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羽當初如果重用韓信的話 歷史又會是什麼樣的

本文已影響1.2W人 

對項羽和韓信很感興趣的小夥伴們,小編帶來詳細的文章供大家參考。

韓信胯下之辱後投奔項梁,項梁死後項羽接管軍隊,韓信也就歸項羽管。韓信在項羽手下當個執戟郎,有機會見到項羽的,韓信曾經給過項羽戰爭的建議,項羽不聽。戲下分封后,項羽東歸,劉邦南下,韓信就投奔劉邦了,成爲“漢初三傑”!

項羽當初如果重用韓信的話 歷史又會是什麼樣的

項羽和韓信

如果項羽當年重用韓信,如果後來的楚漢戰爭還能發生,那麼結局還是一樣。劉邦獲勝,項羽落敗,天下還會歸漢,只不過過程和道路要艱難曲折一點。具體原因分析如下:

一、楚漢相爭的本質是“分封分權制”與“封建集權制”相爭,分封制是歷史倒退,註定要失敗的

歷史自有歷史的發展規律,當發展過程中有違背規律的現象出現時,歷史自己就會糾偏,楚漢相爭就是一次歷史糾偏行動!

人類社會向前發展,高級的社會形態總是會替換掉低級的社會形態的,封建社會代替奴隸社會是歷史發展的必然。同樣的,奴隸社會實行的“分封制”也必然會被“集權制”所替代。

分封制是奴隸社會的產物,是由落後生產力決定的。落後的生產力使得國家君主沒有能力把管理的觸角覆蓋到全部國土面積上,只能採用分封制來解決。通過把自己信得過的親戚或功臣分封到邊遠地區,就是希望這幫分封的諸侯能代表國君管理一方。所有分封的諸侯都有義務要盡的。

周武王建立周王朝後,也實行的分封制。分封的諸侯需要盡的義務有五大項:服從君主、鎮守疆土、納貢、朝覲、隨同作戰。

但是隨着時間的推移,諸侯們的私心促使諸侯們越來越離心,周夷王開始,諸侯們逐漸不再盡那五大義務。周平王東遷後,禮崩樂壞加劇,諸侯之間的征伐兼併愈演愈烈,大諸侯逐漸坐大,周王室越來越式微,春秋爭霸諸侯還象徵性“尊王”,戰國兼併後象徵也沒有了,當秦國一家獨大後,周王室也就名存實亡了。

項羽當初如果重用韓信的話 歷史又會是什麼樣的 第2張

分封制

“分封制”必然帶來“分權”、“分權”必然導致諸侯坐大“分利”、“分利”最終導致國家“分裂”。

“分封——分權——分利——分裂”

是分封制的弊端和死結。

秦國爲了避免分封制的弊端,從商鞅變法開始,逐步實行郡縣制、向封建集權制轉變,到了秦始皇統一六國後,秦朝完全廢除分封,實行了中央集權制。中央集權制對國家分裂有很強的抑制作用,代表了當時的歷史發展方向和社會制度變革方向。

秦朝二世而亡是亡於暴政而非集權,陳勝、項羽、劉邦推翻秦朝統治後,項羽再次主持分封,這是歷史的倒退,即使沒有楚漢戰爭,項羽的分封制也註定要失敗。

韓信在分封制這一點上和項羽觀點一致,兩個人都是堅定的分封派,一起開歷史的倒車,失敗是歷史的必然,這是不以人的意志爲轉移的客觀規律!

因此,項羽即使重用韓信,只要這兩位貴族堅持分封制,註定還是要失敗。

二、楚漢相爭歸根到底爭的是民心,項羽暴政不得民心,劉邦仁政天下歸心

影響戰爭勝負的因素很多,對於某一場戰爭來說,也許統帥因素甚至一些偶然因素就能決定戰爭勝負,但對於長期的拼消耗的戰爭來說,最終勝負由民心來選擇。這就是所謂的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楚漢戰爭打了五年,算上前面的反秦戰爭,一共8年左右時間。這8年時間裏,在老百姓眼裏,項羽是個暴君,他雖然推翻了暴秦,但卻給自己貼上“暴楚”的標籤,主要是“屠城”和“殺降”太重。查閱《史記》,項羽大的屠城行爲主要有:

——秦二世二年,項梁派項羽攻襄城,由於襄城堅守不降,城破後,項羽將一城人都坑殺。

——項梁準備攻打濮陽時,派項羽和劉邦先攻城陽,城破後項羽又屠城。

——鉅鹿之戰後,在新安坑殺秦降卒20多萬,秦地父老恨項羽入骨。

——鴻門宴後,項羽西入咸陽,屠毀咸陽城,火焚秦宮室,大火三月不息,把財物和婦女都搶走。更加重了秦人對項羽的仇恨。

——漢元年四月,戲下分封后,把義帝遷出彭城,路上暗殺了,又把韓王成圈在彭城,後來又殺了

——漢二年冬,齊地造反,項羽統兵來到齊地與田榮會戰,田榮戰敗逃到平原被殺,楚軍一路北進,一路燒掠,焚屋無數,毀城數座,坑殺田榮降卒,屠殺無辜百姓,擄掠老弱婦女。齊地人對項羽也恨之入骨

