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世是如何評價周瑜的?有哪些與他相關的軼事典故?

本文已影響5.87K人 

周瑜(周郎,175年-210年),字公瑾,廬江郡舒縣人,東漢末年軍事家、政治家、謀略家、東吳名將,出身廬江周氏,洛陽令周異之子,堂祖父周景、堂叔周忠,都官至太尉,位列三公。周瑜身材高大、容貌俊美、精音律,江東有“曲有誤,周郎顧”之語。下面本站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介紹,接着往下看吧。

正史上稱其“性度恢廓”、“實奇才也”,孫權稱讚周瑜有“王佐之資",范成大譽之爲“世間豪傑英雄士,江左風流美丈夫”。21歲追隨孫策平定江東。208年,周瑜率軍與劉備聯合,於赤壁之戰中大敗曹軍,由此奠定了“三分天下”的基礎。209年,拜偏將軍,領南郡太守。210年病逝於巴丘。宋徽宗時,追尊其爲平虜伯,位列唐武廟六十四將、宋武廟七十二將之一。

人物評價

孫策:①公瑾英雋異才,與孤有總角之好,骨肉之分。②吾得卿,諧也。

孫權:①公瑾雄烈,膽略兼人,遂破孟德,開拓荊州,邈焉難繼,君今繼之。②(呂蒙)學問開益,籌略奇至,可以次於公瑾,但言議英發不及之耳。③孤非周公瑾,不帝矣。④公瑾有王佐之資,今忽短命,孤何賴哉?⑤孤念公瑾,豈有已乎?⑥此天以君授孤也。

曹操:赤壁之役,值有疾病,孤燒船自退,橫使周瑜虛獲此名。

劉備:公瑾文武籌略,萬人之英,顧其器量廣大,恐不久爲人臣耳。

後世是如何評價周瑜的?有哪些與他相關的軼事典故?

蔣幹:雅量高致,非言辭所間。

呂蒙:昔周瑜、程普爲左右部督,共攻江陵,雖事決於瑜,普自恃久將,且俱是督,遂共不睦,幾敗國事。

王朗:周公瑾,江淮之傑,攘臂而爲其將。

程普:與周公瑾交,若飲醇醪,不覺自醉。

諸葛瑾、步騭:臣竊以瑜昔見寵任,入作心膂,出爲爪牙,銜命出征,身當矢石,盡節用命,視死如歸,故能摧曹操於烏林,走曹仁於郢都,揚國威德,華夏是震,蠢爾蠻荊,莫不賓服,雖周之方叔,漢之信、布,誠無以尚也。

《江表傳》:年少有美才。

韋昭:善談論,能屬文辭,思度弘遠,有過人之明。周瑜之後,肅爲之冠。

陳壽:①曹公乘漢相之資,挾天子而掃羣桀,新蕩荊城,仗威東夏,於時議者莫不疑貳。周瑜、魯肅建獨斷之明,出衆人之表,實奇才也。②瑜少精意於音樂。

陸機:①飭法修師,則威德翕赫。賓禮名賢,而張公爲之雄;交御豪俊,而周瑜爲之傑。彼二君子皆弘敏而多奇,雅達而聰哲,故同方者以類附,等契者以氣集,江東蓋多士矣。②周瑜、陸公、魯肅、呂蒙之疇入爲腹心,出作股肱。

袁宏:①公瑾卓爾,逸志不羣。總角料主,則素契於伯符;晚節曜奇,則叄分於赤壁。惜其齡促,志未可量。②公瑾英達,朗心獨見。披草求君,定交一面。桓桓魏武,外託霸跡。志掩衡霍,恃戰忘敵。卓卓若人,曜奇赤壁。三光參分,宇宙暫隔。

嚴從:周瑜、魯肅,鹹起諸生,鶚視烏林,鷹揚赤壁。然肅爲布衣,當襄漢之際,標賣田宅,分財結士,以求人傑:此其志不小也。公瑾推第於孫策,子敬輟粟於周郎:鹹有異於人者也。

