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敬是什麼人?一生做出了哪些貢獻?

本文已影響3.06W人 

公元1402年,燕王朱棣攻入南京,自立爲帝,改元永樂。今天本站小編給你們帶來全新的解讀~

建文元年(1399年),建文帝爲了如何削去最強藩王朱棣而憂心忡忡時,戶部侍郎卓敬向其獻上了一條妙計。可建文帝對此妙策棄而不用,導致朱棣奪位成功。那卓敬之策到底有多麼厲害,小編爲你細細道來。

一,直言敢諫

卓敬出身浙江瑞安的一個大戶家庭,自小就受到良好教育,不僅十分聰明,還勤奮好學,博覽羣書而過目不忘,被人稱讚爲“奇兒”。

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卓敬前往南京參加科舉考試,高中二甲第一名,被授予戶科給事中之職。當時明朝建立沒有多久,制度還不完備,諸王的服飾與車馬都與天子十分接近。

卓敬性格耿直而無所畏懼,便嚮明太祖朱元璋進諫說:“京師風俗是天下人的典範,陛下不早些分清諸王的等級威嚴,而讓他們的服飾與皇太子等同。那豈不是嫡庶不分,尊卑不別,怎麼號令天下呢?”

朱元璋聽了,覺得卓敬所言有理,本就對性格豪放,長相俊美,善於言談,知識廣博的卓敬十分欣賞,自此對他更加重視。然後卓敬就在朱元璋的提拔下步步高昇,到洪武末年一直升任到正三品的戶部侍郎,可以說是位高權重。

二,削藩有策

卓敬是什麼人?一生做出了哪些貢獻?

建文初,敬密疏言:“燕王智慮絕倫,雄才大略,酷類高帝。北平形勝地,士馬精強,金、元年由興。今宜徙封南昌,萬一有變,亦易控制……”(明史·卓敬傳)

建文元年(1399年),建文帝朱允炆準備對叔叔燕王朱棣動手,卓敬於是上奏說:“燕王才智超羣,雄才大略,與太祖高皇帝相似。北平地勢險要,兵強馬壯,金朝與元朝就是由此興起。現在應該把燕王徙封南昌,即使燕王作亂,那也容易控制。”

第二天,建文帝親自召見卓敬,向他詢問對策。卓敬便力勸建文帝採納自己的建議,說這是削弱燕王的最好辦法。可建文帝素來與太常寺卿黃子澄、兵部尚書齊泰二人交情深厚,最信任的謀士自然也是二人,便向二人徵求意見。可能就是在二人的極力反對下,建文帝便擱置了卓敬之策。

姚廣孝故與敬有隙,進曰:“敬言誠見用,上寧有今日。”(明史·卓敬傳)

卓敬的策略可以說是“妙策”,如果建文帝採納,朱棣奪位必然不可能那麼順利。如果朱棣前往南昌,那就失去了北平的根基與羽翼,自然不可能發起靖難之役,只能乖乖的做藩王;如果朱棣拒絕,那就是公然抗旨,建文帝便可以名正言順地削去他的爵位與護衛;如果朱棣起兵,那就是公然反叛,更沒有“清君側,靖國難”的正當性,自然無法奪取天下。

朱棣奪取天下的過程中,謀士姚廣孝起了很大的功勞,就連足智多謀的姚廣孝都對卓敬忌憚不已,認爲建文帝如果採納卓敬之策,那朱棣絕不可能奪位成功,可見卓敬的建議是削藩妙策。

三,不屈被害

卓敬是什麼人?一生做出了哪些貢獻? 第2張

不久燕王朱棣就發起靖難之役,於建文四年(1402年)攻入南京自立爲帝。然後朱棣派人捉拿卓敬,責備他離間自己與建文帝的骨肉親情。卓敬於是反駁說:“可惜先帝不用我的策略,不然你怎麼能篡奪天下。”

敬立朝慷慨,美丰姿,善談論,凡天官、輿地、律歷、兵刑諸家,無不博究。成祖嘗嘆曰:“國家養士三十年,惟得一卓敬。”(明史·卓敬傳)

朱棣聽了十分生氣,命人將卓敬關入獄中。但朱棣愛惜卓敬的才能,便讓人以管仲、魏徵在舊主死後侍奉新主的例子勸說卓敬,讓他爲自己效力。但卓敬以忠臣不事二主爲由,堅決予以拒絕,只求速死。

姚廣孝曰:“昔吳王不殺范蠡而蠡卒滅吳王,衍不殺石勒而勒終殺衍,使敬言見用,陛下豈有今日哉?”遂不屈死,臨刑神色自如,經宿其面如生。(國朝獻徵錄·卷三十)

姚廣孝曾與卓敬有過沖突,便力勸朱棣將卓敬殺死,以免留下後患。朱棣無奈,只得下令處死卓敬並滅其三族。卓敬死時面不改色,堪稱一代忠臣楷模。

當時朱棣曾派人查抄卓敬的府邸,發現其十分清廉,家裏除了幾幅書畫之外並沒有什麼其他值錢的物件,朱棣於是感嘆說:“我大明養士三十年,不辜負君主的,只有卓敬一人呀!”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