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王朝滅亡前,汴京城內發生了什麼事?

本文已影響1.12W人 

北宋王朝滅亡前,汴京城內發生了什麼事?下面小編爲大家詳細介紹一下相關內容。

在北宋王朝即將滅亡前夕,從汴京城裏發生的事情來看,就預示着這個王朝的運數即將結束了。那麼,這裏究竟發生了什麼事呢?先從宋欽宗趙桓說起。

宋欽宗趙桓,初名趙亶,生於哲宗元符三年(公元1100年)。他是宋徽宗趙佶的長子,宋高宗趙構的異母兄,他的母親是顯恭皇后王氏,政和五年(公元1115年)被立爲皇太子。宣和七年(公元1125年),在金兵大舉入侵汴京(今河南開封)之際,他的父親宋徽宗禪讓帝位,趙桓被迫即位,改元靖康,是爲宋欽宗。他是宋朝第九位皇帝,也是北宋的末代皇帝,在位一年零二個月。

宋欽宗爲人優柔寡斷、反覆無常,對政治問題缺乏判斷力和洞察力,是懦弱無能的昏君。他聽信奸臣讒言,罷免了李綱。金兵圍攻汴京,卻無力抵抗,於是向金求和。最終被金人俘虜去貶爲庶人。金人冊封張邦昌爲帝,國號大楚(史稱張楚或僞楚),北宋滅亡。

宋欽宗在位僅一年多時間,卻走馬燈似地拜罷了二十六名宰執大臣。其中對危局產生關鍵性影響者是耿南仲、李綱、种師道等人。但是,李綱的一些重要的救國之策不被欽宗採納,而耿南仲的一些重要誤國之謀卻被欽宗採納。

宋欽宗即位前,耿南仲擔任了十四年的皇太子宮僚。但宋徽宗寵愛三子鄆王趙楷,頗有廢立之意。耿南仲由於有在皇太子地位岌岌可危時,保衛太子地位的特殊關係,因此,宋欽宗即位後的第三天,立即任命耿南仲爲籤書樞密院事。由於耿南仲害怕金軍,“奉椒房出奔”,一度逃離開封,但仍深得宋欽宗的信任。

耿南仲任執政後最重要的政績,一是排除異己,二是“主和議”,破壞抗金,這兩條劣跡在危難時期,對北宋的覆亡起了惡劣的作用。宋朝不少士大夫,治國和救國全然無方,而彼此勾心鬥角,玩弄權術,卻又有足夠的聰明才智,耿南仲就是一個典型。

當金軍南侵,大宋朝野,亂成一團,束手無策的時候,太常少卿的李綱卻脫穎而出,超升兵部侍郎,很快又超升執政。

宋欽宗隨即又授任他東京留守、親征行營使。正如《朱子語類》所說:“當時不使他,更使誰?士氣至此,消索無餘,它人皆不肯向前。惟有渠尚不顧死,且得倚仗之。”李綱一個不知兵的文臣,倉猝間,居然能有效地組織汴京城防,屢次擊退敵人。因此他在士民中贏得了很高的威望,但卻招致同列很深的忌妒。宋欽宗本人也搖擺於卑怯的投降主義和輕率的冒險主義之間,他委任李綱負責城防,又不授予全權,更不聽李綱的勸阻,而是致力於屈辱求和。

靖康元年(公元1126年)二月初,發生了宋欽宗批准姚平仲劫金營而失敗的事件。李燾編纂《續資治通鑑長編》,將此事歸結爲“李綱主平仲之謀”,但李綱在上皇帝奏中明確說,“平仲之出”,“在微臣實無所與”。故《朱子語類》力辯其非,說:“劫寨一事,決於姚平仲僥倖之舉,綱實不知。”事實上,此次劫寨“殺傷相當”,“行營司所失才百餘人,而(陝)西兵及勤王之師折傷千餘人”。然而,宰相李邦彥“方主和議,忌李綱主戰”,他與衆執政乘機誇張事態,諉過於李綱。宋欽宗驚慌失措,下令罷免李綱和統率陝西援兵的老將、同知樞密院事种師道。於是汴京城中爆發了陳東領導的伏闕上書愛國羣衆運動。

