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信用了什麼計,淹死項羽20萬大軍?

本文已影響2.18W人 

今天小編就給大家帶來韓信的故事,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

韓信,漢初三傑之一,他足智多謀,奇計百出,有兵仙的稱號。在行軍作戰方面,韓信有他獨到的地方,就是特別擅長於利用奇謀,以弱勝強,集中優勢兵力擊破敵軍弱勢兵力。

韓信用了什麼計,淹死項羽20萬大軍?

在作戰方面,韓信尤其善於利用水,他的主要戰績,大多與水有關。例如在滅魏的睢水之戰中,韓信浮罌渡河,用木盆爲依託,派遣一支奇兵深入魏軍軟肋之處,一戰破敵;在滅趙的井陘之戰中,韓信背水立陣,吸引敵軍主力,然後派副將張耳率領一支奇兵抄了趙軍的後路,最終以2萬人擊潰20萬敵軍。

在掃滅魏、趙、代、燕等國後,韓信趁齊國不備,長驅直入,很快就佔領了大片土地。在濰水,韓信與項羽賬下大將——龍且的20萬大軍對壘。戰前,韓信故意示弱,帶兵“退避三舍”,裝作自己再躲避龍且的兵鋒。對此,龍且果然上當,大笑道:“韓信這人我瞭解,在項王手下做事時就不行,看我一戰擒他!”

然而龍且萬萬也沒想到,韓信早就爲他挖好了坑。戰前,韓信祕密準備了1萬多條沙袋,然後建立了一個臨時的堤壩,阻擋了大部分流水。

到了晚清,清軍面臨太平軍的進攻時,曾試圖效仿韓信的水攻戰術。但清軍將領卻失望的發現,這種計策根本不可能成功。對此,曾國藩總結道:

“沙囊壅水,下可滲漏,旁可橫溢,自非興工嚴塞,斷不能築成大堰”。

簡單翻譯就是,用沙袋阻塞河道,縫隙太大,水會從下方泄露,會從旁邊流走,除非是嚴格的堵河工程,否則根本堵不住河水。如果是小河流或者是溪水,雖然沙袋確實能堵住大部分流水。但卻難以給敵軍帶來殺傷力,甚至連讓人站穩的力氣也沒有,沒有任何殺傷力。

韓信用了什麼計,淹死項羽20萬大軍? 第2張

因此,曾國藩認爲韓信的“濰水之謀”斷不可信。即使是真的,史書也肯定隱藏了韓信用兵的細節,如果盲目模仿,便只會失敗。因此曾國藩感嘆道:

“君子之作事,既徵話古籍,職請人言,而又必慎思而明辨之,庶不至冒昧從事耳。”

也就是說,君子做事,絕不能盲目模仿古人。

到後世,學者們對濰水進行了考察,發現作爲戰場的濰水河牀是由石頭組成,而常見的淤泥。這種石質的河牀,不僅適合於築壩,也適合於壅水和戰鬥。因爲若河牀是鬆軟的泥沙,多少沙袋也會陷進河沙之中。

同時,濰水水流量不算很大,足以用沙袋阻塞大部分流水。但是這裏的水流量不大,只是相對於大河。相比於小河小溪,濰水的流量又算很大了。若開閘放水,足以將人沖走好幾裏。

綜合以上,我們可以看出。史書中的奇謀戰例之所以不能盲目模仿,就是因爲要施展這些謀略,必須滿足很多條件。而這些條件,不是那些不懂軍事的史學家所能說清楚的。因此,後世將領學習前人的奇謀,往往只能學其形式,而不能學其精髓。

以火牛陣爲例。戰國時,齊國大將田單集中數百頭牛,並在其犄角上綁上尖刀,在其尾巴上點燃火焰。隨後,齊國人將火牛從事先在城牆下挖好的洞穴中放出,然後大敗圍攻即墨城的燕軍。

火牛陣是如此經典,引得後世將領爭相效仿。但是奇怪的是,這些戰術皆以失敗而告終。給敵人白送牛肉還算好的。在一些戰役中,火牛甚至回頭衝擊本方陣營,導致本方大敗。

因此古代善戰者,往往不用奇謀。例如諸葛亮、岳飛、戚繼光等名將,幾乎不用奇謀,都是以“窮兵極勢”,正面擊破對手。而曾國藩在鎮壓太平軍時,同樣不用奇謀。對此他曾說:

“十餘年來,但知結硬寨、打呆仗,從未用一奇謀,施一方略制敵於意計之外。”

原來,曾國藩在作戰時,注重紮營。行軍時,湘軍半天行軍,半天紮營,不管多勞累,都得把營寨修得裏三層外三層。就這樣,湘軍步步爲營,在太平軍眼皮底下包圍了城池,並利用城外堅固的營寨阻擋援軍,所謂圍點打援。

相比於湘軍,太平軍更喜歡用奇謀。作戰中,太平軍往往利用聲東擊西、調虎離山的打法,玩弄清軍於股掌之間。但是此計對於湘軍卻毫無效果,因爲無論太平軍怎麼挑動,湘軍就是不動如山。而這應徵了前文的觀點,奇謀之所以得逞,往往是因爲敵方將領的愚蠢。

在筆者看來,古人奇謀奇策,是不能生搬硬套的。即使要模仿,也是模仿其精髓,而不是外在。能用奇謀之人,往往都天賦異稟,運氣好的驚人。如果沒有像韓信這樣的昭昭天命,還是老實地“結硬寨,打呆仗”吧。只有先立於不敗之地,纔是取勝之道。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