——彭越在項羽後方搗亂,項羽還攻陳留、外黃,外黃連攻多日沒攻下,後來外黃投降,項羽要把15歲以上的男子都坑殺,被外黃縣令一門客舍人的13歲孩子勸說才作罷。

項羽當初如果重用韓信的話 歷史又會是什麼樣的 第3張

項羽屠城

《項羽本紀》裏,項羽屠城是家常便飯,其它的烹人、焚人等殺人手段層出不窮。項羽的暴虐行爲也讓天下百姓恐懼,剛推翻了“暴秦”,又迎來了“暴楚”,人心就在項羽暢快的屠城、如麻的殺人中流失。

除了屠城,項羽還殺了義帝,更讓包括楚人在內的天下人失望!

項羽大失民心,不僅是關中等漢地,就是自己的楚地也如此。

垓下之敗後,項羽帶800騎突圍,漢將灌嬰帶5000騎兵追擊。項羽逃到陰陵時,迷路,向一耕田老農問路,結果這老農直接給項羽指向一大片沼澤裏去了,耽誤了不少時間,最後讓漢軍追上。

《漢書.陳勝項籍傳》:羽至陰陵,迷失道,問一田父,田父給曰“左”。左,乃陷大澤中,以故漢追及之。

陰陵是楚地,楚地的農民故意指錯路,可見項羽在自己的地盤上都不得人心。

反觀劉邦,雖然也有屠城行爲,但主要是反秦的戰爭中,比如潁陽等。但劉邦入關後,迅速與關中父老約法三章,穩定了關中局勢,關中父老唯恐劉邦不當關中王。

《史記高祖列傳》:漢元年十月,沛公兵遂先諸侯至霸上。……。與父老約,法三章耳:殺人者死,傷人及盜抵罪。餘悉除去秦法。諸吏人皆案堵如故。……乃使人與秦吏行縣鄉邑,告諭之。秦人大喜,爭持牛羊酒食獻饗軍士。沛公又讓不受,曰:“倉粟多,非乏,不欲費人。”人又益喜,唯恐沛公不爲秦王。

劉邦與項羽在滎陽、成皋、廣武對峙期間,屢戰屢敗,經常被打得全軍覆沒,但是有關中百姓的支持,蕭何總是能源源不斷組織新兵和糧草來補充前線,使劉邦能與項羽打持久戰。

項羽當初如果重用韓信的話 歷史又會是什麼樣的 第4張

劉邦約法三章

賈誼《過秦論》說秦朝“仁義不施,攻守之勢異也”,這話用在項羽身上也合適。項羽一手好牌打爛,民心流失是關鍵!

三、項羽與韓信都是軍事奇才,長板再長、短板不補“木桶”同樣漏水

項羽是萬人敵,韓信國士無雙,兩人均是不世出的軍事奇才。項羽破釜沉舟以少勝多,鉅鹿之戰一戰成名。韓信背水一戰,平定趙國。兩人的軍事生涯都充滿了傳奇。

項羽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霸王,韓信號稱“兵仙”,兩個人的“長板”都是軍事。兩個人的短板也差不多:

首先,政治上低能。

項羽政治上犯了多個嚴重錯誤:第一,鴻門宴放了劉邦,放虎歸山終被虎傷;第二,放棄帝制而實行分封制,逆歷史潮流而動;第三,放逐義帝並殺害義帝,使天下人失望;第四,分封諸侯不公,不是根據戰功或者六國貴族來分封,而是根據自己的好惡親疏分封,導致大部分諸侯不服,當年就造反;第五,貴族優越感十足,不重視籠絡民心。

韓信政治上同樣幼稚,輕信劉邦不會虧待他,一而再、再而三地掉進劉邦、呂后設置的陷阱裏,和項羽一樣喜歡分封制,和項羽一樣貴族優越感十足。

其次,經濟上外行。

項羽崇尚力戰,分封后,回到西楚沒聽說經濟上有什麼手段,楚漢相爭時糧草經常不濟,既和糧道被斷有關,也和經濟不足有關。

韓信經濟管理上同樣也不是內行,他當齊王時是蒯徹幫他打理的,當楚王時是劉邦派人當國相打理的。

其三、外交上孤立。

項羽分封后,大部分諸侯對分封都不滿意,除了漢王、齊王反了以後,其它諸侯王都作壁上觀,騎牆觀望。項羽攻打齊國時,讓九江王英布派兵相助,英布根本就不去。而劉邦平定三秦後,很輕易地就糾結了五個諸侯一齊打到彭城,端了項羽老窩。整個楚漢戰爭中,沒有一個諸侯幫上項羽忙的。

