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滅亡後,爲什麼溥儀和滿清皇族不像元朝一樣逃回

本文已影響2.04W人 

清軍人關時,滿族人口總數不過60萬人,只有9萬軍隊,武器也很落後,進展卻如此順利,絕大多數地區不戰而降,主要有兩項原因:一是關內漢族官紳和民衆對腐朽的明朝和李自成、張獻忠這類只知破壞不知建設的造反者都失去了希望,寧可接受一個少數民族政權的統治;二是清朝實行了比明朝寬厚的稅收政策,免掉大部分雜稅,人民負擔自然相對減輕,大多數人就不再想“反清復明”。

清朝康熙皇帝穩定了全國局勢,鑑於“反清復明”的呼聲已低落,便於1684年南巡時到南京拜祭明朝朱元璋的孝陵,並下令求訪明朝宗室後裔,以奉守朱氏煙火。倖存的朱明皇族害怕這又是圈套,沒有人敢出來自報。直至1724年,清朝才宣佈訪查出明宗室後裔朱之璉,封爲一等侯,其職責就是每年祭奉明朝皇陵。

清朝滅亡後,爲什麼溥儀和滿清皇族不像元朝一樣逃回

令人驚奇的是,這個朱明後裔居然出於滿洲正白旗。原來,朱之璉的祖父代王朱彝曾在山海關擔任洪承疇的監軍,1641年兵敗時降清,因未暴露身份而被編人八旗中當奴才。到了雍正皇帝時,第二章 明朝龐大皇族下場悲慘洲化了的朱之璉已經當到了正定知府這樣的州官,見有封侯的希望便出來承認自己是前明皇族,果然得到一個世襲的“延恩侯”之位。

1912年,清朝的末代皇帝溥儀退位,朱明後裔延恩侯卻表示仍效忠於清朝。據溥儀的英文老師、英國人莊士敦在回憶錄中說,1924年9月他找到那個清朝所封的最後的世襲延恩侯朱煜勳時,發現此人住在東直門北小街衚衕裏幾間破屋裏,窮困潦倒。得知已經退位十二年的溥儀願意見他,朱煜勳高興異常。隨後,努爾哈赤的後人和朱元璋的後人在故宮又見了面,朱煜勳告辭時還討到了溥儀的賞錢。此後,溥儀流亡天津等地進行復闢活動,這個明朝後裔居然前往追隨,甚至一直跟到長春的僞“滿洲國”官內,以現身說法頌揚清朝一向“皇恩浩蕩”。

清朝滅亡後,爲什麼溥儀和滿清皇族不像元朝一樣逃回 第2張

爲什麼這支明朝後裔直至清朝已經滅亡,還要跟着已經退位的清朝末代皇帝溥儀流亡呢?關鍵還是經濟原因。他們十代人都過慣了清朝的供養生活,愛新覺羅皇室自然成了衣食父母,在清朝滅亡後又因沒有人供養而如喪考妣。至於滿清入關時屠殺朱氏皇族的慘況,在朱煜勳的口中和筆下都全然不見。由此可見,當年康熙和雍正皇帝要求保留一支明朝宗室並封侯的這種假仁假義政策,還是很成功的,在二百多年裏用不多的供養費就爲清朝買到了一塊廉價的裝飾品。

在明末清初戰亂中,朱氏皇族的遭遇是悲慘的,這恰恰說明了朱元璋使後代都錦衣玉食的優養方式是完全失策的。在嬌生慣養並享有特權的生活中,朱明皇族既喪失了才幹,也沒有了奮鬥精神,在戰亂狂飈中自然不會有好的命運。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