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世如何評價漢和帝劉肇?他是個怎樣的皇帝?

本文已影響1.54W人 

劉肇,漢章帝劉炟第四子,生母爲樑貴人,皇后竇氏將他收爲繼子,東漢第四位皇帝,在位共18年。下面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介紹,接着往下看吧。

建初七年(82年),漢章帝廢太子劉慶,立劉肇爲皇太子。章和二年(88年),漢章帝逝世,劉肇即位,養母竇太后執政,永元四年,劉肇聯合宦官將竇氏及其黨羽一網打盡。親政後從不荒怠政事,屢派兵征伐匈奴、羌及西域諸國,併發布減免災區租、賦之詔。在位期間,西域都護班超曾派人西使大秦(羅馬帝國),至西海(波斯灣)被阻而還,爲漢使所達最西之地。在位時期,東漢國力達到極盛,時人稱之爲“永元之隆”。元興元年十二月辛未(106年2月13日)病逝於章德殿,終年27諡號爲孝和皇帝,廟號穆宗,葬於慎陵。

歷史評價

范曄《後漢書》:①“自中興以後,逮於永元,雖頗有弛張,而俱存不擾,是以齊民歲增,闢土世廣。偏師出塞,則漠北地空;都護西指,則通譯四萬。豈其道遠三代,術長前世?將服叛去來,自有數也?” ;②“孝和沈烈,率由前則。王赫自中,賜命強慝。抑沒祥符,登顯時德。”

《東觀漢記》:“孝和皇帝,章帝中子也,上自歧嶷,至於總角,孝順聰明,寬和仁孝,帝由是深珍之,以爲宜承天位,年四歲,立爲太子,初治尚書,遂兼覽書傳,好古樂道,無所不照,上以五經義異,書傳意殊,親倖東觀,覽書林,閱篇藉,朝無寵族,惠澤沾濡,外憂庶績,內勤經藝,自左右近臣,皆誦詩書,德教在寬,仁恕並洽,是以黎元寧康,萬國協和,符瑞八十餘品,帝讓而不宣,故靡得而紀。”

司馬彪《續漢書》:“孝和年十四,能折外戚驕橫之權,即昭帝斃上官之類矣。朝政遂一,民安職業,勤恤本務,苑囿希幸,遠夷稽服,西域開泰,郡國言符瑞八十餘品,鹹懼虛妄,抑而不宣云爾。”

《帝王世紀》:“孝和之嗣世,正身履道,以奉大業,賓禮耆艾,動式舊典,宮無嬪嬙鄭衛之燕,囿無般樂遊畋之豫,躬履至德,虛靜自損,是以屢獲豐年,遠近承風。”

李尤:“卓矣煌煌,永元之隆。含弘該要,周建大中。蓄純和之優渥兮,化盛溢而茲豐。”

後世如何評價漢和帝劉肇?他是個怎樣的皇帝?

蘇順:“天王徂登,率土奄傷,如何昊穹,奪我聖皇,恩德累代,乃作銘章,其辭曰:恭惟大行,配天建德,陶元二化,風流萬國,立我蒸民,宜此儀則,厥初生民,三五作剛,載藉之盛,著於虞唐,恭惟大行,爰同其光,自昔何爲,欽明允塞,恭惟大行,天覆地載,無爲而治,冠斯往代,往代崎嶇,諸夏擅命,爰茲發號,民樂其政,奄有萬國,民臣鹹祑,大孝備矣,閟宮有侐,由昔姜嫄,祖妣之室,本枝百世,神契惟一,彌留不豫,道揚末命,勞謙有終,實惟其性,衣不制新,犀玉遠屏,履和而行,威棱上古,洪澤滂流,茂化沾溥,不玦少留,民斯何怙,歔欷成雲,泣涕成雨,昊天不弔,喪我慈父。”

