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銀子購買力如何 每個朝代都是一樣的嗎

本文已影響2.8W人 

對古代銀子很感興趣的小夥伴們,小編帶來詳細的文章供大家參考。古代的一兩銀子能有多大購買力?

古代人人懷揣銀子上街?

在我們熟悉的《水滸傳》中,經常能裏邊看到這樣的場景:好漢們走到酒館中,對着店小二喊道:“小二切兩斤上好牛肉,再來瓶好酒!!!”緊接着就會扔下幾錠銀子,小二屁顛屁顛地就給好漢們準備酒菜去了。

魯達又道:"老兒,你來!灑家與你些盤纏,明日便回東京去,怎麼樣?"父女兩個告道:"若能回鄉去時,便是重生父母,再長爺孃。只是店主人家如何肯放?鄭大官人須着落他要錢。"魯提轄道:"這個不妨事,俺自有道理。"便去身邊摸出五兩來銀子,放在桌上,看着史進道:"灑家今日不曾多帶得些出來;你有銀子,借些與俺,灑家明日便送還你。"史進道:"直甚麼,要哥哥還!"去包裹裏取出一錠十兩銀子放在桌上。魯達看着李忠道:"你也借些出來與灑家。"李忠去身邊摸出二兩來銀子。魯提轄看了見少,便道:"也是個不爽利的人!"魯達只把這十五兩銀子與了金老,分付道:"你父女兩個將去做盤纏,一面收拾行李。俺明日清早來發付你兩個起身,看那個店主人敢留你!"金老並女兒拜謝去了。魯達把這二兩銀子丟還了李忠。

以上是魯智深拳打鎮關西中的內容,魯智深要救濟金氏父女,李忠只二兩銀子,被魯智深給嘲諷了,那李忠真的是吝嗇嗎?其實魯智深是錯怪好兄弟了,史進是一個富二代,他自然不缺錢,魯智深是個中級軍官,月薪才區區五兩,李忠是一個買一走江湖的,天天風餐露宿,沒準兒這二兩銀子是辛辛苦苦攢了大半年的錢,這次全盤拖出,可以說是非常慷慨了。《水滸傳》裏用銀子的場景非常多,好像上至帝王將相下至百姓好像在日常生活中都在使用銀子,銀子似乎成了當時北宋時普遍流通的貨幣。

古代銀子購買力如何 每個朝代都是一樣的嗎

古代銀錠

宋代之前銀子可是稀罕物

但是實際情況又是什麼樣子的呢?在宋代是絕對不可能出現這樣的情況的,原因很簡單,受限於當時的銀子開採條件,兩宋時期的銀子的年產量都相當低。據史料考證,整個北宋白銀年產量只有107.5萬兩到205.5萬兩左右,北宋人口達到巔峯時期,人口超過了1億,如果人人都揣着銀子去進行日常交易,這點銀子根本不夠一億人使用,同時爲保邊境平安,朝廷每年還要通過現銀或者布匹的方式向遼、金、西夏和蒙古提供鉅額的歲銀和歲次,整個宋代帝國的大軍也需要通過現銀進行軍費的發放,所以這些客觀因素都導致兩宋時白銀異常短缺。使得白銀壓根兒就不可能在兩宋被老百姓廣泛使用啊,當時老百姓手中的散碎銀子,多爲保值所用,當時人們普遍使用的還是銅錢,宋代的銅錢以銅爲原料,並加工成圓形方孔模樣,一枚銅錢就是一文錢,數額大的情況下常用繩子將一千枚銅錢從方孔中串好稱爲一貫錢,在宋代後期,一貫錢又只等於770文,當時形容富豪的一個詞叫做腰纏萬貫,可是腰纏萬貫的大富商做生意,如果真要要將一萬貫銅錢綁在身上也不可能,而銀子雖然具備保值的作用,但沒有被普遍流通,只用於大額交易和支付。也就是說在宋代的日常生活中銀子並不具備流通的功能,銀子必須得兌換成銅錢才行,將銀子拿到當地的商行換成銅錢纔可進行日常交易,宋代後期甚至發明了紙質的交子來解決交易問題。

古代銀子購買力如何 每個朝代都是一樣的嗎 第2張

一貫錢

明清銀子稱爲廣爲流通貨幣

那這樣看來,我們是不是被寫《水滸傳》的施耐庵給騙了?那其實不然,施耐庵是明代人,自然而然地按照明代的貨幣去寫小說。在明代和後來的清代,白銀迎來了中國歷史上最輝煌的時期,明代的時候國外銀礦大開發,大批的白銀從海外流入中國,白銀數量變多了,那自然而然地成爲了比銅錢流傳更廣的貨幣。據歷史統計,明代鼎盛時期全世界有差不多一半的白銀流入了明代,當時人們要花銀子的話,必須要先驗成色,再稱重量,破整找零的時候,還得用剪刀將銀子剪碎,使用專用小稱稱量方可,這纔有小說中碎銀子一說。

那一兩銀子的購買力在歷史上到底如何呢?

在《紅樓夢》中,劉姥姥看到賈府一餐螃蟹花了24兩銀子,感嘆說這24兩銀子夠小戶人家生活一年了;在《水滸傳》中,爲劫生辰綱,晁蓋、吳用邀請阮氏三雄入夥,吳用給了阮小七一兩銀子,阮小七用這一兩銀子買了一甕酒,20斤生熟牛肉和一對大雞;在《西遊記》裏面,豬八戒取經路上一共就攢了五錢銀子,在黃獅精一回,黃獅精讓兩個小妖拿20兩銀子去買豬羊,而小妖卻想要偷偷落得二三兩銀子買件棉衣。在各大名著裏邊對銀子價值描述,那真是非常矛盾,看不出一兩銀子到底價值多少,甚至在當今的一些電影電視中,就更加離譜,古人似乎動不動就是幾十兩甚至成千上萬兩的銀子掏出來消費。

古代銀子購買力如何 每個朝代都是一樣的嗎 第3張

那一兩銀子的購買力在歷史上到底如何呢?

