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百熙爲官三十年 歷任四部尚書,因爲何事被太監活活罵死?

本文已影響2.9W人 

清朝時期,如果官員犯了錯,皇帝往往“傳旨申斥”。外省的官員,由總督、巡撫代爲“申斥”;京城的官員,則由太監代爲“申斥”。

督撫與接受“申斥”的官員同朝爲官,又有上下級關係,一般不會刻意與他們爲難。太監就不同了。太監本來是皇城裏一羣伺候人的角色,好容易逮住一個機會來“教訓”平日裏高高在上的京官們,自然不會輕易罷休,總要想辦法來修理京官們。

對於京官們,他們也是委屈萬分。他們不但要跪着聆聽太監宣旨,還要被太監破口辱罵一通,簡直就是斯文掃地。這樣的場面如果傳到朝廷裏,他們以後還怎麼在朝廷裏混下去?有聰明的京官,得知皇帝要“傳旨申斥”,馬上預備一個厚重的紅包,在太監駕到的時候送給他們,請他們高擡貴手。

張百熙爲官三十年 歷任四部尚書,因爲何事被太監活活罵死?

當然,也有不懂事的京官,在接受太監“申斥”時,沒有爲太監準備紅包——他們的日子就慘了。

1907年,作爲預備立憲的一部分,清朝對部院進行改組,並增設了郵傳部。郵傳部職掌全國交通及郵電之政令,設置尚書一名,左右侍郎各一名,分設船政、路政、電政、郵政、庶務五司,各有郎中、員外郎、主事等官。

最初,清朝任命張百熙爲郵傳部尚書,唐紹儀爲郵傳部左侍郎。其餘下屬官員人選,由張百熙和唐紹儀商定。

張百熙是湖南長沙人,生於1847年,1874年考中進士,步入仕途。33年宦海浮沉,張百熙一路升遷,前後做過工部、吏部、戶部、郵傳部這四大部門的尚書,官居從一品,位高權重。張百熙與那些尸位素餐,信奉“多磕頭,少說話”的官員不同,他勇於任事,敢於直諫,不畏權貴,在中日甲午戰爭期間,憤然上書彈劾李鴻章是“陽爲戰備,陰實主和”,義正辭嚴,令人佩服。

唐紹儀是廣東香山人,生於1862年。唐紹儀沒有走科舉制度這條道路,他12歲就被選入第三批留美幼童,遠渡重洋到美國留學,後來進入哥倫比亞大學讀書。1881年,唐紹儀應召回國,受到袁世凱的賞識,在政壇嶄露頭角,歷任天津海關道、外務部右侍郎、全國鐵路總公司督辦、稅務處會辦大臣、郵傳部左侍郎等職。

張百熙爲官三十年 歷任四部尚書,因爲何事被太監活活罵死? 第2張

張百熙和唐紹儀收到朝廷任命後,碰了一個頭,商議從各部門調任人員的名單。唐紹儀是廣東人,滿口粵語,張百熙完全聽不懂,一臉懵逼。兩人開始不和。

第二天,唐紹儀向張百熙提交了一份擬調任人員名單。張百熙滿口答應。可是後來名單正式敲定時,唐紹儀發現自己那份名單上的人員一個都沒有。這把唐紹儀氣得夠嗆。兩個人公開鬧起了矛盾,都裝病不去上班。

部門剛剛成立,正副領導就鬧起了矛盾,這成何體統?御史就此對他們進行彈劾。朝廷各打五十大板,下令對他們進行“申斥”。

唐紹儀比較年輕,心眼活泛,他在得知朝廷下令“申斥”後,提前給了傳旨太監一大筆錢。傳旨太監心領神會,在“申斥”唐紹儀時用語比較有分寸和得體,唐紹儀避免了一場尷尬。

張百熙不知道這些情況,沒有給傳旨太監封紅包。傳旨太監自然不會對他客氣。宣旨完畢後,傳旨太監指着他鼻子大罵:“混賬王八蛋,趕緊滾下去!”

張百熙爲官三十年 歷任四部尚書,因爲何事被太監活活罵死? 第3張

張百熙氣得渾身發抖,從地上站起來後面無人色。

當時,張百熙已經60歲高齡了。他可沒有想到,自己讀了一輩子聖賢書,到頭來被一個太監罵得狗血淋頭。他越想越氣,不久就患上一場重病,不治而亡。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