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何當日親自追韓信,後來又爲什麼幫助呂雉除掉韓信?

本文已影響1.16W人 

當初蕭何親自追韓信,爲何後來卻幫助呂雉除掉韓信?這是很多讀者都比較關心的問題,接下來小編就和各位讀者一起來了解,給大家一個參考。

漢五年,漢高祖劉邦打敗項羽,平定了天下,在洛陽南宮舉行酒宴。

當時劉邦問在座的各位將軍和列侯,說他之所以能平定天下的原因是什麼,高起、王陵先後作答,但講得都不全面。

後來劉邦自己講出原因,他說:

“夫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填國家,撫百姓,給餉饋,不絕糧道,吾不如蕭何;連百萬之衆,戰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三人皆人傑,吾能用之,此吾所以能取天下者也。”

劉邦帳下三人:張良、蕭何、韓信,是他最終能取得天下的重要原因之一。而其中擁有高超軍事才能的韓信,是蕭何爲劉邦舉薦的。

蕭何對韓信來說,有舉薦之恩,讓他有機會一展自己出衆的軍事才能,對韓信的一生影響很大,但同時韓信的敗亡也拜蕭何所賜,要不是蕭何給呂雉出計策,韓信也不會死在呂雉手裏。

蕭何親自追韓信,是爲了成就三方的事業

蕭何當日親自追韓信,後來又爲什麼幫助呂雉除掉韓信?

韓信本來只是個窮困潦倒的普通人,經常寄居在別人家吃閒飯,爲此很多人厭惡他,他還在河邊釣魚時接受了漂洗絲綿的大娘的飯食,總之人生看起來沒什麼希望。

之後他先後追隨了項梁和項羽,但因爲屢次獻計策都沒被採納,於是離開項羽投奔了劉邦。這時候的韓信沒什麼名聲也沒什麼軍功,所以只在劉邦帳下做了一個小官,還犯了事差點丟了腦袋。

劉邦沒發現韓信有什麼過人之處,蕭何卻慧眼識珠,認爲韓信有大才。

當時劉邦手下有很多將領在半路上逃跑,而韓信因爲蕭何屢次向劉邦舉薦,沒有得到重用也跟着跑路了。

蕭何聽說韓信跑路了,都來不及和劉邦打聲招呼就親自去追韓信,劉邦不知道具體情況以爲自己的丞相跑路了又着急又惱怒,等到蕭何回來罵蕭何跑什麼。

蕭何說自己不是跑路,而是去追人,劉邦問去追誰,蕭何說是韓信。劉邦又開始罵,說將領跑了那麼多不去追,偏偏去追個韓信,他不信。

蕭何說:

“諸將易得耳。至如信者,國士無雙。王必欲長王漢中,無所事信;必欲爭天下,非信無所與計事者。顧王策安所決耳。”

蕭何對韓信的評價特別高,認爲他“國士無雙”,正因爲蕭何如此盡力地向劉邦舉薦韓信,劉邦才重用了韓信,任命他爲大將軍。

後來韓信果然沒有辜負劉邦,真正做到了戰無不勝攻無不克,直到爲劉邦平定天下。那當時蕭何作爲丞相,爲什麼要親自追韓信,費那麼大力氣向劉邦舉薦韓信呢?