陳東直到臨死,都未與李綱有一面之交,幾萬無組織的羣衆雲集宣德門下,正說明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大家認定,救國已非李綱莫屬。當然,羣衆運動到此也很難控制激烈的行爲,譬如,殺內侍,毆擊宰相李邦彥等。宋欽宗無疑是將愛國羣衆運動視爲厲階,不能容忍對其君主權威的挑戰。他雖然沒有李綱在幕後操縱此次“伏闕”的證據,被迫複用李綱,但“自後君臣遂生間隙,疑其以軍民脅己”,“頗忌之”。當時,宋欽宗爲了獎勵抗金民衆,發給李綱空名官誥三千餘道,而李綱“只用三十一道”,只補無品小武官進武副尉二人。可是宋欽宗居然親下御批說:“惟闢作福,惟闢作威,大臣專權,浸不可長。”正如朱熹感嘆說:“如此,教人如何做事?”

宋欽宗曾被迫與金東路軍統帥完顏斡離不訂立城下之盟,事後他又翻悔,並聽從李綱建議,“解太原之圍”,拒絕割讓自太原、中山和河間三鎮以北的土地。

宋欽宗毀約之後,首要的問題是救援被圍的河東首府太原。北宋晚期,其戰時統兵體制的一大弊病,是沿襲傳統,往往還是由不知兵的文臣,以及宦官童貫、譚稹、樑方平等主持軍事。如前所述,李綱公開斥責耿南仲離間皇帝父子,雙方更多了一重嫌隙。當宋軍初次救援太原失敗後,耿南仲乘機進言:“欲援太原,非綱不可。”宋欽宗立即任命李綱爲河北、河東路宣撫使。當時臺諫官陳過庭、陳公輔、餘應求等都看穿了耿南仲等人的用心,說李綱“不知軍旅,將兵必敗”,“爲大臣所陷”,“不宜遣”。李綱本人也“再拜力辭”,說自己“且誤國事,死不足以塞責”。宋欽宗卻聽信讒言,爲之震怒。宰執中唯一志同道合的同知樞密院事許翰,爲李綱寫了“杜郵”兩字,引用秦將白起被賜死的典故。李綱至此不得不就任出行。

太原之戰是決定北宋王朝命運的關鍵性一戰。太原失守後,金西路軍得以南下,與東路軍會師,而宋軍主力則在兩次救援戰中耗折殆盡,汴京的陷落遂成定局。李綱並非在救援戰中不盡己力,而是在本來已十分艱難的形勢下,又遇到朝廷的多方掣肘,終於在太原陷落後被彈劾下臺,貶黜出京。

北宋王朝滅亡前,汴京城內發生了什麼事?

正如後來胡寅評論說,耿南仲“中制河東之師,必使陷沒,以伸和議之必信。”李綱下臺固然是泄了耿南仲之流的私憤,但受害最深的,卻是宋欽宗本人。待汴京再次被圍,宋欽宗于靖康元年(公元1126年)閏十一月“驛召李綱爲資政殿大學士、領開封府”,卻爲時已晚。李綱接到此項詔命,大約是在靖康二年,即建炎元年(公元1127)三月,當時金人正驅虜徽、欽二帝等北上。儘管李綱有救援太原的失敗,但到南宋初年,朝野有識之士還是認爲,唯有李綱方能擔當救國的重任。

對這次北宋滅亡前,汴京城裏發生的事情,《宋史》是這樣評價的:“帝在東宮,不見失德。及其踐阼,聲技音樂一無所好。靖康初政,能正王黼、朱勔等罪而竄殛之,故金人聞帝內禪,將有卷甲北旆之意矣。惜其亂勢已成,不可救藥,君臣相視,又不能同力協謀,以濟斯難,惴惴然講和之不暇。卒致父子淪胥,社稷蕪茀。帝至於是,蓋亦巽懦而不知義者歟!享國日淺,而受禍至深,考其所自,真可悼也夫!真可悼也夫!”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