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纔開始大規模種植棉花,在此之前的古人冬天怎麼過?

本文已影響1.72W人 

而今科技發達,生活品質一天天高,保暖防寒的衣物被子,常見新品牌,還有各類真皮毛料名貴牌,但對尋常老百姓生活來說,這事永遠的主角,卻是一種農作物:棉花!

明朝纔開始大規模種植棉花,在此之前的古人冬天怎麼過?

棉花,生活中從來離不開的朋友,棉衣棉鞋棉布棉襖棉手套,不同年代不同品牌式樣,穿在身上,卻是清一色暖暖的記憶,無數的溫情。別看這朋友不太起眼,試想一下,倘若沒有發明棉花,且不說世界會怎樣,我們從小到大那麼多冬天會怎麼過?細思極恐!

不過這個細思極恐的事,放中國古代史上,卻是真實存在過的。雖說中國人種棉花織棉花的歷史也算悠久,今天種棉花的水平更全世界首屈一指,但棉花,確非中國本土原產,真是遠道而來的老朋友。

明朝纔開始大規模種植棉花,在此之前的古人冬天怎麼過? 第2張

很多人都知道,棉花是在明朝時期,纔開始大面積種植的,那麼問題來了,沒有棉花的古代,古人靠什麼保暖?

一、深秋種蘆花,裝入被中

在古代,被子是財富的象徵,富貴人家的被子不用說,自然蓋得是綾羅綢緞製成的“綿被”、“羅被”、“錦被”,這裏說的“綿被”可不同於棉被,棉字在宋代纔出現,在有棉花之前,“綿被”都是用絲綿製成,絲綿昂貴且少,是富貴人家才用的起的稀罕物。所以,當時普通的貧苦大衆冬天用的被子一般爲“布衾”,而非“綿被”。

明朝纔開始大規模種植棉花,在此之前的古人冬天怎麼過? 第3張

二、唐宋年間,特色紙被

唐宋年間,由於太平盛世的開展和全國的經濟中心的南移,長江流域的人口大幅度增加,此時的農田開墾不得不聚焦在生產糧食上,桑麻的種植減少,民衆的衣着問題也面臨着嚴峻的挑戰。恰好這時正是中國的造紙業大發展的時期,造紙的原料豐富,造紙技術也日漸發達,大家把解決衣着和禦寒問題的眼光投向了紙,“紙衣”、“紙被”應運而生。

明朝纔開始大規模種植棉花,在此之前的古人冬天怎麼過? 第4張

  在當時,以紙做被子是需要特殊的方法的,做“紙被”需要用榖紙,八張重合就成一牀紙被,可別小看了這紙被,當時的紙被和當今的雨衣差不多,可洗,保暖性也強,南宋大詩人陸游在收到友人贈送的一牀紙被之後,曾作詩聊謝,“紙被圍身度雪天,白於狐腋軟於綿”,雖說難免有誇大之語,但也確實反映了紙被在當時的廣泛運用和可保暖的特性。

三、動物毛皮

明朝纔開始大規模種植棉花,在此之前的古人冬天怎麼過? 第5張

當世界處於冰河時期或當冬季來臨,在麻、絲織物還未出現之前,鳥獸的羽毛和皮毛會自然的被取來禦寒護體,此時,最早的衣服就出現了。

可是這時候的獸皮未經人工裁減縫拚,只是原始的獸皮;至以神農氏爲代表進入母系氏族社會,進入文明時期,纔開始有絲麻衣服和紡織物,這爲製造成型服裝創造了條件。

明朝纔開始大規模種植棉花,在此之前的古人冬天怎麼過? 第6張

到了後來,有了絲綢、葛、絹等布料,隨之而來的也有毛織物,它主要以羊毛爲主,駱駝毛、馬毛、兔毛、犛牛毛等也被使用,而且,樣式也漸趨向於華麗、富饒,隨着染色業的興起,顏色也漸鮮豔。

後來在北方,裘皮也是一種過冬的良好服裝。以後,封建貴族用紫貂、薰貂、銀鼠、海龍、白狐、玄狐等珍貴裘皮爲冬季服裝,他們既美觀大方又漂亮,還能襯托貴族氣質。平民百姓則選用羊皮過冬。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