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祕:劉禪的投降書裏所隱藏的祕密是什麼?

本文已影響2.17W人 

對劉禪的降書透露出哪些鮮爲人知的歷史事件很感興趣的小夥伴們,小編帶來詳細的文章供大家參考。

公元263年冬,蜀漢滅亡。從221年昭烈帝劉備稱帝開始,歷二帝,終結於後主劉禪,共四十三年。

讀《三國志》,每每讀到劉禪的降書,都忍不住再讀幾遍。

降書很短,連標點符號只有251字,去除標點符號,僅有208字,可謂言簡意賅。

我們先來看看劉禪的降書:

揭祕:劉禪的投降書裏所隱藏的祕密是什麼?

限分江、漢,遇值深遠,階緣蜀土,斗絕一隅,幹運犯冒,漸苒歷載,遂與京畿攸隔萬里。每惟黃初中,文皇帝命虎牙將軍鮮于輔,宣溫密之詔,申三好之恩,開示門戶,大義炳然,而否德闇弱,竊貪遺緒,俯仰累紀,未率大教。天威既震,人鬼歸能之數,怖駭王師,神武所次,敢不革面,順以從命!輒敕羣帥投戈釋甲,官府努藏一無所毀。百姓布野,餘糧棲畝,以俟後來之惠,全元元之命。伏惟大魏佈德施化,宰輔伊、周,含覆藏疾。謹遣私署侍中張紹、光祿大夫譙周、駙馬都尉鄧良奉齎印綬,請命告誠,敬輸忠款,存亡敕賜,惟所裁之。輿櫬在近,不復縷陳。

投降書中出現了一個曹魏官員的名字,叫鮮于輔,曾經作爲文帝曹丕的密使去成都,這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呢?

我們就從這個事兒說起,來看看劉禪的降書還蘊含了哪些鮮爲人知的歷史事件。

(一)蜀漢的內憂外患

黃初是曹丕的年號,共七年。

曹丕是在220年逼漢獻帝禪讓登基稱帝的,隨即劉備在成都稱帝,延續大漢王朝。

那麼曹丕怎麼會派使者來成都勸降呢?這與當時蜀漢政權的內憂外患有關係,也與當時天下形勢密切相關。

劉備是在221年四月稱帝,三個月後,劉備以爲關羽報仇爲由,揮兵東征孫權。孫權求和不成後,決定一面向曹魏稱臣,承認曹魏政權的合法性。

儘管曹丕深知孫權的如意算盤,但至少名義上曹魏統一了東吳。

揭祕:劉禪的投降書裏所隱藏的祕密是什麼? 第2張

曹丕的算盤是孫權與劉備鬥個你死我活、兩敗俱傷,哪知道劉備慘敗。更令曹丕意料之外的是,劉備居然一命嗚呼,蜀地後院南中地區反叛,烽煙四起。

其實,在劉備彌留之際,蜀漢半數以上的版圖籠罩在反叛的烽煙之中。222年十二月,漢嘉郡太守黃元打探到劉備病危,擁郡反叛。次年三月,進兵臨邛,逼近成都。益州南部四郡中,越嶲(suǐ)郡(今西昌附近)、益州郡(今雲南)、牂牁郡(今貴州)發生反叛,並波及永昌郡(今中國雲南省西部以及可能包含緬甸克欽邦、撣邦的一部分)。特別是益州郡反叛後,宣佈歸孫權,並把太守張裔綁了送給了東吳。

而劉備安置在公安縣(今湖北公安)的前益州牧劉璋,落入孫權之手,孫權馬上重新任命劉璋爲益州牧,駐秭歸。劉璋卒後,正值雍闓據益州郡叛降孫吳,“權復以璋子闡爲益州刺史,處交、益界首。”(《蜀書》劉二牧傳)孫權將劉璋之子劉闡置於孫吳的交州與蜀漢的益州交界處,意在發揮劉璋、劉闡父子昔日在益州的影響力和餘威,聲援支持和擴大蜀漢的反叛力量,給蜀漢政權反叛大火狠狠地澆上一桶油。

“斗絕一隅,幹運犯冒,漸苒歷載,遂與京畿攸隔萬里。”就是這個背景,說得明白一點,就是自己承認“負隅頑抗”。

但是,孫權所作得這一切,都向曹丕報告了的。曹魏大臣們認爲,這是勸降蜀漢的最佳時期,若蜀漢能歸降承認曹魏政權,天下不就大一統了嗎?儘管是名義上的,但畢竟還是大一統了嘛,先達到這一步再說。

(二)曹魏重臣書信勸降

曹丕令與蜀漢重臣有私交的大臣寫信勸降;職能部門大臣直接寫信給諸葛亮,闡述曹魏政權的合法性。

曹魏司空王朗給蜀漢司徒許靖寫了三信封(劉備去世後不久,他也辭世,可能後兩封或者至少有一封是他入土後寫來的),魏司徒華歆、司空王朗、尚書令陳羣、太史令許芝、謁者僕射諸葛璋各寫信給諸葛亮,等等。許靖是當時天下讀書人所敬仰的,意在利用他的影響力說服蜀漢。這些信表達的無非就兩個意思:陳天命人事,闡述曹魏政權的合法性,而且提出了蜀漢歸順的待遇——舉國稱藩。

