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惠宗李秉常長子:李乾順的爲政舉措及歷史評價

本文已影響2.25W人 

李乾順(1083年-1139年),即西夏崇宗,西夏第四位皇帝(1086年-1139年在位),夏惠宗李秉常長子,母親昭簡文穆皇后梁氏和祖母毅宗皇后梁氏都爲漢族。 西夏傑出的君主、政治家。

 爲政舉措

  政治

李乾順藉助於遼朝的力量,結束了母黨專權的局面,又依靠遼道宗的扶植親政。因此李乾順執政後,在政治上完全依附於遼朝,對宋朝則採取和解政策。

夏惠宗李秉常長子:李乾順的爲政舉措及歷史評價

李乾順親政後,吸取前朝外威專權的歷史教訓,努力削奪母黨勢力。其時樑後親信嵬名阿吳已死,李乾順以統軍仁多保忠心懷異志,解除其兵權。另一方面又採取分封皇族以鞏固帝王權力的措施。貞觀三年(1103年)九月,李乾順封勇武多謀的庶弟察哥爲晉王,並讓他掌握兵權。元德二年(1120年)十一月,又封宗室景思子仁忠爲濮王,仁禮爲舒王。 仁忠、仁禮兄弟二人通曉蕃、漢文字,又擅長詩文,李乾順愛其才,又授仁忠爲禮部郎中,仁禮爲河南轉運使。封大臣嵬名安惠爲樑國正獻王。

文化

西夏自元昊建國以來,一直存在着"蕃禮"與"漢禮"之爭,毅宗、惠宗兩朝經過反覆,到李乾順時鬥爭更加激烈。李乾順對高度發展的儒家文化與漢族文明十分傾慕,他決定在西夏大力提倡漢文化,以改變西夏的落後風氣。永安三年(1101年),他借御史中丞薛元禮之口倡導儒學,在薛元禮的上疏中稱:"士人之行,莫大乎孝廉;經國之模,莫重於儒學。昔元魏開基,周齊繼統,無不尊行儒教,崇尚詩書,蓋西北之遺風不可以立教化也"。因此,只有重新提倡漢學,才能改變西夏的不良風氣,挽救面臨的危機。李乾順採納了薛元禮的建議,下令在原有的"蕃學"之外,特建"國學",教授漢學。挑選皇親貴族子弟300人,建立"養賢務",由官府供給廩食,設置教授,進行培養。

夏惠宗李秉常長子:李乾順的爲政舉措及歷史評價 第2張

李乾順尊儒崇佛,貞觀三年(1103年)二月,李乾順爲母后祈福,於甘州(今甘肅張掖)建造宏偉壯麗的臥佛寺。貞觀十二年(1112年),正式公佈按資格任用官吏的辦法,除"宗族世家議功議親俱加蕃、漢一等"外,對擅長文學的士人"尤以不次擢",給予特別的優待。李乾順自己也喜歡附庸風雅,曾借大臣高守忠宅第後院生長靈芝,以爲祥瑞,百官朝賀之際,李乾順作《靈芝歌》與諸大臣酬唱,並"勒石志瑞"。 有的貴族大臣對李乾順重文輕武的舉措不滿。其時正逢連年水旱災荒,李乾順命諸臣言得失,御史大夫謀寧克任立即上疏,對李乾順的重文輕武政策提出看法,指出:"既隆文治,尤修武備,毋徒慕好士之虛名,而忘御邊之實務也"。但李乾順不予採納。

 外交

北宋滅亡後,南宋高宗於正德二年(1128年)正月及四年正月,兩次遣使與夏國通好,李乾順都無迴應,並於正德六年(1132年)下令停行宋朝所賜曆書。

八月,李乾順聽到金朝集兵雲中,將取川陝的消息,恐金將進攻西夏,遂遣使至川陝宋朝軍中,表示願與宋朝通好。

夏惠宗李秉常長子:李乾順的爲政舉措及歷史評價 第3張

人物評價

李至忠:"秉性英明,處事謹慎,守成令主也。"

崔瑞德:崇宗和他的輔弼大臣們領導這個國家經歷了與宋朝間的最後的鬥爭時期,並且支持遼朝反抗女真征服者--金。西夏對遼朝的支持一直持續到了1124年遼朝覆亡時,這時新的形勢迫使西夏與中國北方的新主人達成了協議。更爲重要的是,他們創設了一套對党項政府的控制制度。雖然到1139年,即在崇宗末年爲止,陝西與金尚無確定的邊界,雖然女真人一再背棄他們對一些領土的許諾,讓党項人十分惱火(党項人一再提出對夏-金邊界有爭議的地區擁有主權),但是西夏還是贏得了一個長期的和平時期--這時西夏已逐漸斷絕了與宋朝的關係。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