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駿是如何從大權獨攬到身死滅族的?他的死加速了西晉的滅亡

本文已影響8.88K人 

大家好,說起楊駿的話,各位一定都有所耳聞吧。

序幕

公元290年,晉武帝司馬炎駕崩,歷史上著名的那個“白癡皇帝”司馬衷繼位,他就是晉惠帝。而與此同時,另一個人作爲晉惠帝的顧命大臣也在西晉的政治舞臺上閃亮登場。他就是當時晉武帝的丈人,外戚楊駿。在當時開國功臣都大部分逝去之後,楊駿作爲一股被司馬炎扶持起來的新興力量步入了政治漩渦之中。

可惜楊駿這個人就如同東漢末年到何進一樣,“志大才疏”,明明手上有大好的資源,卻不知道如何有效的利用手上的這股資源,最後掌權僅僅沒多久,就被賈南風一招“借力打力”給除掉了,他的死加速了西晉政局的動盪,也間接的拉開了“八王之亂”的序幕。

楊駿是如何從大權獨攬到身死滅族的?他的死加速了西晉的滅亡

武元楊皇后的執念,楊駿開始步入朝堂

公元274年,武元楊皇后病危,臨終前爲了保證太子的儲君之位不會受到外在力量的阻撓,因此大打感情牌推薦了自己的族妹楊芷繼任皇后。希望可以憑藉楊氏家族的力量來爲太子之後的道路保駕護航,而司馬炎最終答應了這個要求。

楊駿憑藉着這股關係開始在西晉朝堂之中開始如魚得水,在沒有任何功勞的情況下,就被晉武帝封爲臨晉候。

楊駿本人在寸功未立的情況下,僅僅憑藉國丈的身份就得以入住朝政,這自然是引起了諸多權貴的不滿。

因此很多人就以楊駿的氣量狹小爲由希望司馬炎收回成命,當然這背後並非僅僅是因爲爭權奪利,其實朝臣們的反對並不是空穴來風的:

其一.在東漢的時候,外戚亂政一直屢見不鮮,因此對於外戚這一集團的突然冒尖自然是引起了朝臣的反對;

其二.楊駿本身能力平庸,在此之前並沒有什麼特別突出的貢獻,之前的官職也不算高,無功受祿自然引起了衆人的不滿;

其三.外戚這一集團的出現打破了宗室、世族相互制衡的局面,也意味着從此分蛋糕的人又多了。

但是無論朝臣怎麼樣的反對,晉武帝對這些勸諫的話語一概充耳不聞。

因爲晉武帝的信任外加上楊皇后的關係,楊氏家族的身價得以水漲船高。楊駿的兩個弟弟楊珧、楊濟兩人也同樣的受到了晉武帝的重用。

但是相比於楊駿,他的兩個弟弟其實眼光更加的長遠。楊駿對於晉武帝的無功受爵是坦然受之,而他的兩個弟弟看到的則不是“榮耀”,而是“禍水”。楊珧看到兄長寸功未立而身居高位,爲了保全家族他幾次想要辭去爵位,司馬炎本人不許,無可奈何之下他就以“歷觀古今,一族二後,未嘗以全”爲理由向司馬炎本人求得一紙詔書,希望可以在這之後保全自己的家族。

後來的事件證明,他的兩個弟弟的擔憂不是沒有理由的。可惜的是楊駿此人能力不大,心眼卻不少,後來他所做的一切都挽回不了楊氏家族滅亡的命運。

晉武帝病重託孤,楊駿開始獨攬大權

公元279年,晉武帝在朝中重臣張華、杜預等人的勸諫之下歷經四個月的奮戰之後滅了偏安南方的江東孫氏政權。

自此之後天下大定,因爲沒有經歷過打天下的那種艱辛外加上出身富貴,所以司馬炎也就不知道“生於憂患,死於安樂”的道理。

平滅東吳以後,司馬炎漸漸的開始不思進取,整日沉溺於酒色之中,但是也正因爲其過度的放縱,他的身體也漸漸的每況愈下,根本無法正常的理政。此時西晉的開國功臣大部分都已經逝去,因此朝中事務也漸漸的爲楊駿所把持。但是楊駿本身非王佐之才,驟然登頂權利巔峯他也有點飄飄然,因此整個請託賄賂之風在整個朝堂瀰漫開來,西晉朝廷的風氣開始更加敗壞。