給諸葛亮寫信的有個人值得注意,那就是太史令許芝。

許芝在曹丕代漢的輿論造勢中曾發揮過重要的作用。他上書魏王曹丕,以讖(chèn)緯論述天命已捨棄漢,魏當代漢而興。是後,羣臣上書勸進,都是以許芝所謂天命去漢爲基調,也可以從中看出,許芝在曹丕代漢過程中扮演的是理論家的角色。

諸葛亮態度是不理睬,估計很多大臣都接到類似信件,諸葛亮爲了正視聽,寫了一篇文章《正議》,鞭撻曹魏這些投降的建議,同時也是爲了安定蜀中民心。

(三)曹丕派密使到成都勸降

使臣是誰?虎牙將軍鮮于輔。

揭祕:劉禪的投降書裏所隱藏的祕密是什麼? 第3張

關於這個人,其事蹟分散在《三國志》《資治通鑑》等史書裏,對他很陌生也不奇怪。

其實,這個人在曹魏陣營裏是一個舉足輕重的人物。

舉個例子:漢獻帝策命曹操爲魏公時候,曹操假意要固辭一番,他手下就上書勸進。古人很注重儀式感的,儘管是虛情假意,但做得跟真的一樣。曹操手下30多個文臣武將上書勸進,鮮于輔排在第十位,位次高於王朗、曹仁、曹洪。他當時的職位是建忠將軍昌鄉亭侯。而曹丕登基後,拜爲虎牙將軍,封昌鄉縣侯,從亭侯晉位縣侯,關鍵是曹丕還給了他一個殊榮:位特進。這個不是一般人能夠獲得的,賜列侯中有特殊地位者,朝會時位僅次三公。

派他出使成都,也算給劉禪這個十七歲的少年很大的面子了。出使的目的就是“欲使舉國稱藩”。

鮮于輔作爲密使的來成都的始末細節,史書中找不到隻言片語。我推測可能是劉禪即位之後不久,估計連劉禪的面都見不着,頂天也就是諸葛亮應付了一下。那時候劉禪還沒有滿18歲,還未親政,就算親政了,他說了也不算。

投降書中“而否德闇弱,竊貪遺緒,俯仰累紀,未率大教”的說辭,算是對當年密使鮮于輔來成都的一個迴應。

這個迴應很有意味。

否德,意思是德行不良;竊貪遺緒,更爲嚴重,說某某人貪念先帝(劉備)的遺詔賦予的權力。儘管降書沒有指明是誰,但明眼人一看就知道所指是誰。

(四)劉禪的投降儀式

降書最後一句:“輿櫬在近,不復縷陳。”

輿櫬,什麼意思呢?用車載運棺材,自明有死罪或以死自誓。

其實這是古代君王投降儀式中比較重要的一環。

揭祕:劉禪的投降書裏所隱藏的祕密是什麼? 第4張

《後主傳》記載:“艾至城北,後主輿櫬面縛,詣軍壘門。艾解縛焚櫬,延請相見。”

面縛,是《左傳》裏記載的古代用以表示投降儀式,雙手反綁於背而面向前。

當然,《左傳》記載的投降儀式除了面縛、輿櫬外,還有很多。前面已經說了,古代人很注重儀式感的,而劉禪投降的儀式很乾脆利落:帶上棺材,雙手反綁着。

他的這個行爲爲晉代王公們所稱讚:“劉禪乘騾車詣艾,不具亡國之禮。”說明劉禪還是挺有骨氣的,把投降儀式中的銜玉、跪行那些侮辱性的儀式拿掉了。

我想,劉禪這樣作,底氣從哪裏來?其實降書上說得已經很清楚了:“輒敕羣帥投戈釋甲,官府努藏一無所毀。百姓布野,餘糧棲畝,以俟後來之惠,全元元之命。”命軍隊將領放下武器,官府的錢糧簿冊一無所毀,令百姓不要害怕,等待投降後大魏之恩典,這樣做,就是爲了“全元元之命”。

元元,指百姓,劉禪爲了保全老百姓的性命而已,自己是生是死,“惟所裁之”。

當然,鄧艾這個搞農業出身的將軍,深知百姓之苦,也深知百姓之重,當即解縛焚櫬。

解縛,焚櫬,也是古代典籍記載的受降禮節。解縛,意即釋放,焚櫬,就是燒掉棺材。

那麼,劉禪的投降儀式是:奉降書,面縛,輿櫬,解縛,焚櫬。

最後簡單說說派送降書的三個人:侍中張紹、光祿大夫譙周、駙馬都尉鄧良。

揭祕:劉禪的投降書裏所隱藏的祕密是什麼? 第5張

張紹是張飛的第二子,劉禪的舅子;張飛的長子張苞,在三國演義中神勇無比,但《三國志》記載只有五個字:“長子苞,早夭。”

譙周號稱蜀中孔子,天下皆知,就不多說了。

鄧良是蜀漢重臣、車騎將軍鄧芝的兒子,劉禪把一個女兒嫁給了他。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