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漢官吏彭羕是什麼結局?他爲何要造反?

本文已影響2.25W人 

東漢官吏彭羕是什麼結局,下面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這個在三國中並不算太出名的人叫彭羕,字永年,廣漢(今四川廣漢北)人,是當時的名士。後來的龐統和法正的舉薦之下,劉備對彭羕非常常識,並加以重用。不過,諸葛亮對彭羕卻沒有好感,認爲他志大才疏。劉備對諸葛亮是非常信任的,也因此逐漸疏遠彭羕,將彭羕外放,調任江陽太守

彭羕心下不高興,去找馬超,對馬超說:“你是外官,我作爲內應,天下就不會平定不了”。這種說得可是大逆不道,馬超嚇出一身冷汗。彭羕走後,馬超立即告發彭羕,彭羕因謀反罪被抓入獄,最後被處死。

東漢官吏彭羕是什麼結局?他爲何要造反?

《三國志》:又謂超曰:“卿爲其外,我爲其內,天下不足定也。”超羈旅歸國,常懷危懼,聞羕言大驚,默然不答。羕退,具表羕辭,於是收羕付有司。

彭羕有多高的才能

根據史料的記載,彭羕是得龐統和法正同時舉薦,按理來說,他的才能應該很非凡。不過在歷史上,他並沒有什麼像樣的功績,被舉薦後也只是任職普通的佐官。由此可以看出,彭羕作爲文人名士,他擅長處理公文,但政治、經濟、軍事才能一般。

彭羕真的想造反嗎?

彭羕當然不會造反。彭羕在投奔劉備後因龐統和法正的舉薦被任治中從事,主要負責文書的管理,劉備曾派他傳達軍令行動。彭羕雖與劉備較爲接近,劉備賞識的也只是他的口才而已,實際上彭羕根本就沒有什麼實權。這樣的人怎麼可能造反呢?就算造反也不可能成功。彭羕知道自己被劉備疏遠後,心中不滿,嘴上發點牢騷是正常的,但造反絕不可能。

況且,彭羕就算造反也不可能只拉攏馬超。彭羕和馬超,一個手無實權的文官和一個雖勇卻手無兵權的落魄將軍,根本就沒有造反的資本。史料也從未記載彭羕聯繫過馬超之外的其他人。

東漢官吏彭羕是什麼結局?他爲何要造反? 第2張

彭羕爲什麼會對馬超說起造反的話呢

馬超歸降劉備後,因爲多種原因,劉備並沒有大膽重用馬超。建安二十二年,劉備與曹操爭奪漢中,馬超卻策動氐族雷定七部萬餘人響應劉備。此舉雖助劉備打敗曹操,佔據漢中,卻讓劉備對馬超起了猜忌之心,從此劉備更是壓制馬超,馬超常常心懷危懼之心。

不過,彭羕和馬超的關係可能一般,並非交情很深的好友,否則馬超不會這麼輕易告發彭羕。

其實,彭羕之所以找到馬超,是因爲馬超和他是同病相憐,同樣受到壓制,他只是想向馬超發發牢騷而已,以馬超的處境,更能引起共鳴。但彭羕平時狂妄慣了,說話口無遮攔,造反的話隨口而出。他自己不當回事,卻把馬超給嚇壞了,因此才引起禍端。

彭羕在獄中曾經寫信給諸葛亮,解釋他說這話的意思:只是想馬超建功業,全力效忠主公,共同討伐曹操,豈敢有非分想法?馬超說的是真話,只是他不明其真實含義,太讓人痛心了。

東漢官吏彭羕是什麼結局?他爲何要造反? 第3張

《三國志》:至於內外之言,欲使孟起立功北州,戮力主公,共討曹操耳,寧敢有他志邪?孟起說之是也,但不分別其間,痛人心耳。

彭羕的解釋多有狡辯的意思,目的是想通過諸葛亮向劉備求情,但諸葛亮並不上這個當。彭羕是當着馬超的面講的話,馬超不是3歲小孩,話裏面的意思還能聽不明白的?而且馬超和彭羕素無怨恨,沒有理由會陷害彭羕。彭羕肯定是自己被疏遠而心中鬱悶,口無遮攔,說出不該說的話,最終釀出禍事來。

所以,彭羕被殺只能怪他自己,古代的文人名士往往喜歡仗着自己的身份地位,口無遮攔,卻不知道禍從口出的道理。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