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丕稱帝后,孫權爲什麼過了十年之後纔敢稱帝?

本文已影響2.16W人 

“閣中帝子今何在,檻外長江空自流”,遙望歷史的河流,感受歷史的滄桑,和小編一起走進了解孫權的故事。

公元220年,曹丕在洛陽稱帝,改國號爲“魏”,貶謫漢獻帝爲山陽公,正式開啓了曹魏統治。第二年消息傳到益州,劉備坐不住了,他身爲漢室皇叔,如今皇帝被廢,他理應扛起興復漢室的大旗。可當曹丕稱帝的消息傳到了吳國的時候,孫權的做法卻讓所有人大吃一驚,他面北稱臣,成爲了魏國的附屬國。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爲何他不願意自封爲帝,反而甘願成爲了魏國的附屬國呢?雖然衆說紛壇,但究其原因卻有以下幾個:

曹丕稱帝后,孫權爲什麼過了十年之後纔敢稱帝?

首先曹丕和劉備稱帝都有正當的理由。雖然曹操一輩子都沒有稱帝,但他卻給兒子打下了堅實的基礎,究其原因就是曹操不想背上亂臣賊子的罵名,這一點和司馬懿很相像,畢竟名不正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曹操和司馬懿都是博弈的高手,他們不會將自己推到風口浪尖上,讓敵方拿出罪名來討伐自己。

曹丕威逼漢獻帝禪位,雖然有脅迫的嫌疑,但是漢朝大勢已去,朝中文武百官都是曹丕的人,只要他想要當皇帝,手下的人自然會擁護他當皇帝。劉備就更不用說了,劉備是漢獻帝皇叔,在血統上有繼位的合法性,他只須跟臣子們說,曹丕謀朝篡位,手下的臣子便會推舉他當皇帝,兩人都是名正言順。我們反觀孫權,他既沒有漢獻帝的禪位,也沒有劉備的漢室的皇叔身份,一旦貿然繼位,勢必會遭到天下人的痛斥,雖然漢室衰微,但東吳還是有批漢室忠臣。

曹丕稱帝后,孫權爲什麼過了十年之後纔敢稱帝? 第2張

其次東吳內憂外患日益嚴重。從外部來看,荊州剛剛奪回,爲此還斬了關羽,得罪了蜀國上下,此時的他只能找一位強有力的隊友來共同抗擊蜀國,於是不得不向曹丕稱帝,這一稱帝就是整整十二年。東吳內部矛盾重重,孫家發跡於吳郡,但卻搶佔了會稽陸氏家族的地盤,表面上陸遜聽從孫權的指揮,但實際上卻一直想要奪權,東吳裏面都是各大家族利益集團,各成一派,想讓他們共同推舉孫權爲帝,這顯然是不可能的事情。孫權只有先剪除這些利益集團的勢力,纔有能力完成一統大業。

曹丕稱帝后,孫權爲什麼過了十年之後纔敢稱帝? 第3張

孫權雖然對曹丕稱帝,卻一直沒有聽從曹丕的安排,兩者之間甚至經常爆發戰爭。公元229年,東吳拒絕送長子孫登到洛陽到人質,兩國間的附屬關係正式決裂,同年孫權在石頭城稱帝,建立吳國。雖然晚了將近十年,但孫權用十年的時間,調整了吳國內部的各方勢力,主動與蜀漢恢復關係,幫助諸葛亮北伐。父親孫堅因爲搶了傳國玉璽遭到諸侯的哄搶,袁術雖然勢力強大,但他卻當出頭鳥,拿到了傳國玉璽就敢稱帝,最終“身死國滅”。兄長孫堅戰功顯赫,攻無不克,卻沒有調整好內部的關係,結果被暗殺,這一系列稱帝失敗的先例都擺在孫權面前,他不得不謹慎對待這個問題。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