黃香:“惟永元之盛代,聖皇德之茂純,躬烝烝之至孝,崇敬順以奉天。以三載之孟春,建寅月之上旬,皇帝時加玄冕,簡甲子之元辰。皇輿幸夫金根,六玄虯之連蜷,建螭龍以爲旗,鳴節路之和鑾。既臻廟以成禮,乃回軫而反宮,正朝服以享燕,撞太蔟之庭鍾。祚蕃屏與鼎輔,暨夷蠻之君王,鹹進爵於金罍,獻萬壽之玉觴。”

崔瑗:“玄景寢曜,雲物見徵,馮相考妖,遂當帝躬,三載四海,遏密八音,如喪考妣,擗踊號吟,大遂既啓,乃徂玄宮,永背神器,升遐皇穹,長夜冥冥,曷雲其窮。”

李賢:“凡瑞應,自和帝以上,政事多美,近於有實,故書見於某處。自安帝以下,王道衰缺,容或虛飾,故書某處上言也。”

杜佑:“明章之後,天下無事,務在養民。至於孝和,人戶滋殖。”

蘇轍:“黃帝、堯、舜,壽皆百年,享國皆數十年。周公作《無逸》,言商中宗享國七十五年,高宗五十九年,祖甲三十三年。文王受命中身,享國五十年。自漢以來,賢君在位之久,皆不及此。西漢文帝二十三年,景帝十六年,昭帝十二年。東漢明帝十八年,章帝十三年,和帝十七年,唐太宗二十三年。此皆近世之明主,然與《無逸》所謂‘不知稼穡之艱難,不聞小人之勞,惟耽樂之従’,“或十年,或七八年,或五六年,或四三年”者,無以大相過也。”

後世如何評價漢和帝劉肇?他是個怎樣的皇帝? 第2張

錢時:“西京自成帝而下,皆制於王氏,竟致移國,固不足論。以孝宣之英明而誅霍氏甚易,然亦往往大費區處,然後甫定。和帝才十四歲耳,一指顧間,去諸竇如磔鼠,且其方略措置精密詳練,以是而論,豈非有漢之英君哉。然自此以後,乃浸微浸消,終已不競,何也?謀不出於王公大人,而出於閹官,謀之所出者,權之所歸故也。今日之事,雖明典憲,愜公論,觀其機,伏而不露,毒發而莫測,即陰謀巧計者之所爲,與他時禍國實同一根,是以和帝能去外戚之奸,而宦官用權自此始爲漢氏膏肓之疾。悲夫。”

胡寅:“孝和幼衝即位,年十有四而能誅鋤竇憲,自是大柄在手,威權不失,後十六七年間亦無大過舉,尊崇儒術,友愛兄弟,優禮賢者,克納嘉言,四夷希侵,中國綏靖,方之章帝實乃過之,而作史者未能鋪張揚厲,曠闕多矣。”

洪邁:“漢昭帝年十四,能察霍光之忠,知燕王上書之詐,誅桑弘羊、上官桀,後世稱其明。然和帝時,竇憲兄弟專權,太后臨朝,共圖殺害。帝陰知其謀,而與內外臣僚莫由親接,獨知中常侍鄭衆不事豪黨,遂與定議誅憲,時亦年十四,其剛決不下昭帝,但範史發明不出,故後世無稱焉。”

葉適:“東漢至孝和八十年間,上無敗政,天下乂安。”

範光宙:“兩漢主以沖年知尊禮大臣而誅鋤權奸者,前稱昭而後稱和。夫主上貴察而斷,忠佞之不辦,非察也;刑賞之不果,非斷也。孝昭踐祚甫十四,而上官之詐、大將軍之忠能鑑別如薰蕕,然今以竇憲之惡而帝能與祕臣謀誅之,殲大憝於君側而官禁爲之肅清,至於尊禮袁安,引用陳寵,而魯丕、賈逵之徒羣而論難於前。夫帝固衝主也,而即位之初遽能去奸而進賢,其睿謀雄斷豈下孝昭哉?獨誅憲之舉謀及鄭衆,權奸雖除而閹豎用事,遂爲東漢基禍之主,人謂帝拒一虎而進一狼,葢誠然哉,是故論漢和者,重予之而又重惜之。”

何焯:“和帝誅竇憲,時年十四,其斷可比昭帝之明。”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