大的將軍,但在指揮規模更大的部隊時,則顯得太過情緒化,且反覆無常。隆美爾在非洲戰事的最後階段精神崩潰,並因意氣消沉而住院。對凱塞林來說,這即證明了他的看法。

凱塞林曾於1942年9月被短暫地認爲可接替威廉·凱特爾爲最高統帥部部長,並讓弗里德里希·保盧斯接替阿爾弗雷德·約德爾爲其作戰部長,可見希特勒對凱塞林十分器重。然而希特勒最終認爲,凱塞林和保盧斯在現有崗位上都脫不開身。1942年10月,凱塞林受權指揮該戰區除了隆美爾的德義裝甲集團軍外的所有北非德軍部隊,屬下包括駐於意軍最高統帥部(Commando Supremo)、可說一口流利意大利語的聯絡官艾諾·馮·林泰棱步兵上將(Enno von Rintelen),以及駐巴爾幹半島和希臘的德軍。

1942年11月初,盟軍發動“火炬作戰”登陸法屬北非,凱塞林的部隊陷入了危機之中。他命令前非洲軍司令、在阿拉姆哈勒法戰役受傷治癒後的瓦爾特·內林裝甲兵上將前去突尼斯接管新成立的XC軍。凱塞林命令內林在突尼斯建立一個橋頭堡,然後儘可能地向西推進,以取得可遂行機動戰迂迴的空間。在之後的凱賽林隘口戰役他的部隊也成功地重擊了盟軍,但因爲後者的強烈抵抗和軸心軍犯下的一連串錯誤,攻勢最終只得告一段落。此時凱塞林試着集中他部隊所需物資,而後由西西里運到北非,但因爲盟軍飛機與潛艇的不斷打擊,最終收效甚微。盟軍於4月的進攻最終取得突破,軸心軍在突尼斯的防守全面崩潰,德意兩軍共275,000人被俘,如此災難性的損失僅次於斯大林格勒戰役。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