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是三國時期最有資格稱帝 曹操爲什麼到死都沒有稱帝

本文已影響3.07W人 

今天小編給大家帶來曹操的故事,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着小編一起看一看。曹操爲何不稱帝,是不想還是不敢?

三國的故事大家都耳熟能詳,現如今很多人已經不只看三國演義,很多人也看了許多正史,瞭解了一些三國真實的故事,有許多讀者提出了一個以爲,曹操爲何不稱帝,按道理說曹操是三國中最有資格稱帝的一個,結果劉備和孫權都先後稱帝,只有曹操死在了魏王的位置上,不禁讓人困惑,曹操手上有真正的大漢天子漢獻帝,如果曹操讓漢獻帝禪讓,雖然也牽強些,但也是三人中最合理的一個,今天我們就嘗試解開這個問題。

曹操是三國時期最有資格稱帝 曹操爲什麼到死都沒有稱帝

首先說劉備和孫權稱帝的原因,劉備稱帝是在曹丕篡漢之後,劉備聽聞漢獻帝遇害,於是稱帝,其實如果曹丕繼續挾天子以令諸侯,劉備未必會稱帝,也不一定敢稱帝,但漢獻帝一死,劉備有了稱帝的機會和名義,國號還是漢,口號是繼承劉邦劉秀,老劉家的正根繼承人劉備來也,延續大漢王朝,討伐篡漢曹丕名正言順,可以說曹丕稱帝一石激起千層浪,本來還是名義上的大漢臣子之間暗地裏的互相不服,變成了名正言順的國戰,三國時代正式開啓。

而孫權就比較尷尬了,他手上沒有天子,不能像曹丕一樣讓皇帝禪讓,也不如劉皇叔,不管真假,畢竟號稱劉氏宗親,血脈正統,人家稱帝根正苗紅,可自己就不行了,一直是個臣子,如果稱帝怕天下人不服,誰都有打他的理由,而且說起來還挺硬氣,就叫討伐亂臣賊子,所以即使曹丕篡漢,劉備稱帝,他也暫時只敢叫個吳王,磨磨蹭蹭的到了公元229年,孫權終於熬出了頭,他終於完全穩固了吳國政權,頂住了曹操三番兩次的進攻,蜀國已經開啓了伐魏,這兩家無暇顧及自己,正好順勢稱帝,可以趁着雙方交火的間隙,穩固帝位,孫權果然還是那個生子當如孫仲謀的當時雄才,懂得審時度勢,抓住機會。

曹操是三國時期最有資格稱帝 曹操爲什麼到死都沒有稱帝 第2張

最尷尬的就是曹操了,有三個原因讓他沒辦法稱帝。

第一曹操從公元196年迎漢獻帝一直到公元220年去世,一直都在如火如荼的打仗根本沒時間考慮稱帝的事,要了解稱帝是件大事,需要時間準備,還要有心情,建安十三年赤壁之戰失敗,後來攻取漢中,又南下和孫權兩次大戰,都讓曹操心力憔悴,本來正要安心想想自己的事,偏偏劉備又攻取漢中,接下來又由關羽來了個襄樊之戰,水淹七軍,搞的曹操焦頭爛額,哪有心情和時間考慮稱帝,有人說那曹丕在曹操死後馬上就篡漢了,那就要說第二個和第三個原因了。

曹操是三國時期最有資格稱帝 曹操爲什麼到死都沒有稱帝 第3張

第二就是曹操的人設,很多人覺得曹操的人設不就是寧我負天下人,勿天下人負我嗎?首先這句話就是以訛傳訛,那句話原話不這麼說,而且也有情境約束,並非人設,每個人都有一個自己給予自己的人設,曹操也不例外,曹操是一個宦官養子的兒子,所以從小雖在官場,卻是底層,一直被袁紹等家世顯貴的人詬病,瞧不起,因此曹操逐漸形成了自己的一套處世之道,他一方面也瞧不起袁紹等人所謂世家大族卻實際上卻並不忠君愛國,所以迎獻帝其實也是在諷刺袁紹等人,你看,你們所謂世家大族,三公九卿,最後卻不如我這個宦官之後敢於保護皇帝,有擔當,當然挾天子以令不臣也是一個戰略,兩者並不衝突。因此我們說曹操的人設就是爲自己正名。因此曹操也許想過稱帝,但他還是糾結於自己的人設,遲遲下不了決心,這點就和曹丕不同了。我們今天的人是不是也有類似的心境,少年時求而不得的,長大後會特別重視。

曹操是三國時期最有資格稱帝 曹操爲什麼到死都沒有稱帝 第4張

第三就是曹操不急於稱帝,曹操是一代梟雄,聰明絕頂,能力超羣,不當皇帝也能鎮住羣臣,有這個自信,當不當皇帝似乎也沒那麼急迫,有時候我們會發現我們對自己能把控和掌握的局面不是很在意和着急,比如我們的女朋友如果特別喜歡我們,我們就不那麼着急結婚來鎖定愛情,似乎是一個道理,可曹丕不同,朝中大臣有支持曹丕的,還有支持獻帝的,還有支持曹植的,如果曹丕不想辦法稱帝打擊掉敵對勢力,他是無法掌控全局,沒有安全感的。

曹操是三國時期最有資格稱帝 曹操爲什麼到死都沒有稱帝 第5張

綜上所述,曹操不稱帝,一是一直在征戰,時機未到,二是人設限制,下不了決心,三是盡在掌握,所以不着急,既不是不敢,也不是不想。人生很多事都是如此,原因錯綜複雜,但不影響我們去做,盡力而爲,有些事沒做到,那就順其自然吧。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