楊駿是如何從大權獨攬到身死滅族的?他的死加速了西晉的滅亡 第2張

公元290年,晉武帝司馬炎的生命即將走向盡頭。他此時唯一放心不下的就是晉惠帝司馬衷,因此爲了能夠保證司馬衷的這個皇位做的安穩以及國家機構能夠運行的順利,他也和前朝的那些皇帝一樣,替司馬衷找一個輔政大臣。

但是對於司馬炎來說這託孤大臣還真不好找,因爲司馬衷不慧是朝野皆知,輔政大臣如果能力太強的話那麼就會出現“伊尹放太甲”、“霍光廢昌邑王”一樣的事件。因此司馬炎怕再次發生類似的事件便繞過了朝中如張華、衛瓘等正直的大臣,選擇了外戚楊駿作爲輔政大臣。因爲在司馬炎看來楊駿身上具有兩個優點:

第一.就是他很無能,在他看來這樣子的人是掀不起什麼大風浪的,而且西晉初年,宗室力量極其強大,對於楊駿同樣可以起到一個制約作用。

第二.楊駿本身就是“太子黨”的人,在以往太子和司馬攸那一系列的明爭暗鬥之中楊氏家族也出力不少。

楊駿是如何從大權獨攬到身死滅族的?他的死加速了西晉的滅亡 第3張

司馬炎這個人雖然在開國皇帝之中的確稱不上英明神武,但是他有時候看人還是很準的,會用人也是一個帝王最應該具備的才略。但是他這回卻看走眼了,他看到了楊駿無能的一面,卻沒有看出楊駿無能的背後也有無窮無盡的野心。

在司馬炎病重之時,楊駿大力提拔自己的親信,並且爲了能夠獨攬大權,楊駿有意打壓朝中的宗室力量,從而攫取更大的權利。

而當司馬炎醒悟之時已經爲時已晚了,爲了遏制楊駿的野心,他決意更改遺囑,讓自己的叔叔司馬亮和楊駿共同輔佐晉惠帝司馬衷,但是他卻沒有料到兩點,以至於滿盤皆輸:

第一.他沒有料到楊駿的膽子竟然和他的能力成反比,能力不大膽子倒不小,爲了掌握至高無上的權利,他私自藏了司馬炎的詔書。

第二.司馬亮的膽子比楊駿還要小,一聽到楊駿要對自己下手,連夜逃離京城。

總之這一幕簡直是令人啼笑皆非,而楊駿最終也生生的耗死了司馬炎,同年,司馬衷即位是爲晉惠帝。

物極必反,盛極必衰,權力的不均衡以至於身死族滅

晉惠帝上臺後,楊駿作爲首輔大臣輔佐晉惠帝參政。也就此開始,楊駿的聲望和權勢可謂到達了頂峯。

但是之前我們也說過了,楊駿這個人能力不行,又沒有什麼大的功績,完全就是靠一個女兒上位的“關係戶”,當時朝廷之中雖然以他的權勢最高,但是背地裏想要把他拉下馬的人也不在少數。

