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遷明明可以避免亡國 崇禎爲什麼到底都沒有做

本文已影響2.35W人 

對崇禎南遷很感興趣的小夥伴們,小編帶來詳細的文章供大家參考。

明朝的末代皇帝崇禎,自上位後就是位勤政的帝王,一直想重振大明王朝的昔日雄風,特別是清除了閹黨魏忠賢,肅清朝廷內的閹黨成員,同時對宦官的權限進行嚴格限制,不再給予他們干涉朝政的可乘之機,從根本上杜絕和削弱了宦官的影響力。

南遷明明可以避免亡國 崇禎爲什麼到底都沒有做

對內,崇禎不僅撤回鎮守在大明全國各地的宦官,而且開始重視官吏的選拔,對天下的官吏進行考覈,將有才之士提拔並予以重用。

對外,崇禎起用袁崇煥,封其爲兵部尚書、薊遼督師,鎮守並恢復遼東地區。其本人也爲國事勞心勞力,勤政廉潔,生活作風嚴於律己,艱苦樸素,不貪戀女色,白天忙得不可開交,夜晚還要繼續操勞。

在崇禎的努力下,一系列有效措施的實行,由嘉靖時期傳下來的爛攤子,漸漸向着好的方向發展,從崇禎元年開始,大明的形式和局面就迎來了新的轉折點。

南遷明明可以避免亡國 崇禎爲什麼到底都沒有做 第2張

袁崇煥

但是,由於崇禎本身的性格缺陷,以及一系列錯誤的思想觀念引導下,大明最終還是走向了末路。其實早期在內憂外患下,崇禎還是有條路可以選擇,若是這條路成功,大明的江山都可能得以保留,這條路就是“南遷京師,延續皇統”,爲什麼崇禎沒有選擇呢?

在北京城被李自成攻破後,周皇后在臨終前痛哭着對崇禎說道:臣妾侍奉陛下18年陛下,連臣妾勸你南遷一句話都不肯聽,以至於落到今日這步田地,這是天命啊!

南遷明明可以避免亡國 崇禎爲什麼到底都沒有做 第3張

袁崇煥

北宋滅亡之時,宋高宗趙構南遷臨安,使得宋朝多延續了152年,難道亡國不比遷都更嚴重?這麼簡單的道理,崇禎不可能不懂,南京也是先祖明太祖朱元璋稱帝的“龍興之地”,崇禎爲什麼不選擇遷都南京?這要從崇禎和羣臣之間的矛盾和隔閡說起。

崇禎爲力求中興大明,自身煞費苦心,日夜操勞,但本身性格暴躁,個性又急於求成,沒有進行根本性的國家改革,做事急功近利,恨不得一下子將所有的國家弊端都處理乾淨,爲人又性格多疑猜忌,死要面子活受罪,而且極其剛愎自用,不聽朝臣勸諫。

在其一意孤行下,剛即位時的良好局面,開始向不利的方向傾斜,國家局勢又偏移了原來的軌道,崇禎開始遷怒滿朝文武百官,認爲他們沒有爲大明盡職盡責,長久以往,君臣之間產生隔閡,互相間極度不信任。

南遷明明可以避免亡國 崇禎爲什麼到底都沒有做 第4張

由於崇禎最恨朝臣結黨營私,在“閹黨餘孽”禮部尚書溫體仁,和侍郎周延儒“結黨受賄”的誣陷下,致使真正的忠臣,將進入內閣的禮部侍郎錢謙益被崇禎罷免。

朝堂上,內閣大學士劉鴻訓的公然衝撞,讓崇禎這種好面子,心胸又剛愎狹隘的帝王記恨在心,最終,崇禎將劉鴻訓藉故充軍代州。

崇禎還中了皇太極的反間計,自毀長城,以“叛國投敵,謀反朝廷”的罪名處死了袁崇煥。

南遷明明可以避免亡國 崇禎爲什麼到底都沒有做 第5張

在大明局勢愈加不利的情況下,各地的農民起義只是時間上的問題,崇禎急功近利的做法,讓其處理國家政事更加煩躁。朝臣的表現讓他覺得不盡人意,在這種嚴重思想作祟的情況下,加之其重新倚重宦官,崇禎開始用重典施加在朝臣身上,動輒予以殺戮方式來處理君臣關係。

崇禎的偏執猜疑性格,意氣用事以及量刑失當,使得他和朝臣之間的關係更加惡化,這些朝臣輕則貶斥,重則杖殺。被殺的朝臣中,大多數都是含冤而死的,只有少數是罪有應得。

崇禎在位期間,包括袁崇煥在內殺了七個總督,以及薛國觀和周延儒兩位內閣大學士;刑部尚書換了17個,兵部尚書換了14個,崇禎眼中容不下正直的臣子,又寵信奸佞,國家政務江河日下,派出去的將領不能平叛農民起義軍,反而起義軍日益壯大。

南遷明明可以避免亡國 崇禎爲什麼到底都沒有做 第6張

崇禎從不在自己身上找問題,與朝臣關係緊張,上下不能團結一致,自然朝臣也不敢對崇禎明言南遷之利害。正是他愈發不信任大明的輔臣,他形成了一種錯覺,朝廷重臣都不值得信任。

而朝臣們一旦有過失或者忤逆自己,他全部都會嚴懲不貸。一個心胸沒有容人之度的帝王,如何振興大明?

朝臣雖有南遷之心,但也怕這個沒有容人度量的君王,事後找自己算賬。一邊不好提,怕羣臣反對落了自己面子;一邊不敢提,怕君王弄死自己,統治政權內部猜忌之深,隔閡之大,最終將大明推入深淵。君臣之間的極度不信任,崇禎總是責備羣臣,自己一點責任也不願意背,對羣臣們意氣用事,而不願以國家大計爲重。

最終,雙方都不願提南遷之事,直到李自成攻破北京城,這時候的崇禎纔開始恍然大悟,可惜世界上沒有後悔藥賣。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