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活着的時候,爲何劉邦和項羽沒敢造反呢?

本文已影響3.03W人 

秦始皇時期劉邦和項羽沒有起兵造反的原因是不相同的,不能一概而論。劉邦沒有造反,是因爲他沒有造反的理由。楚國的文人、士大夫是很有氣節的,因此在楚國滅亡的時候能夠喊出“楚雖三戶,亡秦必楚”這句讓秦始皇一生揮之不去的詛咒。但劉邦並不是楚國貴族,早年間的他生活習性接近於一個市井無賴,雖然經歷了國破家亡,但對其生活並沒有造成太大的損失,因此不像亡國的貴族那樣一心想着復國。秦國在滅掉楚國之後,實行安撫政策。劉邦還做了泗水亭的亭長,可以說還受到了秦朝的恩惠。劉邦的老家沛縣,這一個“沛”字就體現出了當地雨水豐沛,土地肥沃,因此當地百姓無需過多勞作就能獲得不錯的收成。照這樣看來劉邦最初在沛縣的生活還是非常滋潤的,爲什麼要冒着滿門抄斬的風險反抗秦國呢。

秦二世胡亥繼位之後大興土木,命令全國各地抽調服徭役的人員到咸陽修建阿房宮和史皇帝陵。由於服徭役的人員需求巨大,劉邦所在的泗水亭需要出三百名壯丁,劉邦的一夥兄弟們都被迫去服徭役,而他本人則負責押送這些徭役去咸陽。由於人們知道去咸陽服徭役的人很多都被累死在現場,與其等死不如提前逃跑。

秦始皇活着的時候,爲何劉邦和項羽沒敢造反呢?

因此一路上逃跑的人很多,劉邦乾脆做了個順水人情把大家都遣散了。隨行的官差跑回去向縣令舉報劉邦造反,劉邦乾脆一不做二不休,帶着一夥願意追隨他的兄弟上了芒碭山,開始了他的反叛之路。總的來看,劉邦造反完全是被繁重的徭役逼迫的,如果扶蘇繼位實行休養生息的政策,劉邦則不會造反。項羽沒有造反,是因爲時機還尚未成熟。項羽在秦始皇在世時就一心想要起兵造反,恢復楚國。當秦始皇的車駕從他面前經過時,他那一句“或可取而代之!”就將他當時的心理表達的淋漓盡致。只不過項羽的叔叔項梁認爲時機還尚未成熟,當時六國貴族都有恢復自己國家的想法,但誰也不想做那隻出頭鳥

秦始皇活着的時候,爲何劉邦和項羽沒敢造反呢? 第2張

大家都在等着其他人率先起義,之後再順勢拉起反秦的大旗。秦始皇在位時期,項梁項羽叔侄一直沒有停歇造反的準備工作。秦始皇統一六國後,將天下所有的兵器收繳上來製造了12個金人,就是爲了防止有人手持武器能夠造反。因此想要造反最重要的是祕密打造武器,這個準備過程需要時期。終於陳勝吳廣在大澤鄉起義拉開了秦末天下大亂的序幕,陳勝的軍隊人數發展迅速,也吸引了秦朝絕大多數的軍事力量。項梁見時機已經成熟,就率領八千子弟兵過江,投身到了轟轟烈烈的亡秦復楚的鬥爭中。成大事者不爭一時之長短,項梁項羽叔侄厚積薄發,成爲撼動前朝統治的一支最強大的力量。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