李白:二龍爭戰決雌雄,赤壁樓船掃地空。烈火初張照雲海,周瑜曾此破曹公。

胡曾:烈火西楚魏帝旗,周郎開國虎爭時。交兵不假揮長劍,已破英雄百萬師。

孫元晏:會獵書來舉國驚,只應周魯不教迎。曹公一戰奔波後,赤壁功傳萬古名。

李端:鳴箏金粟柱,素手玉房前。欲得周郎顧,時時誤拂弦。

李九齡:有國由來在得賢,莫言興廢是循環。武侯星落周瑜死,平蜀降吳似等閒。

樑肅:昔漢綱既解,當塗方熾,利兵南浮,江漢失險。公瑾嘗用寡制衆,挫強爲弱,燎火一舉,樓船灰飛。遂乃張吳之臂,壯蜀之趾。

杜牧:周有齊太公,秦有王翦,兩漢有韓信、趙充國、耿恭、虞詡、段熲,魏有司馬懿,吳有周瑜,蜀有諸葛武侯,晉有羊祜、杜公元凱,樑有韋睿,元魏有崔浩,周有韋孝寬,隋有楊素,國朝有李靖、李勣、裴行儉、郭元振。如此人者,當此一時,其所出計畫,皆考古校今,奇祕長遠,策先定於內,功後成於外。

蘇軾: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亂石穿空,驚濤拍岸,捲起千堆雪。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傑!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羽扇綸巾, 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故國神遊,多情應笑我,早生華髮。人生如夢,一樽還酹江月。

蘇轍:至於長洲之濱,故城之墟,曹孟德、孫仲謀之所睥睨,周瑜、陸遜之所騁騖,其流風遺蹟,亦足以稱快世俗。

歐陽澈:使富國強兵,內無動揺,民安如故,有如大夫種之能;轉輸供饋,外無勞民擾攘之役,有如范蠡之知;臨機果斷,折衝千里,有如周瑜之勇;度長慮逺,收功於必成,有如趙充國之守。嚴細柳之軍,有如周亞夫者;奔項羽之營,有如樊噲者;孜孜奉國,知無不爲,有如房玄齡者;兼資文武,出將入相,有如李靖者,則雖愚夫愚婦亦知其可以必勝矣。

後世是如何評價周瑜的?有哪些與他相關的軼事典故? 第2張

張預:孫子曰:“天地孰得?”瑜謂曹公盛寒驅中國士涉江湖。又曰:“親而離之。”瑜威聲遠著,而曹公、劉備鹹疑譖之是也。

林光朝:當時稱之爲長才無或異辭者,吳有周瑜、魯肅、呂蒙、陸遜,蜀有諸葛孔明,是皆一方雋才也。

陳淵:當時人物如周瑜輩,蓋百世之士,若其它智勇紛出,莫可悉數。

陳亮:①嗚呼!使周公瑾而在,其智必及乎此矣。吾觀其決謀以破曹操,拓荊州,因欲進取巴蜀,結援馬超以斷操之右臂,而還據襄陽以蹙之,此非識大略者不能爲也。使斯人不死,當爲操之大患,不幸其志未遂而天奪之矣。孫權之稱號也,顧羣臣曰:‘周公瑾不在,孤不帝矣。’彼亦知呂蒙之徒止足以保據一方,而天下之奇才必也公瑾乎。②昔吳起與田文論功,至主少國疑,大臣未親,百姓未附之際,吳起屈焉。桓王屬大皇於張昭,更以周瑜遺之,後瑜馳驅於顛危之際,昭遂廢不用。何哉?江東雖定而國輕矣。餘論次其行事,使善觀國者有考焉。

軼事典故

顧曲周郎

“顧曲周郎”的典故出自《三國志·吳書·周瑜傳》:“瑜少精意於音樂,雖三爵之後,其有闕誤,瑜必知之,知之必顧,故時有人謠曰:‘曲有誤,周郎顧。’”

