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隍爺和土地爺有什麼區別?城隍爺是土地爺嗎?

本文已影響7.27K人 

城隍爺和土地爺有什麼區別?城隍爺是土地爺嗎?感興趣的小夥伴們快來看看吧!

在很多影視劇裏面,都有“城隍廟”或者“土地廟”,人們經常會去祭拜,或者是因爲有什麼願望想要祈求。在很多人印象中,好像城隍的位置要比土地高一些,因爲《西遊記》裏面的土地經常被孫悟空當小弟一樣使喚,而城隍好像要高高在上一些。那麼在古代,城隍和土地之間,到底誰的地位要更高一些呢?

城隍爺和土地爺有什麼區別?城隍爺是土地爺嗎?

城隍,即城市的護衛之神。城隍信仰,在我國由來已久。根據考證,先秦時期出現的“水庸”祭祀(天子八祭之一)就是城隍信仰的早期祭拜形式。”

到了明代,朝廷要求全國各府、州、縣均需模仿衙門規制建造一座城隍廟。

城隍是守護城池、護國安邦、統轄亡魂、調和風雨之神,故歷代官員在赴任時,都要先到城隍廟內燒香、祭拜、宣誓等,以求城隍護佑一方平安。一般來說,城隍神並不是一個固定的神靈,而會根據地域的不同有所變化,但最有影響的城隍則以龐玉、周新、霍光、秦裕伯和楊椒山爲主。道教在做“超度”道場時,需要發“城隍牒”文書以知照城隍,才能拘解亡魂赴壇受度。在城隍廟中,一般除主祀城隍爺外,兩旁還配祀判官和牛頭、馬面,以及黑白無常等神。

古代傳說守護城池的神稱爲城隍,它是神鬼世界中的一城之主,它的職權範圍相當於人世間的縣官老爺。道教把城隍當作“剪惡除兇,護國保邦”之神,說它能應人所請,旱時降雨,澇時放晴,保谷豐民足。據史料文獻記載,早在三國時,即公元239年蕪湖就有了城隍廟,其他地方並沒有。後來,城隍廟才逐漸遍佈全國各地。城隍雖屬道教之神,但歷代帝王卻多重視它的作用,屢次給以加封。後唐末帝李從珂封之爲王,元文宗又封及其夫人。城隍本無姓名,自宋代後多以殉國而死的忠烈封爲本城城隍。《宋史·蘇緘傳》記載:“緘殉節於邕州,交州人呼爲蘇城隍。”

城隍爺和土地爺有什麼區別?城隍爺是土地爺嗎? 第2張

中國的城隍信仰十分流行,全國各地的大小城市一般都有城隍廟(注:在文革期間有一部分已嚴重損壞)。

在民間,無論是喜事還是喪事,老百姓都會去城隍廟上香求拜。至今,這一信仰仍舊影響着地方民風與日常風俗。

你知道“城隍爺”和“土地爺”的區別嗎?

土地爺,又稱土地神、土地公。土地神的形象多爲穿袍戴帽、拄着柺杖的白髮老者。他們衣着樸實,平易近人,慈祥可親。一般在土地廟中,除供奉土地神外,還有土地奶奶相陪,共享人間香火。

土地神在道教神階當中地位相對較低,但在民間信仰中極爲普遍,流行於全國各地。可以說,只要有人羣聚集的地方,就有土地廟、土地神。

據記載,早在殷商之時就有祭祀“大地”的活動。漢唐以後,土地廟已遍及各地。

城隍爺和土地爺有什麼區別?城隍爺是土地爺嗎? 第3張

到了明代,土地神更受尊崇。相傳,明朝的開國皇帝朱元璋就出生在土地廟中,故土地廟在這一時期得到了政府的支持,發展到了各個地區的城鎮、鄉村,街頭和巷尾之中。

古人認爲,土地神能保佑本地百姓的平安,他能讓這一方土地免受自然災害的侵襲,也能使長出的農作物豐收殷實。

歷代上至國家、諸侯,下到官府、鄉紳都會在每年的春、秋兩季進行大型的祭拜活動,是謂“春祀”和“秋祀”。而尋常的百姓家只要是需要時,就會到土地廟中燒香許願,祈求土地神保佑。

傳農曆二月初二爲土地公誕辰,八月十五日,爲其成道昇天日。土地神屬於民間信仰中的地方保護神,在民國(1949年)及其以前,凡有漢族人羣居住的地方就有供奉土地神的現象。在中國傳統文化中,祭祀土地神即祭祀大地,現代多屬於祈福、保平安、保收成之意,寄託了中國勞動人民一種祛邪、避災、祈福的美好願望。

土地神又叫做福德正神、土地公或土地爺,是漢族民間信仰中的地方保護神,流行於全國各地。與城隍不同的是,土地神的管理範圍一般認爲與人間的村、鎮同級,是城隍的下級。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