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信是被誰殺死的?其實表面上是呂雉

本文已影響4.04K人 

今天小編給大家帶來韓信的故事,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着小編一起看一看。

韓信是中國歷史上最傑出的將領之一,古代兵權謀家的代表人物,後世尊其爲“兵仙”。韓信一生的軍事成就非常突出,暗渡陳倉、滅魏破趙、降燕滅齊、垓下之圍等著名戰役都是他的傑作。劉邦在“楚漢之爭”中戰勝項羽,韓信位列首功。“國士無雙”、“功高無二”是世人對他的高度評價。然而,當劉邦的西漢王朝建立後,韓信的結局卻很慘。他先是受人誣告,從楚王貶爲淮陰侯,後來又被呂后、蕭何合謀誘殺於長樂宮,夷滅三族。

從明面上看,韓信是死於呂后、蕭何之手,當然幕後黑手還有漢高祖劉邦。可究其根源,韓信本身政治智慧不足纔是導致他悲慘結局的主要原因。韓信原本有很多條路可以選擇,但他卻選了唯一一條死路,所以從某種程度上來說,韓信之死只能怨自己。

韓信早年得到劉邦信任和重用,這才使他有了施展抱負的舞臺,因此劉邦對韓信自然是有知遇之恩。不過韓信對劉邦的貢獻也遠遠超出了劉邦的預期,如果用投資回報率來打比方的話,劉邦在韓信這筆投資上賺到的利潤何止百倍。

韓信是被誰殺死的?其實表面上是呂雉

劉邦是個非常精明的人,該給的利益他絕不含糊,不需要給的利益則一毛不拔。在“楚漢之爭”相持階段,劉邦與項羽長期對峙,韓信則在北部戰場上取得節節勝利,幫劉邦打下了半壁江山。

按理說,劉邦應該給予韓信相應的封賞,可劉邦卻一直裝聾作啞。直到韓信自己忍不住了向劉邦開口說想當個代理齊王,就這劉邦還老大不願意,對身邊的人吐槽說韓信忘恩負義,不早點率軍南下幫助自己,一心只想着自立爲王。(吾困於此,旦暮望若來佐我,乃欲自立爲王!)不過後來經人提醒劉邦也想到了韓信的重要性,因此回覆韓信說:“大丈夫平定諸侯國,要做就做真齊王,做代理齊王像什麼樣子!”(大丈夫定諸侯,即爲真王耳,何以假爲!)於是便派人冊封韓信爲齊王。

韓信封王時,天下大局已經非常明朗。劉邦集團和項羽集團實力旗鼓相當,而能左右勝負的關鍵人物就是韓信。項羽知道韓信是劉邦的人,所以派一個叫武涉的謀士過去遊說。武涉對韓信說了一大通道理,最後拋出核心論點:“項王今日亡,則次取足下。足下與項王有故,何不反漢與楚連和,參分天下王之!”雖說武涉是項羽的說客,但他的這個建議其實對韓信是非常有利,三足才能鼎立對峙,否則就將脣亡齒寒,這是一個很淺顯的道理。可是韓信卻覺得劉邦對自己恩重如山,自己怎麼能背棄,所以回絕了武涉。

韓信是被誰殺死的?其實表面上是呂雉 第2張

武涉走後,韓信身邊的謀士蒯徹急了,他對韓信說:“常山王與成安君當年是刎頸之交,後來卻爲爭利反目,常山王殺了成安君,頭足異處。文種幫越王勾踐復國稱霸,結果卻被勾踐所殺。鳥盡弓藏,兔死狗烹。您與漢王的交情比不過常山王與成安君,您對漢王的忠誠比不過文種對勾踐。他們的下場難道不值得深思嗎?況且‘勇略震主者身危,功蓋天下者不賞’,您如今立下了不世之功,漢王還如何容得下你?”

蒯徹的這番話可謂是將利害關係說得非常通透了,可是絕頂聰明的韓信在這個問題上卻犯了糊塗。在經過一番思想鬥爭後,韓信最終還是選擇相信劉邦的爲人,這就註定了他後來的悲劇。

那麼韓信選擇忠於劉邦就必死無疑嗎?其實也還是有路可走,那就是在幫劉邦平定天下後急流勇退,放棄一切權力。劉邦雖然心狠手辣,但也不至於會對自己沒威脅的人下手。可是韓信既不忍背棄劉邦,又不捨放棄權勢,結果他自然成了劉邦的眼中釘,肉中刺。

“尺有所短,寸有所長”韓信在軍事方面是略不世出的天才,可在政治智慧方面卻儼然像是個“小學生”。而劉邦的能力則正好與韓信相反。結果自然就是精通權謀的劉邦輕鬆整死了精通業務的韓信。

值得一提的是,韓信早年窮困潦倒時曾得到一位老大媽的幫助,後來韓信功成名就後不忘回報老大媽昔日的賜飯之恩。由此可見韓信是個有感恩之心的好人,然而在謀權之爭中,好人卻往往沒有好命。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