據《三國志》記載,周瑜年少時精通音律,即使在喝了三盅酒以後,彈奏者只要有些微的差錯,他都能覺察到,並立即會扭頭去看那個出錯者。自魏晉時代之後,“周郎顧曲”常作爲典故被各大文豪所引用,常常出現於在各類詩歌、戲曲等文學作品中。唐人李端有《聽箏》詩“鳴箏金粟柱,素手玉房前。欲得周郎顧,時時誤拂弦。”化用此典故,進一步發揮想象,描繪周郎因相貌英俊,酒酣後更是別有一番風姿。彈奏者多爲女子,爲了博得他多看一眼,往往故意將曲譜彈錯。

一時瑜亮

“一時瑜亮”的典故出自清代詩人王士禛《〈古詩選〉凡例》:“北周寥寥,廩得子淵,子山,二人之才,一時瑜亮。”

“瑜亮”就是三國時期周瑜與諸葛亮的並稱,後稱兩人才能相匹敵者爲“瑜亮”。

飲醇自醉

“飲醇自醉”的典故出自《三國志·吳書·周瑜傳》裴松之注引《江表傳》:“與周公謹交,若飲醇醪,不覺自醉。”

周瑜爲人寬宏,唯獨程普與他不睦,程普認爲自己年長,經常凌辱周瑜。周瑜降低自己身份,始終不與他計較。後來程普敬重佩服他,對別人說:”和周公瑾交往,就像喝美酒一樣,不知不覺就醉了。“ 後來用於比喻與寬厚人交,不覺心醉,令人敬服。

雅量高致

“雅量高致”的典故出自《三國志·吳志·周瑜傳》“惟與程普不睦”裴松之注引晉·虞溥《江表傳》:“幹(蔣幹)還,稱瑜雅量高致,非言辭所間。”

曹操聽說周瑜雖然年輕但有才氣,於是派九江人蔣幹去勸說周瑜來投奔自己。蔣幹以能言善辯著稱,以個人名義去見周瑜。周瑜出門迎接蔣幹,對他說:“子翼辛苦了,長途跋涉而來是爲曹操當說客的吧?”蔣幹回答:“我與足下是同鄉,多年不見,近來聽說了足下的豐功偉績,所以特來敘舊,怎麼能說我是做說客的呢?”周瑜說:“我雖比不上夔和師曠,但也能聽出你的弦外之音。”之後便請蔣幹進入自己的府第,設酒宴款待他。周瑜對蔣幹說:“我最近有事情要處理,就請你暫住幾日,等我的事情辦完了,再與你相聚。”三天後,周瑜請蔣幹來到軍營參觀倉庫、軍用物資、器械和孫權賞賜給自己的侍從、服飾以及其他玩賞之物,隨後對蔣幹說:“大丈夫活在世上,得遇到知己的君主,對外雖是君臣的名分,對內卻有骨肉的深情。他對我言聽計從,禍福與共,即使是蘇秦、張儀復生,我也會拍着他們的後背而斥責他們的言辭,又有什麼能動搖我的心志呢?”蔣幹只是微笑,始終無話可說。等蔣幹回到揚州後,稱讚周瑜“雅量高致”,有寬宏的氣度及高尚的品格,不是能用言辭所離間的。中原士人也大都如此推崇和讚美周瑜。

蛟龍得雲雨

“蛟龍得雲雨”的典故出自《三國志·吳書·周瑜傳》瑜上疏曰:“劉備以梟雄之姿,而有關羽、張飛熊虎之將,必非久屈爲人用者。愚謂大計宜徙備置吳,盛爲築宮室,多其美女玩好,以娛其耳目,分此二人,各置一方,使如瑜者得挾與攻戰,大事可定也。今猥割土地以資業之,聚此三人,俱在疆埸,恐蛟龍得雲雨,終非池中物也。”

