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文學名著《太平御覽》:時序部·卷二十 全文

本文已影響5.67K人 

《太平御覽》是宋代著名的類書,爲北宋李昉、李穆、徐鉉等學者奉敕編纂,始於太平興國二年(977)三月,成書於太平興國八年(983)十月。《太平御覽》採以羣書類集之,凡分五十五部五百五十門而編爲千卷,所以初名爲《太平總類》;書成之後,宋太宗日覽三卷,一歲而讀周,所以又更名爲《太平御覽》。全書以天、地、人、事、物爲序,分成五十五部,可謂包羅古今萬象。書中共引用古書一千多種,保存了大量宋以前的文獻資料,但其中十之七八已經亡佚,更使本書顯得彌足珍貴,是中國傳統文化的寶貴遺產。那麼下面本站小編就爲大家帶來關於時序部·卷二十的詳細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豐稔

《詩序》曰:華黍,時和歲豐,宜黍稷也。

又詩曰:我黍與與,我稷翼翼。我箱既盈,我庾維億。(露積爲庾,十萬曰億。)

又曰:彼有不獲稚,此有不斂穧;彼有遺秉,此有滯穗:伊寡婦之利。(秉,把也。鄭箋雲:成王之時言百穀既多穗同齊,然收刈促遽,力皆不足,而有不獲不斂遺秉滯穗,寡婦取之以利也。)

又《詩序》曰:豐年,秋冬報也。(報者謂嘗也,蒸也。)《詩》曰豐年多黍多稌,亦有高廩,萬億及秭。(數萬至萬曰億,數億至萬曰秭。《箋》雲:豐年,大有年也。萬億及秭,言穀多也。)爲酒爲醴,烝畀祖妣。以洽百禮,降福孔偕。(偕,遍也。《箋》雲:蒸,進也。畀,與也。)

《穀樑傳》曰:宣公十六年冬,大有年,五穀大熟。

《漢書》曰:宣帝即位,用吏多選,百姓安土,歲數豐穰,穀每石數錢。

《漢記》曰:鮑德修志節,有名績,累官爲南陽太守。歲荒災,惟南陽豐稔,吏民爰悅,號爲神父。

又曰:建武二年秋,天下野穀旅生,麻菽尤盛。或生瓜菜果實,野蠶成繭被山,民收其絮,採獲穀果,以爲畜積。

京房《易逆刺》曰:天雨穀,歲大熟。

尚書考靈耀》曰:春政不失,五穀孳;初夏政不失,甘雨時;季夏政不失,地無菑;(菑謂土不稼穡。)秋政不失,人民昌;冬政不失,少疾喪。五政不失,百穀稚熟,日月光明。(晚熟曰稚。《詩》曰:稙稚菽麥。)

《禮稽命徵》曰:天子祭天地宗廟,六宗五嶽得其宜,則五穀豐,雷雨時至,四夷貢物。

《禮斗威儀》曰:君乘木而王,則草木豐茂,嘉穀並生。

《春秋元命苞》曰:咸池主五穀,其星五者,各以其職以精委爲谷也。(宋均曰:谷有五,故五星主之。)咸池之爲言皆多也,言穀生於子,水含秀懷實,至秋精垂,故一名五車,取以載歸之之義爲言,扶而化之。

《孝經援神契》曰:歲星守心,年穀豐。

《晏子春秋》曰:景公伐魯,得東門無澤,公問魯年穀。對曰:"陰冰厥陽,冰厚五寸。"公問晏子。晏子曰:"君問年穀,答以冰,禮也。陰冰厥陽,冰厚五寸者,寒溫節。寒溫節則政平,政平則上下和,上下和則年穀熟。臣恐疲兵而無成,君盍(盍,何不也。)禮魯以息吾愁怨"遂不伐魯。

