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春秋五霸之一的宋襄公是什麼樣?有何作爲

本文已影響2.34W人 

時間長河不停的流淌,歷史在不停的發展,讓本站小編帶大家撥開歷史的迷霧,回到那刀光劍影的年代,看看春秋五霸之一宋襄公的故事。

春秋時期,周王室勢力衰微,權威不再,已經無法有效控制天下諸侯。一些強大的諸侯國爲了爭奪天下,開啓了激烈的爭霸戰爭,相互之間合縱連橫、東征西討,前後共有數位諸侯依次成爲霸。“春秋五霸”是春秋時期的歷史產物,此時的諸侯爭霸戰爭,爲之後的戰國時期的兼併戰爭做了先期準備。關於“春秋五霸”史上出現過多種說法,最具代表性的是《史記索隱》或《荀子》的版本。

歷史上春秋五霸之一的宋襄公是什麼樣?有何作爲

《史記索隱》的說法是:齊桓公、宋襄公、晉文公、秦穆公、楚莊王。

《荀子·王霸》的說法是:齊桓公、晉文公、楚莊王、吳王闔閭和越王勾踐。

其中,就宋襄公來說,被很多人視爲最沒有含金量的春秋五霸。尤其是和齊桓公、晉文公等春秋霸主比起來,宋襄公實在是徒有虛名。誠然,在宋襄公圖謀稱霸的過程中,遭到了楚國的迎頭一擊。在被楚國擊敗後,宋襄公傷重去世,留下了頗具爭議的評價。不過,在筆者看來,春秋五霸之一的宋襄公,雖然敗給了楚國,卻並非一無是處!

首先,泓水之戰,是東周春秋時期,公元前638年,宋國與楚國爲爭奪霸主地位而發生的一次戰鬥,以宋國失敗告終。泓水之役發生於泓水(今河南柘城縣北30裏)。楚以優勢的兵力、旺盛的士氣、有利的地理條件,大敗宋國,獲得全勝。泓水之戰後,楚國在中原的擴張已無阻力。在其後數年間,楚國勢力一度達到黃河以北,直到晉楚城濮之戰後,楚國的擴張勢頭纔得到遏制。宋國在泓水之戰戰敗後淪爲二流國家,未能在歷史中發揮重要作用。因爲泓水之戰,宋襄公這位春秋五霸,無疑成爲了後人的笑柄和批評的對象。但是,縱觀宋襄公的一生,在被楚國擊敗之前,其表現顯然是可圈可點的。

歷史上春秋五霸之一的宋襄公是什麼樣?有何作爲 第2張

宋襄公,子姓,宋氏,名茲甫,是春秋時期宋國國君宋桓公的次子,爲宋桓公的正室宋桓夫人(衛昭伯和宣姜之女)所出,因此,茲甫是嫡子。與此相對應的是,茲甫還有個庶兄目夷,而目夷的母親只是地位一般的妾侍,因此,目夷是庶子,茲甫以嫡子的身份被立爲宋國太子。在古代歷史上,圍繞着國君的寶座,不管是嫡子還是庶子,都會展開激烈的較量,這就是奪嫡之爭,比如唐朝初期的玄武門之變,清朝時期的九子奪嫡等,都是兄弟爲了君主之位而激烈較量的例子。但是,宋襄公在當太子的時候,卻願意退位讓賢。

周襄王元年(公元前652年),茲甫的父親宋桓公病重。在得知弟弟準備將江山讓給自己的打算後,目夷逃到了衛國,茲甫的太子之位沒有讓出去。周襄王二年(公元前651年)春,宋桓公去世,太子茲甫即位,是爲宋襄公。宋襄公封庶兄目夷爲相,輔佐自己處理朝政。因此,對於宋襄公來說,和他的兄弟目夷保持着非常融洽的關係。在兄弟齊心的背景下,宋國的國力得到了提升,這也給了宋襄公稱霸中原的底氣。

