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書·古弼傳》原文及譯文,節選自古弼傳

本文已影響4.82K人 

《魏書》,二十四史之一,是南北朝時期北齊人魏收所著的一部紀傳體斷代史書,記載了公元4世紀末至6世紀中葉北魏王朝的歷史。《魏書》共124卷,其中本紀12卷,列傳92卷,志20卷。因有些本紀、列傳和志篇幅過長,又分爲上、下,或上、中、下3卷,實共131卷。下面本站小編給大家帶來了相關內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魏書·古弼傳》原文及翻譯

《魏書·古弼傳》原文及譯文,節選自古弼傳

原文:

古弼,代人也。少忠謹,好讀書,又善騎射。初爲獵郎,使長安,稱旨,轉門下奏事,以敏正著稱。太宗嘉之,賜名曰筆,取其直而有用;後改名弼,言其輔佐材也。令弼典西部,與劉潔等分綰機要,敷奏百揆。世祖即位,以功拜立節將軍,賜爵靈壽侯。徵幷州叛胡。還,進爲侍中、吏部尚書,典南部奏事。恭宗總攝萬幾,微爲東宮四輔,與宜都王穆壽等並參政事。詔以弼保傅東宮,有老成之勤,賜幣千匹、綿千斤,遷尚書令,弼雖事務殷湊,而讀書不輟,端謹慎密,口不言禁中之事,功名等於張黎而廉不及也。世祖大聞,將校獵於河西。弼留守,詔以肥馬給騎人,弼命給弱者。世祖大怒曰尖頭奴敢裁量朕也朕還臺先斬此奴弼頭尖世祖常名之曰筆頭是以時人呼爲筆公弼屬官惶怖懼課。弼告之曰:“吾以爲事君使畋獵不適盤遊,其罪小也。不備不虞,使戎寇恣逸,其罪大也。今北狄扎熾,南虜未滅,狡焉之志,窺伺邊境,是吾憂也。故選肥馬備軍實,爲不虞之遠慮。苟使國家有利,吾何避死乎!明主可以理幹,此自喜罪,非卿等之咎。”世祖聞而嘆曰:“有臣如此,國之寶也!”後車駕畋于山北,大獲麋鹿數千頭,詔尚書發車牛五百乘以運之。世祖尋謂從者曰:“筆公必不與我,汝輩不如馬運之速。”遂還。行百餘里而弼表至,曰:“今秋谷懸黃,麻菽布野,豬鹿竊食,鳥雁侵費,風波所耗,朝夕參倍。乞賜矜緩,使得收載。”世祖謂左右曰:“筆公果如朕所卜,可謂社稷之臣。”世祖崩,吳王立,以弼爲司徒,高宗即位,與張黎並坐議不合旨,俱免,有怨謗之言。其家人告巫蠱,俱伏法。時人冤之。

(節選自《魏書·古弼傳》)

《魏書·古弼傳》原文及譯文,節選自古弼傳 第2張

譯文:

古弼,代地人,從小就忠實、謹慎,喜愛讀書,又擅長騎馬、射箭。起初,他當獵郎,出使長安,符合皇帝心意轉任門下省奏事,以機敏正直得到稱譽。太宗嘉獎他,賜給他名字爲“筆”,採用正直而有用的意思;後來改名爲“弼”,意思是說他有輔佐之才。皇帝派他掌管西部,與劉潔等人分管機要,向皇帝奏百事。世祖即位後,古弼因功被拜爲立節將軍,賜爵爲靈壽侯。征討幷州叛變的胡人,回朝後,升官爲侍中、吏部尚書,主管南部奏事。恭宗總攬國家大權後,召古弼爲東宮四輔,與宜都王移壽一起參議政事。皇帝下詔認爲他保護輔佐太子,老成持重,勤勤懇懇,賜給他千匹帛、千斤綿。後來他又升任爲尚書令。雖然政務繁忙緊迫,但古弼不停止讀書,他品德端正,行動謹慎,嚴守機密,從不對外說朝廷內部的事情。他功名和張黎相同,但不及張黎廉潔。世祖大閱兵,準備到黃河以西打獵。古弼留守,皇帝下詔讓把壯馬給騎士,而古弼卻讓人給弱馬。世祖大怒說:“尖頭奴,竟敢和我計較,等我回京,先殺了這個奴才!“古弼頭尖,世祖常叫他筆頭,當時人稱他爲筆公。古弼的下屬十分恐懼擔心,古弼告訴他們說:“我認爲侍奉君王打獵,讓他們遊玩得不痛快,這罪小。(如果)不準備,不防範,讓敵寇隨意自由侵入,這罪就大了。現在北狄很強盛,南方的敵人也沒消滅,他們十分狡猾,都在窺伺我們的邊境,這就是我憂慮的。所以挑選肥馬,以備軍用,是爲了防備不測的遠慮。如果能使國家有利,我能怕死嗎?聖明的君主是可以用道理來說服的,這件事是我自己的罪過,不是你們的過錯。”世祖聽了這些話,感嘆地說:“有這樣的大臣,真是國家之寶啊!”後來皇帝的車駕到山北打獵,捕到幾千頭糜鹿,詔令尚書調發五十輛牛車去運輸。不久皇帝又對跟從的人說:“筆公肯定不給,你們不如用馬運跑得快呀。”於是返回。走了一百多裏,古弼的奏表便到了,表中說:“如今秋谷已黃,麻菽遍野,豬鹿偷吃,鳥雁侵害,風暴所損耗,早晚相差三倍。請賜稍得緩行,以便收載糧食。”世祖對左右說:“筆公果然像我預料的那樣,真是社稷之臣啊。”世祖駕崩,吳王即位,任命古弼爲司徒。高宗即位,古弼和張黎因參議政事不合皇帝心意都被罷免,於是多有抱怨和不滿的言論。古弼和張黎的家人上告他們在家用巫蠱來詛咒朝廷,於是他們全被殺害。當時人們認爲他們實在是冤枉。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