“蛟龍得雲雨”後用來比喻有才能的人得到施展才能的機會。

後世是如何評價周瑜的?有哪些與他相關的軼事典故? 第3張

池中之物

“池中之物”的典故出自《三國志·吳書·周瑜傳》備詣京見權,瑜上疏曰:‘劉備以梟雄之姿,而有關羽、張飛熊虎之將,必非久屈爲人用者……今猥割土地以資業之,聚此三人,俱在疆場,恐蛟龍得雲雨,終非池中物也。’”

孫、劉聯合赤壁破曹後,孫權以劉備爲左將軍,領荊州,周瑜爲偏將軍領南郡太守。劉備到京城去拜見孫權,周瑜上書說:“劉備是一代梟雄,又有猛似熊虎的關羽、張飛輔佐,一定不會久居人下,爲人所用。我認爲應該把劉備遷入內地,爲其大造宮室,給他美女玩器,使劉備沉於享樂,把關羽、張飛二人,各置一方,派親信挾持他們,如此大事可定。而現在卻割地給劉備,以資其業,讓劉、關、張三人相聚於疆場,恐怕蛟龍得到雲雨之助,終究不會蟄居於水池之中啊。”

後來用“池中之物”來形容沒有志向的人,蟄處一隅。

總角之好

“總角之好”指童年時要好的朋友。出自《三國志·吳書·周瑜傳》裴松之注引《江表傳》:“周公瑾英俊異才,與孤有總角之好、骨肉之分。”亦作“總角之交”。

東漢末年,孫家不止孫堅驍勇善戰,孫策同樣年少出名,十幾歲便結識了很多天下名士。後來周瑜慕孫策之名前來拜訪,孫策和周瑜同歲,而且兩人均是年少有志,所以很快便成爲摯友。孫策建立東吳政權,周瑜同樣功不可沒,而且在赤壁之戰上,周瑜更是帶領吳蜀聯軍擊敗曹操,從而改寫歷史

周瑜與孫策的交情,可追溯到獻帝初平元年(公元190年)。時任長沙太守的孫堅率部北上討伐董卓,將家小遷到了舒縣,此地便是周瑜的家鄉。當時,周瑜的家人爲孫策一家提供了住處,兩家也成了通家之好,均爲十六歲的孫策和周瑜也就成了玩伴。與草根出身的孫堅家族不同,周瑜家族是漢末著名的名門大族,在淮泗一帶具有極高的聲望和地位。通過與周瑜家族,孫策不僅結識了淮泗一帶的名士,同時也提升了自己的名氣。《三國志·孫討逆傳》就指出說:“(孫策)與周瑜相友,收合士大夫,江、淮間人鹹向之。”這也爲孫策的成名奠定了基礎。數年後,孫策擺脫了袁術的束縛,出兵江東。此時他手下僅有一千多人,實力薄弱。又是周瑜提供了人員和物資上的巨大幫助。不僅如此,在隨後進行的平定江東之戰中,周瑜身先士卒,爲孫策摧城拔寨,屢立奇功。故此,孫策也會對周瑜另眼相看,將其視爲自己的心腹。

指囷相贈

“指囷相贈”是一段周瑜和魯肅初相識的故事。成語出處爲《三國演義》第五十四回:“瑜曰:‘子敬是我恩人,想昔日指囷相贈之情,如何不救你?你且寬心住數日,待江北探細的回,別有區處。’”根據《三國志.吳書.魯肅傳》:“周瑜爲居巢長,將數百人故過候肅,並求資糧。肅家有兩囷米,各三千斛,肅乃指一囷與周瑜,瑜益知其奇也,遂相親結。”

魯肅家道殷實,存糧兩囷各有萬斤之數。周瑜在江東起兵,一無軍糧二無兵器,遂向魯肅求援。魯肅即指一囷相贈,又以另一囷做保,僱工開始爲周瑜打造單刀5000口。周瑜命兵卒取來麻袋200個,每袋裝50斤,將糧食搬回營地。爲擴大招兵影響,周瑜向魯肅借得紙筆,大書“興復漢室”四字,親手貼於糧囷牆上。之後就有這個典故。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