《汝南先賢傳》曰:袁安爲楚相,會楚王坐事互相牽引拘繫者千餘人。安受命即奔轡而行,先決獄,應時理遣,一旬之中,延千人之命。其時甘雨滂沛,歲大豐稔。

《南越志》曰:高興縣有野多雞,其形如雞而五彩,至則年穰。

《臨海異物志》曰:獨舂鳥聲有似舂,其鳴聲多者五穀傷,鳴聲少者五穀熟。

《袁子正書》曰:語曰,歲在辛酉,乞漿得酒。

梅陶書曰:古人就食於安裏,今三州米流出門,無如今年豐也。若以古人用之,則累年之儲也。

《廣雅》曰:年、稔、秋,穀熟也。

《桓子新論》曰:世俗鹹曰,漢文帝躬儉約,修道德以先天下,天下化之。故致充實殷富,澤加黎庶,穀至石數十錢,上下饒羨。

古典文學名著《太平御覽》:時序部·卷二十 全文

《物理論》曰:正月朝朔,四面黃氣,其歲大豐,此黃帝用事,土氣均和,四方並熟。

《鹽鐵論》曰:周公時,天下太平,丘陵高下皆熟。

《山海經》曰:鰩魚見,天下大穰。

古歌詞曰:長安城西雙員闕,上有一雙銅雀宿,一鳴五穀生,再鳴五穀熟。

○凶荒

《禮》曰:歲凶年穀不登。君膳不祭肺,馬不食粟,馳道不除,祭事不懸,大夫不食粱,士飲酒不樂。(皆爲自損憂民,禮殺生則祭先,有虞氏以首,夏后氏以心,殷人以肝,周人以肺,不祭肺則不殺生也。天子食曰少牢,朔曰太牢,諸侯食曰特牲,朔曰少牢,除治道爲妨民,取蔬食,懸樂器鐘磬之屬也。不樂,去琴瑟也。)

又曰:凶年,則乘駑馬,祀以下牲。(自貶損,亦取易供也。駑,馬六種最下也。下牲少牢,若特豕特豚也。)

《傳》曰:五年春無冰。梓慎曰:今茲宋其飢乎?歲在星紀而淫於玄枵,以有時災,陰不堪陽。(時災無水也。陰盛用事而溫無冰,是陰不勝陽,地氣發泄也。)蛇乘龍,(蛇,玄武之宿,虛危之星,龍,歲星,歲星木也,爲青龍。星失次爲蛇所乘。)龍,宋、鄭之星,宋、鄭必飢。

又曰:晉荐饑,(麥米皆不熟也。)使乞糴於秦,秦伯謂百里奚與諸乎?對曰:"天災流行,國家代有,救災恤鄰,道也。行道有福。"丕鄭之子豹在秦,請伐晉。秦伯曰:"其君是惡,其民何罪?"秦於是乎輸粟於晉,自雍及絳相繼,命之曰泛舟之役。後秦飢,晉閉之糴。

又曰:宋公子鮑禮於國人,宋飢,竭其粟以貸之,年自七十已上,無不饋詒也。

《穀樑傳》曰:一穀不熟謂之歉,(歉,食不足。)二穀不熟謂之飢,三穀不熟謂之饉。

《爾雅》曰:穀不熟爲飢,蔬不熟爲饉,果不熟爲荒,仍飢爲薦。

《漢書》曰:高祖二年,關中大飢,米斛萬錢。

又曰:漢興,接秦之弊,諸侯並起,民失作業而大饑饉,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過半。高祖乃命民得賣子就食蜀漢。

又曰:歲飢,民貧,卒食半菽。(或曰:半,五升器名也。臣瓚案,士卒食蔬菜,以菽雜半之。)

又曰:元帝二年,齊地飢,米石二千餘。

又曰:王莽時,雒陽以東,米石二千,莽遣三公將運關東諸侯倉,賑貸貧乏。又分遣大夫謁者救民煮木爲酪,(服虔曰:煮木實爲酪。)酪不可食,重爲煩擾。流民入關者數千萬人,置養贍官以廩之,盜發其廩,民餓死者十七八。