按當今銀價一兩白銀大概是220元人民幣

有人說很簡單,根據現在銀子市價計算,截止到2021年7月14日,1克白銀等於5.42元人民幣,古時候1兩大概是現在的40克,經過簡單的乘法運算,我們就能得出一兩白銀大約等於是220元人民幣。但是這個答案對嗎?

這個顯然這是不嚴謹的,時至今日,銀子已經不作爲我們的日常貨幣,銀子現在體現的價值只是貴金屬金銀本身的價值,沒有考慮到其他諸如供求關係、物價水平、白銀的產量等因素的影響。

古人收入多少?

其實將古代的白銀直接換算成人民幣應該有一箇中間的衡量單位,古時候無論是市井小民還是政府官員,都得用錢換成米來果腹。那咱們的就先來看看當時各階層的收入狀況到底如何,古代官員一般情況下,除了明代朱元璋反腐的原因,導致明代官員表面上工資都少的可憐,大體上歷史上這些公務員羣體都屬於高收入。

以清代官員的工資爲例,官員的工資大體分爲三部分,一部分是每年發的俸銀,第二部分就是糧食,俗話說民以食爲天,朝廷除了給官員俸銀外,每年還會給官員一部分祿米,所以叫做俸祿,當朝一品一年的俸祿是182兩白銀外加180斛的糧食,一斛等於一石,清代一斛米約爲現在的200斤,除此之外,清代官員收入最大一塊是一個養廉銀,一品總督的養廉銀竟然有16000兩之多。七品知縣的數據,年俸是45兩,祿米是45斛,養廉銀是23兩,這些還都是表面的收入,所謂一年清知府,十萬雪花銀,在老百姓眼中他們都屬於吃皇糧的高薪階層。

古代銀子購買力如何 每個朝代都是一樣的嗎 第4張

明清百姓收入

再看平常的老百姓,根據清代史書《補農書》記載,當年徽州畝產糧食328斤,一個農民年產平均是3280斤糧食,除去地租、耕牛、農具等損耗,一年下來,大約可以獲得18石糧食。另外除了種地的農民,明清兩朝還有很多的短工長工,他們的薪水也不少,他們屬於有技術在身,每天的日薪能夠達到0.05兩到0.07兩,打掃衛生的日薪是大概白銀0.03兩到0.04兩,古時候江浙地區也比較發達,其收入也較多,長工平均是一年6兩到8兩,而陝西、山東、湖北地區的長工一年也就給到4兩到6兩左右,經濟最差的甘肅和廣西,一個長工幹一年活只能得到1兩到3兩。也就是說清代一個長工要賺1兩白銀,需要最長一年時間,最短的也得兩個月,相比較而言短工似乎更掙錢,但短工好像不是每天都有收入。

一兩銀子等於多少人民幣

古代銀子購買力如何 每個朝代都是一樣的嗎 第5張

一兩銀子等於多少人民幣

一兩銀子到底能兌換多少人民幣呢?我們先看唐代,在唐初由於經歷長期的戰爭百業蕭條,一兩銀子的購買力相當強,若是按照如今我國一般家庭吃的大米一斤在2元至10元之間,以中間價3元計算,一兩銀子大概相當於現在的3000多元,進入盛唐時期以後經濟恢復,1兩銀子的購買力下降到了2000多元水平。

而在整個宋代時期,基本上也是維持在1兩銀子的2000多元水平,雖然上下略有浮動,但基本變化不大,雖然這時候的白銀並不是普遍流通的。

而據《明史》明史所載,明代萬曆年時,雖然白銀氾濫,1兩白銀可以購買兩石大米,大約95公斤左右。也就是說當時1兩白銀能夠買將近400斤大米,如果按照現在1斤大米3元的價格,明代1兩白銀的購買力相當於現在1200多元人民幣的購買力上下。

到了清代康熙年間,康乾盛世大米產量多,價格便宜,據《清會典》記載,1兩銀子在康熙到乾隆年間可以買150斤最優質的大米,也就是說1兩銀子相當於如今的500到600元上下,又據軍機處檔案的記載,光緒十五年的時候,順天府、大名府和宣化府的糧價以玉米、高粱、穀子三種糧食作爲代表來換算,光緒年間也就是清代末期的時候1兩銀子可以購買107斤的左右的糧食,白銀嚴重貶值,1兩銀子價值人民幣是150到220元左右。

古代的物價又怎麼樣?

成書於明代的《宛署雜記》中曾記載,當時豬肉每斤白銀是0.02兩,牛羊肉每斤0.015兩。一隻活雞0.04兩,當時一斤約相當於600克,而我們現在的一斤是500克,萬曆年間1兩白銀的購買力相當於現在1200多元,大家可以換算下,大概600克的豬肉是24塊錢。

反映明代經濟社會文化的奇書《金瓶梅》中有這麼一段中說潘金蓮去賀壽租了一頂轎子要六分銀子,六分銀子就是0.06兩,折算下來大概就是72塊人民幣。四個壯漢擡着走大半天,這這價格是着實不貴。以如今起步價動輒就是十塊二十塊錢的出租車來說,明代打出租車其實一點兒也不貴!!!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