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漢的滅亡真的是因爲黃巾起義嗎?

本文已影響1.89W人 

一種比較具有代表性的觀點認爲:東漢的滅亡,肇始於黃巾起義。其直接的理據是黃巾起義帶來席捲全國、此起彼伏的叛亂,而隸屬於郡縣的地方部隊在征剿的過程中反應遲緩、作戰不力,難以達到預期的效果,於是東漢朝廷開始在叛亂頻仍的州任命常駐的州牧,不但官銜在所有的地方官員之上,而且擁有完整的軍政權力,以此來提高地方政府的響應速度,於是乎便形成了幾乎完全獨立於中央的地方實力派,從而拉開了東漢滅亡的帷幕。

東漢的滅亡真的是因爲黃巾起義嗎?

然而,州牧的產生不過是東漢政治形勢發展的必然結果而已,東漢滅亡的端倪實際上肇始於朝廷內部力量平衡的破壞,其發生時間是在漢桓帝駕崩之後,漢靈帝剛剛繼位之時。

漢桓帝生前沒有指定繼承人,於是皇后的父親,大將軍竇武召集東漢朝廷各大勢力的代表開會,共同商議皇位的候選人。其中外戚的代表是竇武爲首的竇氏,豪族代表是袁逢(袁紹和袁術的父親),官僚系統代表是太尉周景,宦官和皇后的代表則是曹節,最終,經過“友好協商”,決定由解瀆亭候劉宏繼位。

從上面的過程不難看出,當時的東漢朝廷內部,外戚、宦官、豪族和官僚系統這四股力量之間處在相互制約的平衡之中,還沒有形成一家獨大的狀態,以至於連皇位繼承這種事關前途命運的事情,都不得不坐下來商量、妥協,故而朝政處在相對較爲穩定的局面。

東漢的滅亡真的是因爲黃巾起義嗎? 第2張

然而,漢靈帝繼位沒多久,竇武和他的政治同盟,太傅陳蕃爲了得到更多的封賞和壓制宦官集團,計劃將宦官全部消滅,結果保密工作沒做好,泄漏了消息,宦官搶先下手,展開絕地反擊,結果將竇氏一族及其同黨徹底剷除,順勢又在朝廷內部展開大規模清洗,再將黨羽安插在各個要害部門,至此,東漢的朝政已經完全、徹底的掌握在宦官手中——力量的平衡打破了!

宦官集團掌權之後,全面壓制、打擊異己勢力,除了主動投靠過來的之外,其他人絕對沒有機會得到做官或者晉升的機會,至此,大漢朝廷內部便分成了涇渭分明的兩個勢力集團,即當政的宦官集團和在野的反對派。

豪族和官僚集團爲了自保和奪回失去的權力,自然不會放過任何可以反擊的機會。不過,豪族和官僚集團沒有等太久——公元184年爆發的黃巾起義,漢靈帝和宦官集團不得不將權力下放,以州牧爲代表的地方實力派在征剿叛亂的過程中積累下足夠的兵力和人望,逐漸具備了直接向宦官集團挑戰的實力。彼時,宦官的優勢是控制了皇帝、掌握了朝政,但在野的豪族、官僚和外戚集團則控制了軍隊和地方政府,以及部分中央政府,顯而易見,宦官集團處於相對劣勢,這便是大將軍何進召董卓進京的肇因。

最終,宦官集團秒殺何進的外戚和官僚集團,董卓又屠滅了宦官,原有的政版圖被徹底改寫,大漢帝國的舞臺上只剩下軍閥和豪族在角力!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