《東觀漢記》曰:王莽末,南方枯旱,民多飢餓,郡人於野澤掘{艹鳧}(水草實也。)茨而食。

又曰:赤眉還入長安,鄧禹與敵敗走,至高陵,軍士飢餓,皆食藻菜。帝乃徵禹還。敕曰:"赤眉無穀,自當來降,吾折(之舌反。)捶笞之,非諸將憂也。"

謝承《後漢書》曰:趙典兄子溫,遭歲大飢,散家糧以賑窮餓,所活萬餘人。

王隱《晉書》曰:永嘉五年,洛中大飢。五月,摯虞餓死。

又曰:劉琨與丞相箋曰:"夏則桑椹,冬則瑩(音勞)。豆,視此哀嘆,使人氣盡。

《晉中興書》曰:中原亂,中宗初鎮江左,假郄鑑龍驤將軍、兗州刺史鎮鄒山。又徐龕、石勒左右交侵,百姓饑饉,野無生草,時或掘野鼠蟄燕而食之。

又曰:太興元年詔曰:"亢旱谷貴,百姓嗷嗷,有資者貴糴,貧羸之民益困。漢世谷貴官賤糴,使價不超越,謂之平準。今雖無此,可出邸閣米萬斛,使三分減一,以平其價,令貧困者悉行足以至秋也。"

《吳志》曰:駱公緒年八歲,與親客歸會稽,事嫡母甚謹。時饑荒,多有睏乏,公緒爲之飢,飲食衰少。其姊仁愛有行,寡居無子,公緒見甚哀之,姊問其故,公緒曰:"士大夫糠不足,我亦問必獨飽?"姊曰:"誠知如是,何不告我,而自苦若此。"乃自以私粟與公緒。又以告母,母亦賢之。遂使分施,由是顯名。

《周書》曰:天有四殃,水、旱、飢、荒,其至無時,非積畜何以備之。

《夏歸藏》曰:士無兼年之食,遇天飢,妻子非其妻子也。大夫無兼年之食,遇天飢,輿馬臣妾非其有也。國無兼年之食,遇天飢,百姓非所有也。戒之哉!

《國語》曰:大夫種謀曰:今吳既罷,(音疲。罷,勞也。)而大荒荐饑,市無赤米,(米之惡也。)而囷簏空虛,(圓者爲囷,方者爲簏。)其民必移就食蒲蠃於東海之濱。(蒲,蒲子。蠃,蚌蛤之屬。濱,海涯。)

又曰:魯飢,臧文仲以玉磬如齊告糴。(宋廟馨鳴球也。)

古典文學名著《太平御覽》:時序部·卷二十 全文 第2張

《典略》曰:從興平元年至建安二年,其間四歲中,咸陽蕭條,後賊李堪等始將部曲入長安,居卓故塢中,拔取酸棗梨藋(藋,從吊切。)以給食,發冢取衣蓋形。

崔鴻《三十國春秋》曰:諸州自建武元年十一月不雨雪,至十二年八月穀價踊貴,金斤值米二升,民流散死者十有五六,百姓嗷然,人無生賴。

又曰:建元元年,襄國大飢,穀二升值銀一斤,肉一斤值銀一兩。

《韓子》曰:秦大飢,應侯請發五苑果棗慄以活民。王曰:"秦法賞有功,誅有罪,今發五苑,是有功無功俱賞也。"

《墨子》曰:百穀不收謂之旱,二穀不收謂之兇,四穀不收謂之饋,(音匱。)五穀不收謂之飢。

《淮南子》曰:畜者欲歲之荒飢。(謂將取厚利。)

《袁子正書》曰:問滑釐曰:"今當凶年,有欲與子隋侯之珠者,又有欲與子一鍾之粟者,子將何擇?"釐曰:"吾取粟可以救窮。"

