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閩之光——清代名將甘國寶

本文已影響2.81W人 

甘國寶(1709-1776年),字繼趙,號和庵,祖籍屏南漈下,出生於古田縣二十六都(今屏南縣小梨洋村)。清代名將,一生戎馬倥傯40餘載,不但治軍嚴謹、戍邊盡責、守土有方,且體恤兵民、熱心公益、多才多藝。

八閩之光——清代名將甘國寶

屏南是清朝名將甘國寶的故鄉。我們在屏南縣城新城區的一個十字路口的中心看到了甘國寶巨大的雕塑。這尊高十一米、重二百多噸,爲紀念清代戍臺名甘國寶誕辰三百週年而落成的。

據史料介紹:清朝名將甘國寶戎馬一生,忠秉報國,功勳卓著,維護國家領土完整做出了突出的歷史貢獻,其聲名遠播,成爲海峽兩岸人民所稱頌的英雄人物,爲一代名將,系福建省第四位歷史名人。

八閩之光——清代名將甘國寶 第2張

清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甘國寶在屏南小梨洋村問世,幾聲哇哇啼哭令甘氏家族驚喜,受到一個家族的呵護,學文習武,幾度遷居,終成大器。甘國寶睿智過人,他從御前侍衛起步,歷經廣東、貴州、雲南、浙江、閩粵、臺灣、福建等地,擔任過遊擊、參將、副將、總兵、提督,獲授檢閱操大臣。從三品官升達提督,最後官居一品。更引人注意的是乾隆二十五年和三十一年,兩度授其爲臺灣掛印總兵。獲賜詔諭“此係第一要地,不同它處,非才幹優良、見識明徹者不能勝任”。據介紹,在屏南甘國寶故居,還能觀看到高懸着乾隆皇帝賜給戍臺名將甘國寶福字匾額的“合璧堂”。

甘國寶雖生逢“康乾盛世”,但也遇多事之秋,他一生轉戰南北十個省份,屢立戰功,深得乾隆帝賞識,視爲心腹棟樑,曾多次召見、嘉勉、褒獎。甘國寶兩度出任臺灣掛印總兵,因治臺有方,注意搞好漢族與高山族之間的民族關係,深得軍民愛戴,至今仍將其祀於忠烈祠中。如今國寶故里屏南甘棠鄉小梨洋村尚保存有其故居,2001年屏南縣人民政府公佈爲縣級文物保護單位。國寶祖居地屏南漈下的甘氏宗祠內也存有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予以嘉獎之御書“福”字豎匾。2003年8月“福建省歷史名人研究會甘國寶分會”成立。

國寶一生富有傳奇色彩,他不但能征善戰,而且能文善畫,多才多藝。二百多年來,他的生平事蹟一直被海峽兩岸人民所津津樂道。以甘國寶爲題材的民間文學作品很多,影響最大的當數閩劇《甘國寶》,此劇風靡海內外舞臺,成爲百年不衰的戲曲經典。素爲兩岸民衆景仰的戍臺名將甘國寶,如今也成了推動閩臺民間交流和往來的橋樑。甘國寶文化是一份彌足珍貴的民間文化資源,受到兩岸同胞的關注。而作爲甘國寶故鄉的屏南縣,近年來積極挖掘和弘揚甘國寶文化,注重發揮這位戍臺名將在閩臺文化交流合作中的特殊作用,讓這位“八閩之光”在中華大地放射出更加奪目的光彩。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