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定府衙的新春廟會 李之芳家旁曾有個的“仁義衚衕”

本文已影響1.09W人 

穿古裝,進衙門, 看“擊鼓升堂”,參與實景演出——在正月的武定府衙新春廟會,有大堂審案、郡主拋繡球、真假州官等仿古小品再現。這些場景並非景區工作人員空想臆造,其背後源自二三百年的民間傳說,如“大堂審案”展現的就是清初重臣李之芳的故事。

武定府衙的新春廟會 李之芳家旁曾有個的“仁義衚衕”

李之芳,是今惠民縣城南關人。清初康熙年間,能文能武的李之芳平三藩、剿餘寇,官至官拜文華殿大學士兼吏部尚書,“入閣辦事”,被尊爲“閣老”,是當時漢族中職位最高的官員。

據說有一天,在京的李之芳接到一封家信。信裏說,自家因爲蓋院牆與鄰居家發生糾紛,各不相讓,鬧得不可開交,甚至打起了官司,讓武定府衙裏的州官很是爲難。因爲李家的鄰居也不是一般人,他是明朝大將傅友德之後,清朝御史傅東!論官職,他雖不如李之芳大,但他的妻子是宮裏的奶媽,論權勢在朝庭也是屈指可數。怎麼辦?

只要李之芳暗示一句話,想必那州官必然得偏向李家。但李之芳只在回信中寫了一首詩:“千里寄書爲一牆,讓他一基又何妨。長城萬里今猶在,不見當年秦始皇。”

李家人看後一時難以理解,埋怨李之芳不太好說話,以後又反覆琢磨了好多日子,終於領悟出李之芳的確用心良苦,心胸倒底比一般人寬廣。就主動爲鄰居向裏讓出一牆基,重新把院牆建起。鄰居見李家主動往後退,很是驚奇。等知道了李之芳的詩後,深深感動,也主動拆除了新築的院牆,向裏挪回了一牆基。從此,在李家與鄰居之間便形成了一條衚衕。人們對這種以禮相讓、友好相處的鄰居關係都伸大拇指頭,就把這條衚衕稱爲“仁義衚衕”。

但在當年,書信往返將耗費大量時間,那麼,當時的州官是怎麼判的案呢?要知道,這兩家他惹不起啊!欲知詳情,去武定府衙廟會現場看看吧。

武定府衙的新春廟會 李之芳家旁曾有個的“仁義衚衕” 第2張

根據(仁義衚衕)故事改編情景短劇,百姓鳴鼓訴冤,縣官現場審案,滿足遊客對府衙文化的體驗,使遊客能身臨其境領略府衙文化。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