《河圖》曰:日月兩重暈者,飢之樣也。

《魏名臣奏》曰:太尉司馬懿奏雲,秋澇傷五穀,又無菜蔬,北方民已有食桑皮者。

《英雄記》曰:李傕等相次戰長安中,盜賊不禁,白日擄掠。是時,穀一斛五十萬,豆麥二萬,人相食啖,白骨委積,臭穢滿路。

又曰:幽州歲歲不登,人相食,有蝗旱之災,民人始知採穭,以棗椹爲糧,穀一石十萬錢。公孫伯圭開置屯田,稍稍得自供給。(穭音呂。)

又曰:建安七年鄴中大飢,芋一畝二萬錢。

《博物志》曰:荒年暫闢穀法,但食蠟半斤,輒支十日不飢。

漢《應享應豫立贊序》曰:王莽居攝,以病告歸,後赤眉賊攻其所居城,粒盡以私穀數千萬斛賑城中,於時粟斛錢數萬,無不稱其仁。

晉《王洽集》曰:洽臨吳郡,上表曰:"編戶殭屍,葬埋無主。或闔門餓餒,煙火不舉。"

○旱

《春秋考異郵》曰:旱之言悍也,陽驕蹇所致也。

《詩》曰:旱既太甚,悠悠山川。

又曰:旱魃爲虐,如惔如焚。我心癉暑,(癉,病也。)憂心如薰。(薰,灼也。)

又曰:旱既太甚,蘊隆蟲蟲。(雷而非雨。)

《書·說命》曰:若歲大旱,用汝作霖雨。

又曰:僣恆暘若。(君行僣差則常陽順之。)

《禮》曰:繆公召弦子問曰:"天久不雨,吾欲暴尫而奚若?"對曰:"天則不雨,而暴人之疾子,虐,無乃不可乎?"暴巫而奚若?"對曰:"天則不雨,望之愚婦人,於以求之,無乃已疏乎?"

《周禮》曰:司空掌羣巫之政令,若國大旱,則率巫而舞雩。

又曰:女巫旱則舞雩。

《傳》曰:衛大旱。甯莊子曰:"昔周飢,克殷而年豐。今邢方無道,天其或者欲使衛討邢乎?"從之,師興而雨。

又曰:魯僖公三年,自十月不雨,至於五月,不曰旱,不爲災。

又曰:衛大旱,卜有事於山川,不吉。

又曰:僖公二十一年夏大旱,公欲焚巫尫。臧文仲曰:"非旱備也。修城郭,貶食省用,務嗇(儉也。)勸分,無有相濟,此其務也。巫尫何爲?天欲殺之,則如勿生,若能爲旱,焚之滋甚。"公從之。是歲飢而不害。

又曰:魯文公十年正月不雨,至於七月。(周正月,今之十一月。周七月今之五月。)

又曰:魯宣公九年,葬我小君敬嬴,旱,無麻,始用葛茀。(茀,所以引柩也。)

又曰:魯昭公十六年秋,鄭大旱,使屠擊有事於桑山,(祭山也。)斬其木,不雨。子產曰:"有事于山,藝山林也,(養護令繁植也。)而斬其木,其罪大矣。"奪之官邑。

《漢書》曰:百里嵩,字景山,爲徐州刺史。時旱,嵩行部傳車所經,即雨輒澍。東海祝其、合鄉二縣在山間,嵩不往,三縣獨不得雨,父老請之,入界即雨澍。

又曰:和帝永元六年秋旱。時洛陽有冤囚,帝錄囚理冤,未還宮,雨澍。(鄧太后事同。)