要知道想要做大事的人,是需要整合一個團隊一起努力的,單槍匹馬作戰永遠比不了團結合作。

當時想要成就一番事業,施展自己才能的不僅只有韓信,還有蕭何以及其他人。

但想要成就自己的事業,是需要其他助力的,否則成功率不大。蕭何擅長定國安邦,張良擅長出謀劃策,韓信擅長攻伐作戰,而劉邦是他們的總指揮,擅長駕馭這些人才。

只有這些人各司其職,各就其位,大事才能成功。

蕭何那麼賣力地爲劉邦舉薦韓信,表面看上去是幫了韓信大忙,給他找到了伯樂,實際上他也是間接地在幫助自己,最終目的是施展才能,一起平定天下,留名青史。

蕭何幫助呂雉除掉韓信,是爲了表明自己的立場

劉邦能夠平定天下,韓信功不可沒,可當項羽被打敗後,劉邦就突然奪了韓信的軍權,並將他由齊王改封爲楚王。

劉邦這樣的做法,多少有點“卸磨殺驢”的意味在裏面,雖然一開始做得沒那麼絕,但由此可以知道,劉邦對於韓信高超的軍事才能是心有畏懼的。

接下來發生的事果然證實了劉邦是這樣的想法,項羽舊部鍾離眜去投靠韓信,有人告發韓信謀反。

蕭何當日親自追韓信,後來又爲什麼幫助呂雉除掉韓信? 第2張

劉邦因爲畏懼韓信的才能,沒有施行強硬的手段,而是改用陳平的計策,用出遊雲夢澤,讓諸侯會見的方法輕易抓住了韓信。

這時候的韓信還比較識趣,他殺了鍾離眛,帶着鍾離眛的頭顱來向劉邦示好。因爲知道“低頭”,劉邦放了韓信一馬,赦免了他只改封他爲淮陰侯。

其實事情到這裏本可以結束,但是韓信這人情商太低,又不懂得揣摩帝王心裏,不懂得屈就逢迎、伏低做小,反而憤懣不平,表達心裏的不滿,甚至去慫恿陳豨叛亂。

因爲這樣的性格,韓信不自覺地走到了劉邦的對立面。

歷史上功勳卓著的武將大都沒有好下場,比如白起、周亞夫等等,而擅於權謀的謀臣卻很多能功成身退,這是爲什麼呢?

因爲往往作戰如神的武將,他們在爲人處事上缺點頭腦,而謀臣善於心計,俗話說“過剛者易折,善柔者不敗”,這就是很多武將和謀臣結局大相徑庭的原因。

漢十年,陳豨反叛,劉邦率領軍隊去平叛,而韓信藉口生病推脫不去,暗地裏卻派人對陳豨說:

“弟舉兵,吾從此助公。”

除了口頭上協助陳豨反叛,韓信也確實採取了行動,他假傳詔書赦免官府的罪犯和奴隸,打算利用他們去攻擊呂后和太子劉盈,一切部署完畢,只等着陳豨的消息

可這時候消息泄露,呂后知道了韓信準備叛亂的事。

呂后是個頭腦十分清醒的女人,在危急關頭她沒有慌亂,而是去找蕭何出謀劃策。

呂后的這步棋,意思很明顯,把蕭何拉到自己的陣營,此時呂后的陣營就是劉邦的陣營。

劉邦率軍平叛還沒有結果,宮裏呂后和太子卻受到性命威脅,蕭何選擇了呂后這一邊,爲呂后謀劃,幫助呂后、幫助劉邦智取韓信,這樣的做法更具正義性,因爲幫助呂后是平叛,幫助韓信是謀反。

蕭何從追韓信到出計策殺韓信,雙方的利益發生了衝突,立場也由隊友轉換成了敵人。當初是一致對外消除外部矛盾,現在是內部發生矛盾,雙方變成了對立。

蕭何想要的只有劉邦能給,因爲劉邦具有正統性,他是名副其實的皇帝,具有駕馭人才的能力。而韓信只具備軍事才能,即使他能打敗劉邦,他也不能治理好天下,他只能做將帥,不能做君王。

就像當初劉邦和韓信閒談,討論帶兵的問題,劉邦問韓信他能帶多少兵,韓信說劉邦只能帶十萬兵,劉邦問韓信他自己能帶多少兵,韓信笑着說越多越好啊。

劉邦笑着說既然韓信帶兵越多越好,軍事能力出衆,爲什麼還被他抓住了呢?

蕭何當日親自追韓信,後來又爲什麼幫助呂雉除掉韓信? 第3張

韓信說:

“陛下不能將兵,而善將將,此乃言之所以爲陛下禽也。且陛下所謂天授,非人力也。”

韓信善於帶兵打仗,而劉邦善於駕馭人才,這一點蕭何心裏十分清楚,所以他最後纔會堅定地站在呂后、劉邦這一邊,出計謀把韓信騙來,最後讓韓信被呂后斬首於長樂宮鍾室裏。

“成也蕭何,敗也蕭何”,蕭何對韓信的一生影響極大。

韓信因爲蕭何的舉薦出人頭地,能有機會施展自己的軍事才能,但最後卻又因爲蕭何的計謀丟掉性命,兩人之間牽絆頗深,最後又一刀斬斷,實在令人感嘆。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