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世紀最著名的哲學家——喬治·貝克萊

本文已影響7.81K人 

喬治·貝克萊(George Berkeley,1685年3月12日-1753年1月14日),出生於愛爾蘭基爾肯尼的一個鄉村紳士家庭,十八世紀最著名的哲學家、近代經驗主義的重要代表之一,開創了主觀唯心主義。並對後世的經驗主義的發展起到了重要影響。爲紀念他加州大學的創始校區定名爲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Berkeley) 。

貝克萊天資聰慧,勤奮好學,十五歲時考入都柏林三一學院,十九歲獲得學士學位,在二十二歲就獲得了碩士學位,此後留校擔任講師和初級研究員。貝克萊的代表作有三部:分別是在他24歲時刊行的《視覺新論》,25歲發表的《人類知識原理》,28歲時出版的《海拉斯和斐洛諾斯的對話三篇》。貝克萊是一個虔誠的基督教徒,生前擔任教會主教十八年,一直致力於經驗主義哲學的詳細分化和主觀唯心主義的理論創建。在1752年移居牛津附近的商學院,次年1月14日逝世,死時未滿68歲。

十八世紀最著名的哲學家——喬治·貝克萊

 出生在愛爾蘭

喬治·貝克萊1685年3月12日出生在愛爾蘭基爾肯尼的一個鄉村紳士家庭,是家中的長子,自幼天資聰穎,少年早熟,年僅15歲時就考入都柏林三一學院,19歲時獲得學士學位,22歲時獲得碩士學位。此後留校擔任講師和初級研究院。他最早出版的書是關於數學方面的,貝克萊在數學上有一定的才華,他曾給微積分的發現者提出了一個特別容易自相矛盾的理論稱之爲"貝克萊悖論"以致連微積分的發現者都難以自圓其說。引起了數學界的一場混亂危機:當然這都是後話,是在他中年時期的時候做的事情。貝克萊引起人們注意的是他在1710年發表的《視覺新論》 這是一篇關於人類視覺的一篇科學論文,主要對視力和視覺,所視之物的大小和距離等這方面的問題做了一個深入的研究。雖然當時這篇著作的發表引起了一場科學界很大的爭論。但是後世科學家的深入研究證明了貝克萊理論的正確性,其理論作爲建立現代光學理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接下來,貝克萊出版了一本關於知識的來源和知識的原理的書,書名叫《人類知識原理》 ,出版於1710年。這本書讓他大獲成功,並且收穫了很多好名聲,可謂名利雙收。貝克萊認爲這本書對於思想之外的感知形式的描述還有待詳劃,於是在1713年出版了《海拉斯和斐洛諾斯的對話三篇》,由此.他提出的主要的經驗主義和主觀唯心主義的闡述已確立完畢。在這些唯心主義原則性的闡述裏有一個貝克萊最有名的名言,即是 "存在就是被感知"其意思就是說世界的存在完全是以感知世界的獨立生物個體的存在因而存在,如果沒有感知個體,那麼世界也就不存在。

對於這個理論,貝克萊給予了詳細的闡述和推理。貝克萊指出:根本沒有第一性的質,因爲一切知識都是正在經驗着或知覺着的人的一種機能。他指出,物理對象只不過是經驗到的諸感覺的積累,習慣力量使之在心靈以內聯合起來。否則就不能存在。譬如一張寫字檯,除非看見它,摸到它,嗅着它,有過他的顏色,形狀,氣味,它纔是存在的:離開了感覺,或者諸多感覺的複合,組合,那便是什麼也沒有了。這是他著名的名言"存在就是被感知"的基本原理。其理論與唯物主義相反對。這一理論的誕生之初期受到了很大的嘲諷,但是隨着時間的推移,知識的進步,這一理論時被絕大多數的唯心主義者所接受。

十八世紀最著名的哲學家——喬治·貝克萊 第2張

在歐洲和英國

之後,貝克萊去了英國,進入了英國基督教教會。在1714年和1720年間,他在歐洲各國旅遊,並傳播自己的理論和思想。他停留時間最長的地方是意大利,並且參觀過很多意大利的風景名勝。在1721年,愛爾蘭神學教會給他一個尊重的邀請,並此他獲得了神學博士的學位。此後,他再此選擇停留在都柏林三一學院。主要教授神學和古希伯來語。在1721年2月,他被授職位神學教會的主教。

貝克萊在1728年和愛爾蘭大審判法官約翰·福特的女兒安妮·福斯特結婚,此後,他去了美洲。他在現今羅德島新港附近登陸,然後在米德爾頓那裏購買了一個莊園。他還帶來了一個他在意大利發現的英國畫家,名字叫約翰·撒佈蘭特這個被稱爲美國近代肖像畫的創始人。在莊園居住時,他計劃在百慕大建立一個他所謂的"理想國",和一所大學。最後都已資金的短缺而宣告失敗。

貝克萊在1732年離開美國返回英國倫敦

返回倫敦後,貝克萊一直致力於慈善事業,他計劃爲在城市中無家可歸的孩子建立一個"兒童之家".在1739年貝克萊創立的"兒童之家"成立。貝克萊擔任第一任"兒童之家"總執事人。在1734年,貝克萊被任命爲英格蘭某一地區的執行主教,他此後一直擔任此份工作直到他的去世。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