殖產興業中推行的機構有多少 其最後的結果有什麼意義

本文已影響2.59W人 

推行機構

1870年12月成立工部省(日本語:こうぶしょう),下設工學、勸工、礦山、鐵路、土木建築、燈塔、造船、電訊、制鐵和製造等寮(相當於司局),作爲全面負責推行殖產興業政策的領導機關。工部省首先接管了幕府和各藩經營的礦山和工場,創辦了官營企業,引進西方先進的生產技術和設備,並且興建鐵路。

殖產興業中推行的機構有多少 其最後的結果有什麼意義

1873年11月又成立內務省(日本語:ないむしょう),糾正了過去工部省偏重發展重工業的狀況,以發展農業、產品加工、海運業等爲主。與工部省配合,共同推行殖產興業政策。內務省利用國家資金,創辦了千住呢絨廠、新町紡紗廠和愛知紡紗廠等近代化的“模範工廠”。其目的是讓它們起示範作用,以推動私人資本主義工業的發展。

除工部、內務兩省外,1869年在北海道設置“開拓使”(日本語:かいたくし)。它作爲開發北海道的機構,積極推動北海道開發事業,如測量地形、調查礦產、開採煤礦、發展交通運輸等。開拓使一直到1882年2月才撤消,其間經營了39個工廠,如札幌鍊鐵廠、機械廠、啤酒廠,函館煤氣廠,厚岸罐頭廠,紋鱉製糖廠等。對北海道近代工業的發展起了很大作用。

殖產興業中推行的機構有多少 其最後的結果有什麼意義 第2張

意義

由於政府的大力扶持和保護,從80年代中期起,在日本出現了早期工業革命的熱潮。工業革命席捲一切工業部門,而以紡織業爲重點的輕工業發展得特別迅速。在1885—1890年的短時期內,棉紡廠就從20萬個增加到30萬個,紗錠也從7萬個增至28萬個。棉紗的產量也增加大約8倍。到1890年,日本已從棉紡織品進口國變成爲一個棉紗出口國。

實施殖產興業政策之後,日本在短短15年(1870一1885)內大大改變了工業落後的面貌,初步實現了資本主義工業化,從封建的農業國初步變成一個資本主義農業工業國,爲達到完全的民族獨立和產業革命的新階段創造了條件。

殖產興業中推行的機構有多少 其最後的結果有什麼意義 第3張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