楊駿雖然蠢,但是他也深知朝堂之中暗流涌動,爲了籠絡人心,楊駿不顧祖制,在晉武帝的守喪期還沒過,就大肆封賞百官。

此舉可謂有得必有失,得之處在於朝中肯定有藉機上位之人會向其靠攏;而失之處在於也讓人看清了楊駿的能力,雖然權勢滔天,但是楊駿本身就是一個空架子。

楊駿大肆封賞百官的舉措引起了諸多人的反對,其中包括他的兩個弟弟:楊珧和楊濟。

看到兄長如此專橫跋扈,他們苦口婆心的勸諫兄長應該和司馬氏的宗室打好關係,歸政司馬氏,楊駿不聽。由於楊駿剛愎自用的性格已經明裏暗裏得罪了不少人,許多人都在默默的積攢着力量預謀除掉楊駿。

楊駿的專權終於引起了兩股勢力的不滿,爲了對付楊駿這兩股勢力聯合起來開始朝楊駿下手了。

第一股就是當時的皇后賈南風的勢力。賈南風本身就是一個權利慾望比較強的人,而且賈家本就是西晉的開國功臣,只不過其父賈充去世之後,賈家沒有一個合格的繼承人,因此才漸漸遠離政治中心,賈南風本身就和楊駿等人不和。但是賈南風自己知道憑藉她的力量並不足以扳倒楊駿,因此爲了能夠扳倒楊俊,她必須得藉助第二股力量。

第二股力量則就是司馬家族宗室的力量,對於楊駿的專權和打壓宗室重臣的行爲他們積壓的怒火終於到了臨界點,這天下本來是司馬家的,如今卻被楊駿這個外戚操之在手,這自然引起了司馬氏的憤慨。

楊駿是如何從大權獨攬到身死滅族的?他的死加速了西晉的滅亡 第4張

賈南風一開始希望藉助汝南王司馬亮的手去除掉楊駿,因爲他德高望重,而且輩分極高。可是司馬亮這老小子歲數活了一大把,膽子都活沒了,對於賈南風的這個提議他避之不及。因此賈南風退而求其次,利用司馬衷的弟弟,楚王司馬瑋的力量來誅除楊駿。

對於這一個赤裸裸的陽謀,其實明眼人都看的出來,但是楊駿動了太多人的利益,因此楚王司馬瑋明知這是賈南風在借力打力卻也甘心爲其所用,就這樣司馬瑋入京。

而賈南風也在背後活動得到了皇帝誅殺楊駿的詔書,兩方勢力雙管齊下,就在一個月黑風高的夜晚,兩股勢力不約而同的將茅臺直指楊駿。

身處險境,楊駿再也沒有了以往在朝堂之上的威風了,他平素怯懦又無能,遇此緊急情況卻不知所措。

《晉書·卷四十·列傳第十》太傅主簿朱振說駿曰:“今內有變,其趣可知,必是閹豎爲賈后設謀,不利於公。宜燒雲龍門以示威,索造事都首,開萬春門,引東宮及外營兵,公自擁翼皇太子,入宮取奸人。殿內震懼,必斬送之,可以免難。”

當時主簿朱振給他獻上了這條計策,平心而論,當時楊駿身處險境如果能夠聽取這個建議的話,其實之後的勝負也未可知。可是當時的楊駿早已被嚇傻了,什麼話都聽不進去了,他在最危急的時刻已經沒有了拼死一搏的勇氣了,反而是畏首畏尾丟下所有的事物自己跑了,一時間楊駿所屬勢力羣龍無首,戰局自然而然的向着賈南風和司馬瑋一方傾斜。

最終司馬瑋和賈南風以一面倒的方式誅殺了楊駿,而楊駿的死法也可謂非常搞笑,在馬棚被人殺死,而楊駿的親屬們則被“夷三族”,楊駿的同黨株連被殺的有數千人。

後續發展

楊駿之死僅僅是西晉動盪不安的開始,楊駿之死背後最大的推手賈南風在利用借力打力的計策之後誅殺楊駿之後並沒有繼續停止她妄圖攫取朝政的野心。

在後續的發展之中,她再一次利用老辦法誅殺了西晉朝廷的兩個實權王爺,“八王之亂”也由此開始。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