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孫皇后與唐太宗之間有何故事?她是唐太宗永遠的賢內助

本文已影響2.71W人 

文德皇后長孫氏,隋朝右驍衛將軍長孫晟之女,唐朝宰相長孫無忌同母妹,唐太宗皇后,唐高宗之母。在後位時,善於借古喻今,匡正李世民爲政的失誤,並保護忠正得力的大臣。先後爲李世民誕下三子四女。接下來小編就和各位讀者一起來了解,給大家一個參考。

公元601年,齊國公長孫晟家裏,又添了個小女嬰,因這孩子慈眉善目,母親就給她起了個小名叫“觀音婢”。

觀音婢六歲的一天,正在院子裏玩耍,門口來了一個化緣的老和尚。宅心仁厚的觀音婢,去屋裏端來一瓢水,又跑回去拿來幾個饅頭,塞到了老和尚的揹包裏。

老和尚吃飽喝足,對着觀音婢唱了一通偈語,臨走,遞給觀音婢一張紙條。

晚上,觀音婢拿出那張紙條給父親看,父親見是“坤載萬物,德合無疆”八個字。長孫晟知道這八個字大有深意,孩子還太小了,也不好多說什麼,只是更加用心地培養這個女兒。

可惜,好景不長,觀音婢八歲的時候,父親就去世了。同父異母的哥哥,將她們母子三人攆出了家門。母親無奈,只得帶着她和哥哥長孫無忌,投奔舅舅高士廉。

高士廉是當時的名士,家裏藏書頗多,他非常注重對後代的教育。在舅舅這裏,觀音婢接受了正統的儒家教育。慢慢養成了賢淑溫柔,正直善良的品格。

舅舅見外甥女舉手投足,端莊大氣,不同於一般女孩兒。而且一天天大了,連個正經大名也沒有,就給起了個名字叫長孫無垢。

長孫皇后與唐太宗之間有何故事?她是唐太宗永遠的賢內助

轉眼,長孫無垢十三歲了,出落得知書達理,秀美多姿。高士廉恰巧與李淵是朋友,他知道李淵家有個二公子,風度翩翩,儀表不凡,覺得他以後必成就一番事業。便託媒人去撮合,該着這兩個人有緣,一撮合還真就成了。

公元613年,太原留守李淵府邸,歡聲笑語,張燈結綵。李世民和新娘子長孫無垢,被衆人簇擁着走進了洞房。

新婚燕爾,兩個人如膠似漆,度過了一段溫馨浪漫的青春好時光。

長孫無垢雖然年紀尚小,但在侍奉公婆,友愛妯娌方面,做得非常好,深得一家人的喜歡。

隋朝末年,天下大亂。

後來,李淵在太原起兵,21歲的李世民跟隨父親,親率大軍攻下隋都長安。

李淵稱帝后,封李世民爲秦王,負責節制關東兵馬。

此後,數年間,作爲領軍主帥,李世民南征北戰,東討西殺,掃平了中原一帶的所有割據勢力,完成了唐朝統一大業。

鑑於李世民的卓著戰功,李淵加封他爲天策上將,位置在其他諸王公之上。

長孫無垢作爲李世民的結髮妻子,在丈夫戎馬倥傯的這段歲月裏,她一直陪伴在丈夫身邊,無微不至地照料着丈夫的生活起居。使李世民在刀光劍影中,能夠感受到一絲絲清泉般的柔軟和溫情。

隨着李世民聲望越來越高,太子李建成感到自己受到了巨大威脅。於是猜疑和嫉妒之心油然而生。他聯合三弟李元吉,三番五次地設計陷害,企圖殺死李世民。

長孫皇后與唐太宗之間有何故事?她是唐太宗永遠的賢內助 第2張

李世民被逼無奈,只得提前下手。風聲鶴唳的玄武門,李世民身邊沒有別的人,他只帶了長孫無垢在身邊,他緊緊握住她的手。只要長孫無垢在自己身邊,他心裏就踏實了。

李世民知道,此時所發生的一切,都是破釜沉舟的關鍵一役。成者王侯,敗者賊寇。如果稍有閃失,就是萬劫不復。天佑李世民,他的將士們經過浴血奮戰,終於除掉了李建成和李元吉。

