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蒹葭》的原文是什麼?該如何理解呢?

本文已影響2.86W人 

蒹葭

杜甫 〔唐代〕

摧折不自守,秋風吹若何。

暫時花戴雪,幾處葉沉波。

體弱春風早,叢長夜露多。

江湖後搖落,亦恐歲蹉跎。

譯文

《蒹葭》的原文是什麼?該如何理解呢?

蒹葭面對摧殘不能夠保全自我,又被瑟瑟秋風吹着該怎麼辦。

只是在極短的時間裏盛開花朵,很快葉子就會沉入水中。

在形體柔弱的時候春風拂過都嫌來得早,在生長成密叢時夜裏的寒露又多了。

即使衰敗後花葉搖落,還擔心歲月虛度。

註釋

《蒹葭》的原文是什麼?該如何理解呢? 第2張

蒹葭:植物名,即蘆荻,蘆葦。蒹,沒有長穗的蘆葦。葭,初生的蘆葦。一般生長於沼澤、河沿、海灘等溼地。

摧折:摧殘折斷。

自守:保衛自己,堅守自我。

若何:怎麼辦。《新唐書》有“詔不許,若何?”

花戴雪:暗指花開。蘆葦花爲灰白之色,花開如同頂着白雪。

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世稱“杜工部”、“杜少陵”等,漢族,河南府鞏縣(今河南省鞏義市)人,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杜甫被世人尊爲“詩聖”,其詩被稱爲“詩史”。杜甫與李白合稱“李杜”,爲了跟另外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開來,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他憂國憂民,人格高尚,他的約1400餘首詩被保留了下來,詩藝精湛,在中國古典詩歌中備受推崇,影響深遠。759-766年間曾居成都,後世有杜甫草堂紀念。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