葵丘之會上,宋襄公接受了齊桓公委託他照顧齊國太子昭(後來的齊孝公)的囑託,答應將來對太子昭予以照應。而宋襄公後來的表現,無疑體現出他信守承諾的品質。在爾虞我詐的春秋戰國時期,宋襄公的這一品質,自然是難能可貴的。周襄王九年(公元前643年),齊桓公重病,齊國五公子(公子無虧、公子昭、公子潘、公子元、公子商人)各率黨羽爭位。在齊桓公去世後,太子昭逃到宋國,向宋襄公求救。儘管當時宋國十分弱小,但因齊桓公死前曾委託他照顧太子,宋襄公全力幫助太子昭回齊國即位。

歷史上春秋五霸之一的宋襄公是什麼樣?有何作爲 第3張

周襄王十年(公元前642年),宋襄公率領宋國、衛國、曹國、邾國這四個諸侯國的兵馬,成功平定了齊國的內亂,並幫助太子昭登上了齊國君主的寶座。誠然,宋襄公之所以率軍平定齊國的內亂,不僅是爲了兌現昔日的承諾,也是爲了彰顯宋國在中原諸侯國的實力。不過,不管怎麼樣,宋襄公此舉,無疑是對齊國、宋國都有好處的事情。齊桓公去世後,晉文公暫時還沒有登上晉國君主的寶座,所以,在這一段時間內,諸侯霸主之位空缺,宋襄公想效仿齊桓公,會盟諸侯,確立霸主地位。

周襄王十一年(公元前641年),宋襄公扣押了滕宣公,又邀曹、邾兩國在曹南會盟。同年秋天,宋襄公又因爲曹國不服,發兵包圍了曹國。同年冬天,陳穆公邀諸侯重修齊桓公之好,於是陳、蔡、楚、鄭等國在齊國結盟。這樣,在諸侯中變形成了兩大陣營,楚、齊、鄭、陳、蔡等國爲一個陣營,而圖謀稱霸的宋襄公,身邊只有衛、邾、曹、滑等幾個小國。因此,非常明顯的是,在整體實力上,宋襄公所在的宋國,是難以和楚國相抗衡的。在此基礎上,宋襄公最理智的辦法,自然是想辦法擴大己方的陣營,等到合適的時機才和楚國交鋒。當然,最後的情況是宋襄公急於求成,從而吃到了慘重的敗仗。

歷史上春秋五霸之一的宋襄公是什麼樣?有何作爲 第4張

最後,周襄王十三年(公元前639年)春,宋襄公在鹿地首次會合諸侯,齊國,楚國國君相聚在一起,宋襄公以盟主之位自居,引起齊君和楚王的不滿,宋襄公又自作主張,沒有經過齊國,楚國的同意就約定當年的秋天再次在盂地會合諸侯。對此,在筆者看來,急躁的宋襄公,不僅沒有結交更多的諸侯國,反而讓宋國逐漸衆叛親離。不久之後,宋襄公聽說鄭國支持楚成王做諸侯霸主,就決定攻打鄭國。目夷勸阻他,宋襄公不聽。對此,在筆者看來,或許是因爲地位的穩固,宋襄公對於這位兄長也沒有以前那麼尊重了。如果宋襄公能夠採納目夷的忠言,後面的失敗顯然是可以避免的。

周襄王十四年(公元前638年)初冬,宋襄公領兵攻打鄭國,鄭國向楚國求救。楚國派能大將成得臣率兵向宋國國都發起攻擊。宋襄公擔心國內有失,只好從鄭國撤退,雙方的軍隊在泓水(古河流名,故道約在今河南省柘城縣西北)相遇。結果,在這場戰役中,宋襄公選擇了仁義的戰爭態度,也即等到楚軍列好陣勢之後才進攻,從而錯過了擊敗楚軍的唯一機會。經此一役,宋國的國力遭到了重創,不僅無法繼續圖謀霸主的地位,更在春秋中後期走向了衰落。綜上,對於春秋五霸之一的宋襄公,需要一分爲二的來看待,也即他具有謙讓、誠信的品質,也有急躁甚至昏庸的一面。對此,你怎麼看呢?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