韓信外交比項羽稍微好點,至少在打下趙國後,能聽李左車的意見寫信給燕王藏荼,順利讓燕國歸順,但也僅是這麼一點了,其它外交上乏善可陳。

其四、人才上不重視。

項羽迷信力量,對謀士不重視,整個隊伍中就一個范增,後來還被反間計氣走了。另有一個大謀士陳平,始終沒得到項羽重用,結果陳平轉投劉邦了,不僅幫助劉邦反間項羽陣營,而且還在項羽圍成皋時用2000美女迷惑楚軍、助劉邦逃走。後來白登解圍、僞遊雲夢抓韓信、蕩平諸呂,陳平都做出了巨大貢獻,陳平的智謀不亞於張良。這樣的人才流失,是項羽最大的損失。比韓信走了損失還大!

項羽當初如果重用韓信的話 歷史又會是什麼樣的 第5張

陳平

韓信本來就是孤家寡人一個,北伐時手下將官都是劉邦的人,像張耳、曹參、灌嬰等。謀士只有蒯徹是主動投靠的,破趙後主動找了李左車。除了蒯、李以外,韓信手下也沒什麼可堪大用的人才。

綜上分析,韓信和項羽的長處都是軍事,其它方面都是短板。而項羽最不缺的就是軍事人才,項羽手下著名的戰將有龍且、英布、鍾離昧等,沒用韓信,項羽照樣以少擊多打敗章邯、王離,消滅秦軍主力,爲滅秦做出了決定貢獻。項羽即使重用韓信,戰績也不過如此,最多錦上添花而已!

因此,項羽最缺的人才不是韓信這一類的,而是陳平這一類的,陳平這一類的智謀型、政治型人才纔是項羽的短板,項羽不僅沒留住陳平,還趕跑了范增,智謀型、政治型的短板不是短,直接沒有了,項家王朝的“大木桶”裏還能盛得下水嗎?

四、項羽如果早重用韓信,“韓項相爭”也許提前上演,劉邦坐收漁利

如果項羽真的重用韓信,也許不會出現“楚漢相爭”,而是會出現“韓項相爭”,劉邦可能就會坐山觀虎鬥了。

首先,韓信的願景是封王。

韓信希望分封,在他登壇拜將後和劉邦的對話中就表露無遺。他當時說項羽小氣,不願意重賞功臣,封賞的大印在手裏棱角都磨平了也捨不得給出去。如果劉邦捨得和功臣們共天下,捨得分封,那麼一定會激勵大家爲他賣命,完全可以戰勝項羽。

《史記.淮陰侯列傳》:今大王誠能反其道:任天下武勇,何所不誅!以天下城邑封功臣,何所不服!

也許韓信對劉邦說到分封的事,劉邦不敢用韓信。彭城之敗後被迫用韓信,打下趙地後,韓信建議立張耳爲趙王,背後的寓意就是自己功大於張耳,怎麼也得封王吧?果然打下齊地後,就要劉邦封他爲假王,劉邦封他爲真齊王還不滿足,一定要劉邦把地分清楚纔出兵垓下。

韓信如此迷戀分封,如果在項羽手下被重用,並立有大功,肯定希望項羽封他爲諸侯王。

其次,項羽小氣不會封韓信。

項羽是個小氣鬼,韓信心知肚明。戲下分封時,項羽楚地最好的九個郡留給自己,把不好的土地分給別人,諸侯們都有怨氣。

最重要的是,跟隨項羽從江東一路殺過來的那幫武將,除了英布封九江王,其餘能將像龍且、鍾離昧、季布以及亞父范增都沒有分封。

項羽即使重用韓信,能超過龍且、鍾離昧嗎?龍且、鍾離昧、范增沒有分封,也不會封韓信的。

韓信受到重用,立下功勳希望分封,項羽小氣鬼肯定不會分封。如果韓信手裏沒兵,韓信肯定不會再侍侯項羽了,肯定會逃亡,找劉邦或其它的諸侯“打工”,爭取謀取分封。

項羽當初如果重用韓信的話 歷史又會是什麼樣的 第6張

劉邦

如果韓信手裏有兵,項羽待他又刻薄,那麼韓信就會和項羽對抗,“韓項相爭”就將上演,以韓信“兵仙”的謀略,崇尚“力戰”的項羽能不能打過韓信還不好說呢。劉邦有張良參謀,肯定會坐山觀虎鬥,在兩敗俱傷時,一擊而破,天下還是歸漢!

綜合以上四點,由於分封制是開歷史倒車、項羽韓信又不會籠絡人心、項羽的短板也沒法修補、加上項羽小氣不會分封韓信,即使項羽重用韓信,依然不會得天下,天下歸漢是歷史的必然,無非時間持續長短而已。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