玄武門之變後,李世民被封爲太子,長孫無垢成了太子妃。

後來,李淵禪位,李世民加冕稱帝,長孫無垢被冊立爲皇后。

身份和地位的鉅變,並沒有使長孫皇后驕矜自傲。她一如既往地保持着賢良恭儉的美德。她善於借古喻今,匡正李世民的失誤,保護忠正得力的大臣。對於年老賦閒的太上皇李淵,她十分恭敬孝順,每日早晚必去請安。

對於後宮妃嬪,長孫皇后也非常寬容,並不一心爭得專寵。反而常規勸唐太宗,要公平對待每一位後宮女人。正因爲如此,唐太宗時期的後宮,很少出現爭風吃醋之類的糾紛,這在歷朝歷代中,都是少見的。她只憑自己端莊的品性,無言地影響和感化着整個後宮的氛圍,使唐太宗不用受後宮是非的影響,能心無旁騖,專心致志地料理軍國大事。

長孫皇后與唐太宗之間有何故事?她是唐太宗永遠的賢內助 第3張

隨着唐朝的逐漸強盛,李世民的後宮也漸漸充實了起來。都說守得住清苦,但不一定耐得住繁華。面對後宮那些三千粉黛,李世民對長孫皇后的真心,卻一直沒有變過。少年夫妻,彼此的初戀,又一起經歷了從秦王,到皇帝的一步步風雨蛻變。他們彼此已經成了自己生命中的一部分,誰也擠兌不走,誰也代替不了。由於夫妻恩愛,長孫皇后一共給李世民生了三男四女,長孫皇后去世的前一年,還剛生下李世民最小的女兒新城公主。

魏徵是一代敢於直言進諫的忠臣,他每次勸諫都不留面子。李世民雖然是明君,虛懷若谷,但身爲九五至尊,也受不了總被人拂了面子。有一次,李世民突發奇想,帶領一幫護衛近臣要去郊外打獵。

魏徵聞聽此事,守在皇宮門口,說啥不讓李世民出門,並說仲春時節,要給萬物生靈一個休養生息的時間,不適宜打獵。李世民氣呼呼地回到後宮,吵吵嚷嚷,說有一天非殺了那個鄉巴佬不可。

長孫皇后等李世民發完牢騷,回後屋換了一套平時極少穿的禮服,來到李世民跟前,飄飄下拜道:恭喜皇上,賀喜皇上,常言道,明君出諫臣,今天諫臣出來了,那麼說明皇上是一代明君嘍!

李世民恍然大悟,他哈哈大笑着一把攬過長孫皇后道:真不愧是我的賢內助,偌大個後宮,只有你最懂我,有了你,我不想做明君都不行啊!

李世民不但不生魏徵的氣了,反而還給魏徵加官進爵,賞賜了不少物品和金銀。

634年,長孫皇后和李世民去九成宮避暑時,受了風寒,病情越來越重。

636年正月,在太極宮立正殿去世,諡號文德皇后。

長孫皇后與唐太宗之間有何故事?她是唐太宗永遠的賢內助 第4張

長孫皇后走後,唐太宗沒再立皇后。這十三年中,每年長孫皇后的忌日,唐太宗都要吃素一天,爲長孫皇后祈福。唐太宗對長孫皇后的族人,也多有照顧,沒有因爲長孫皇后不在了,而忽視了這門姻親。

唐太宗在元宮外的棧道上,修建了一座起舍,命宮人居住其中,如侍奉活人一般,侍奉逝去的長孫皇后。對這種已逝之人,卻供養如生的例子,極其少見,幾乎爲唐太宗首創。

唐太宗下令,爲長孫皇后修建昭陵,氣勢十分雄偉宏大。並在墓園中特意修建了一座樓臺,以便長孫皇后的英魂,可以隨時登高遠眺。這位聖明的皇帝,想以這種表達方式,來表達自己對賢妻的敬慕和懷念。

一千多年的時光過去了,有多少風流人物,早已淹沒在了歷史的長河中。唯獨唐朝貞觀年間的長孫皇后,以自己的賢良淑德,長成了一顆常青之樹,在中華大地上,鬱鬱蔥蔥,百世流芳,成了賢妻良母的典範!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