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時期棉花才大面積推廣 古人之前是如何過冬的

本文已影響1.45W人 

古人怎麼過冬你知道嗎?不知道沒關係,小編告訴你。

棉花的在全國範圍內的推廣是在明朝初年,朱元璋年少貧寒,吃盡了飢寒交迫的苦,他在全國範圍之內以強制性的手段推廣這種經濟作物,爲的就是能讓窮人能穿上不算太貴又能保暖的禦寒衣物。

明朝時期棉花才大面積推廣 古人之前是如何過冬的

棉花產自於印度或者阿拉伯,在它傳入到中國之前,“棉”這個字的意思就是用來填充枕頭的木棉,這東西是不能用來織布的。宋朝之前,漢字之中只有“綿”字,“棉”則最早出現在宋書之中。史學家推測,棉花的傳入可能在南北朝或者更早的時期,只是剛開始只有邊疆的人民會種植。一直到了元代初年,棉花才漸漸走進中原。

在沒有棉花的時候,我們的先民也有辦法禦寒。對於有錢人來說,獸皮就是最好的選擇。黃帝出軍訣之中有這樣一段記載,黃帝沒有攻克蚩尤,夢見西王母派了一個穿着玄狐之裘的道人“以符授帝”。《韓非子》中雲:婦人不織,禽獸之皮足衣也。

明朝時期棉花才大面積推廣 古人之前是如何過冬的 第2張

裘皮之中也有高端低級之分,有錢人穿的都是貂皮、狐皮或者羊羔皮,特別是貂皮是貴族的特有之物,從明朝開始就規定了商人或者下層人民不能使用貂皮大衣,爲的就是防止社會上的奢靡風氣。稍微有錢一點的平民則會選擇穿麂裘,也就是鹿皮製作的白色皮衣,這是民間最爲普通的衣服。此外,平民們也會穿羊皮大衣,但是羊羔皮就是高級貨了,只有貴族才能穿得起。

明朝時期棉花才大面積推廣 古人之前是如何過冬的 第3張

(絲衾,湖北江陵馬山一號戰國楚墓出土)

還有一個用來保暖的東西就是被子了,其實在北宋以前人們理解之中的被子其實是可以披在身上的厚睡衣。說文解字之中就很好地解釋了這個字的意思“被,寢衣,長一身有半”。當年孔子的居家服也是這樣,按照孔子的身高,這睡衣大約要做到2.5m以上。而填在裏面的東西基本上就是絲綢碎片或者蠶絲。對於一般人家來說,將舊衣服剪成隨便填在裏面即可。更窮的人家則是用蘆花填充。至於獸皮,古人們一般不會用來蓋在身上,而是用來墊在下面驅除寒氣。

明朝時期棉花才大面積推廣 古人之前是如何過冬的 第4張

詩經之中有很多地方提到平民製作衣物所用到的布料,除了絲麻葛之外還有一種叫做褐,這些都是當時窮人家用來避寒的布料。褐這種東西是用麻或者毛捻成線編制的粗衣裳,很重也很粗糙,最重要的是不保暖。但是每每到了寒冬臘月,依然有農民“無衣無褐”,這和“取彼狐狸,爲公子裘”的貴族生活相比,實在是太過淒涼。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