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早年時對諸葛亮十分信任 後面爲何再也不相信諸葛亮了

本文已影響1.15W人 

劉備早年對諸葛亮言聽計從,但創業成功後,爲何不再相信諸葛亮?這是很多讀者都比較關心的問題,接下來就和各位讀者一起來了解,給大家一個參考。

“三顧茅廬”的典故在我國歷史上應該算是比較出名的,就當時而言,如果劉備沒有得到諸葛亮的輔佐,或者說沒有去請出諸葛亮。那在筆者看來,劉備當年大大概率也就是個普普通通的軍閥而已,因爲論起對天下大勢的瞭解與劃分,他是真的不如曹操或孫權。

前段時間筆者在翻閱資料的時候無意間看到了這樣一個帖子,基本內容就是如標題所說的,問劉備爲何在創業初期(漢中之戰前)對諸葛亮言聽計從,可創業成功後(漢中之戰後)就不再搭理諸葛亮,並直到夷陵之戰失敗後才重新將諸葛亮召回權力中樞?如果說屏幕前您的也對這個問題感興趣,那您或許可以接着往下看(以正史而言)。

劉備早年時對諸葛亮十分信任 後面爲何再也不相信諸葛亮了

其一,情況與情勢不同

劉備在“三顧茅廬”並請出諸葛亮爲自己效力時,剛剛過經歷一場史無前例的大敗,那時的劉備堪稱一生中最爲窘迫的日子,因爲他沒有文臣只有武將,而且還只有關張趙三人(關羽,張飛,趙雲)而已。更爲悲涼的是,當年的劉備甚至沒有一塊屬於自己的地盤(之前有徐州,被他丟了)。

而當諸葛亮被劉備請出山後,劉備才真正找到了走向成功的那條康莊大道。原因在於,諸葛亮及時補充了劉備在內政和謀略上的不足,同時還爲劉備指明瞭接下來應該做的事情和方向。因而,劉備在早年之所以對諸葛亮言聽計從,正是因爲諸葛亮憑藉着自己的足智多謀而說服了劉備及其屬下,並確實拿出了相應的方案來告訴劉備。

劉備早年時對諸葛亮十分信任 後面爲何再也不相信諸葛亮了 第2張

然而當劉備創業成功後事情便有了不一樣的變化,比如說當時的劉備已經進位漢中王,事後更是在衆人的擁護下登基稱帝。這裏我們其實可以試想一下,如果您是皇帝,而且是一位有雄心壯志且不甘人下的皇帝,那麼會對一個屬下言聽計從嗎?儘管這個屬下很出色很厲害,而且之前還對自己有過很大幫助。相信答案大家都明白,所以這裏筆者也不做過多敘述。

再者,諸葛亮的身份在當時而言其實也是比較特殊的。原因在於,諸葛亮的親兄弟諸葛瑾在東吳擔任大將軍官職,同族兄弟諸葛誕更是在曹魏擔任徵東大將軍官職。因而這裏就產生了一個很奇妙的現象,即三兄弟分屬不同的陣營,而且都是擔任了相當高的官職,那麼如果他們聯起手來,會有什麼樣的後果呢?

這裏在筆者個人看來,創業成功後的劉備之所以不在對諸葛亮言聽計從,其實也是有着此方面的考慮。畢竟在當時來說,劉備並不缺少可以幫他制定計策的謀臣,和幫他穩定內政的文官。另外,這句話也可以換個角度去看,比如可以理解爲,是諸葛亮自願退居幕後,並心甘情願地被劉備邊緣化(漢中之戰時諸葛亮身在後方,且只負責籌備糧草)。

劉備早年時對諸葛亮十分信任 後面爲何再也不相信諸葛亮了 第3張

其二,諸葛亮自身的原因

前文提到,我們本文是以正史爲主要參考標準,所以也就不提那些借東風或七星燈續命之類的神話故事了。在正史當中,我們的諸葛武侯雖然也很厲害,但這種厲害是有限且有方向的。史料《三國志》對於諸葛亮的評價爲“治戎爲長,奇謀爲短,理民之幹,優於將略”這樣一句話,通過這句話我們可以發現兩個問題,即諸葛亮不擅長出奇謀,且理政能力高於領兵能力。

仔細觀察歷史後不難發現,即便從“三顧茅廬”算起,諸葛亮真正參與過的劉備這邊的軍事行動,也是非常少的,那麼這能說明什麼問題呢?

在筆者個人看來,這最起碼可以說明,劉備本人也是瞭解諸葛亮這一缺點的,所以並沒有讓諸葛亮跟隨自己去參加軍事行動,只是將他放在後方統籌全局併發揮其擅長理政的優勢(是個隱患,也是後來北伐失敗的伏筆)。

其次,諸葛亮本身對於劉備本人也並非是言聽計從,或者換句話說,諸葛亮也並不是絕對相信劉備。這裏我們以漢中之戰舉例,當年劉備在漢中前線已經與曹魏僵持了一年之久,甚至將曹操本人都逼到了長安親自坐鎮。但此時的諸葛亮依然不願和曹魏進行正面的直接交戰,所以在接到劉備要求全力援助的信件後,還是有些猶豫不決。事後若非有楊洪勸導,筆者甚至懷疑劉備與諸葛亮在當時就會發生衝突。

劉備早年時對諸葛亮十分信任 後面爲何再也不相信諸葛亮了 第4張

最後,關於劉備早年對諸葛亮言聽計從,但創業成功後,爲何不再相信諸葛亮的這個問題,筆者個人有兩個看法。第一個是當時的情況與情形不同,比如劉備早年一無所有,因而他只能相信並服從諸葛亮,可創業成功後他身邊不再缺少文官謀臣,所以自然會疏遠諸葛亮以保持自己的權威。第二個是諸葛亮自身的原因,比如諸葛亮本身並非絕對信任劉備,且並不擅長軍事行動,而劉備在創業過程中又離不開軍事行動等。

參考資料:《三國志》《後漢書》《資治通鑑》等。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