《續漢書》曰:郡國旱,公卿行雩禮求雨。閉諸陽門,衣皁衣,興土龍,立土人,舞童二佾,七日一處。

又曰:郡國旱,各掃除社稷,公卿官長以次行雩禮,求雨也。

《魏志》曰:衛玠見黥面者,其妻子沒爲官僮。玠曰:"使天下不雨者,蓋由此也。"太祖乃怒玠。

《晉書》曰:督運令於伯刑于建康市,百姓喧譁,鹹曰伯冤,於是大旱三年。

《京氏易》曰:人君無惠澤於下,則小旱。

《管子》曰:春不收枯骨朽胔,伐枯木而去之,則夏旱至矣。

《屍子》曰:湯之救旱也,乘素車白馬,著布衣,身嬰白茅爲牲,禱於桑林之野。此時絃歌鼓舞者禁之。

《孟子》曰:七八月之間旱,則苗槁矣。(槁,幹也。)

《晏子春秋》曰:齊景公時旱,欲祀靈山及河伯。晏子曰:"夫山以石爲身,以草木爲毛髮,今久不雨,毛髮將焦,身且熱,豈山不欲雨乎?祀之何益。君宜避殿暴露以索雨也。"公從之,出野,果大雨。

《世說》曰:湯時大旱七年,雒川竭,煎沙爛石,乃使持三鼎祀山川,祝詞曰:政不節邪?使人疾邪?賄賂行邪?讒夫昌邪?宮室榮邪?(榮,華也。)女謁成邪?何不雨之甚?

《洪範五行傳》曰:魯宣公十年秋大旱,時公興師與齊伐葉。夫伐國亢陽,益師旅、百姓所不欲也,應是而大旱。

《益部耆舊傳》曰:趙瑤爲閬中令,大旱。瑤請雨於靈星,應時降雨。

《搜神記》曰:周暢爲河南尹,元初二年大旱。暢乃葬路旁露骸,爲立義冢,應時注雨。

又曰:諒輔,字洪儒,新都人,爲郡五官掾。時大旱,太守自暴中庭而雨不降。輔自誓曰,日中雨不降,請以身塞無狀。(無狀,謂祈雨不降。)乃積薪柴自焚,至日中時大雨,一郡沾潤。

《神農求雨書》曰:春甲乙不雨,東爲青龍,又爲大龍,東方老人舞之,壬癸雨。

又曰:北如此不雨,命巫祝雨,曝之不雨,禱山神,積薪其旁,擊鼓而焚之。

《瑞應圖》曰:遇旱,責躬引咎,理察冤枉,退去貪殘,側修惠政,則降以靈雨。如其有道術,禱祝山川,致龍轉石,閉陽從陰之類,誠非瑞應。是以魯侯有暴尫之誚,齊景公祀山見譏。

董仲舒曰:春旱求雨,令縣邑以水日令民禱社,家人祀戶,無伐名木,無斬山林,曝巫聚尫八日,於邑東門外爲四通之壇,方八尺,植蒼繒八,其神共工,祭以魚八。夏求雨亦以水日,家人祠竈,無舉土功,浚井,曝釜鬲鬲杵臼於街七日,爲四通壇於邑南門外,方七尺,植赤繒七,其神蚩尤,祭以赤雄雞七。凡求雨之大禮,丈夫欲藏匿,女子欲和而樂。

《師曠佔旱》曰:歲欲旱,旱草先生,旱草者,蒺藜是也。

《山海經》曰:太華之山,削成四方,有蛇名肥遺,六足四翼,見則天下大旱。(湯時也。)東荒之北隅,有山名兇犁,應龍處南極,殺蚩尤與夸父,不得覆上,故下數旱。旱而作應龍之狀,乃得大雨。(上無作雨者故也。令雲土龍大此。)

又曰:傒昆之山有人,衣青衣,名曰黃帝女妖,蚩尤伐黃帝,請風伯雨師,帝乃下天女曰妖,(音魅。)雨止,遂殺蚩尤,妖不得覆上,所居不雨。

又曰:鱄魚,雞山黑水多焉,彘尾,音如豚,出則天下大旱。東荒之北隅有焉。(有子德元,中牟平秩人也。姑夫。)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