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王朝建立後武將都有“杯酒釋兵權” 唐朝為何沒有這件事情

本文已影響4.77K人 

對縱觀歷朝歷代,為何僅唐朝沒有“杯酒釋兵權”很感興趣的小夥伴們,本站小編帶來詳細的文章供大家參考。

唐朝是中國曆代王朝統治的一個小高峰,李唐不僅在極短的時間內統一了全國,還在建國後連續攻滅了吐谷渾、突厥高句麗國家,並將勢力拓展到了波斯地區,甚至還和阿拉伯人在怛羅斯地區進行了戰爭。

唐朝能夠取得如此大的軍事成就,和初唐武將總體善終、能被充分任用有相當大的關係。

縱觀整個中國歷史,朝代建立後,武將往往不得不“自願”“杯酒釋兵權”,以求自保。但在唐初,皇帝與武將非但沒有互相猜忌,反而愈發信任。這種奇觀,與初唐各個集團間的微妙平衡密不可分。

古代王朝建立後武將都有“杯酒釋兵權” 唐朝為何沒有這件事情

一、皇帝與“權臣”:李世民李淵的明爭暗鬥

1.四處征戰的李唐“救火隊員”

李世民雖然生在八柱國家庭,世代富貴,但是他並沒有像弟弟李元吉一樣長成紈絝子弟,相反,李世民是百年難遇的軍事天才,少年早成,早在17歲時就已經親自帶領軍隊,去解救在雁門被突厥圍困的隋煬帝

歷史上的李世民機敏果決,非常擅長打防守反擊戰,抓住戰機就絕不鬆手。李唐建立的過程中多次面臨滅國危機,每次都是李世民救李唐於水火之中。

18歲時,李淵在進攻叛軍魏刀兒軍隊的時候陷入重圍,李世民親率騎兵衝陣,救出李淵。20歲時,薛仁杲大舉東侵,大敗唐軍,李世民臨危受命,淺水原一戰滅國。

22歲時,宋金剛南下,李元吉不戰而逃,山西幾乎全部失守,李世民再次臨危受命,美良川、介州兩戰收復晉陽。

李世民非常善於在士氣崩潰之時臨危受命,打出絕地反擊,這一點很少有人能做的到。在某種意義上,如果李淵沒有這個兒子,那麼很大概率上是河北的竇建德統一天下。

2.李唐的真正開創者與名義開創者

由於李淵在攻佔長安後很少離開長安,更不必說親臨戰陣指揮軍隊了。因此名義上,李淵是李唐的開創者。但是就事實而言,李唐真正的開創者應該是李世民。

古代王朝建立後武將都有“杯酒釋兵權” 唐朝為何沒有這件事情 第2張

縱觀整個唐朝立國戰爭,李淵的長安政權面對的主要對手有五個,分別是薛仁杲、劉武周(宋金剛)、竇建德、王世充、蕭銑、杜伏威,其中有四個都是李世民擊敗的。

其中,三王會戰無疑最能體現李世民的能力和戰鬥力。武德三年,李世民22歲,這一年在李淵的授意下,李世民率領唐軍東出,志在攻滅王世充,奪取洛陽。但洛陽是楊廣集全國之力營建的堅城,唐軍久攻不下,此時竇建德又率十萬軍隊救援王世充,人心思退。

李世民力排眾議,僅率三千五百騎兵前往虎牢關迎戰竇建德,一戰擊潰竇建德、王世充投降。一戰滅兩國,這種戰役的含金量,遠不是坐鎮長安的李淵能比的。因此,李唐從立國開始就存在著這樣一種矛盾,那就是名義開創者與實際開創者的分離。

3.封無可封,如何處置“權臣”?

如上所述,李世民在大唐立國之時起到了無可替代的作用,基本上唐軍所有的重大勝利都是在李世民的指揮下取得的。

那麼讓我們換個視角,拋開李世民和李淵的父子關係,去思考一下,此時李世民會是什麼一個地位呢?或者說該用什麼形容詞去形容他呢?我想權臣這個詞再合適不過了。

權臣通常沒有好下場,皇帝也不會容忍權臣,李淵並非不知道李世民功高蓋主,也並非不知道他只能選擇長子繼位,留下如此一個次子是個巨大的隱患,但是李淵的性格使他一直猶豫不決,無法下定決心快刀斬亂麻。

古代王朝建立後武將都有“杯酒釋兵權” 唐朝為何沒有這件事情 第3張

李淵七歲喪父,特別渴望親情和友情,所以他對待兒女、朋友都非常寬容。比如李元吉棄晉陽逃命,裴寂度索原大敗,都沒有受到實質的處罰,僅僅口頭訓誡了事。但這僅僅是對親近的人而言,外人如果犯錯,動輒撤職,乃至處死,劉文靜就是一個血淋淋的例子。

可以說,如果李世民不是李淵兒子的話,李世民早已經死了十回了。而李世民也對此心知肚明,因此一直韜光養晦。原本一開始李淵想要雪藏李世民,以此逐漸解除李世民對長子的威脅,但是缺少了天才指揮後,唐軍往往大敗,每次都不得不重新啟用李世民。

至三王會戰,李世民受封天策上將這一前所未有的頭銜後,已封無可封,李淵的解決辦法徹底失敗。此後,李淵只能面臨和親兒子的權力之爭了。

4.“權臣”與皇帝:爭取功臣支援之戰

李建成並無過錯,也並非庸主,而且不立長子改立次子自古就是取亂之道,李淵對此心知肚明,因此他決心依靠自己的力量壓倒李世民,讓李世民認輸。唐初的繼承危機看似是李建成和李世民的奪位之爭,但二人相爭的表象下,其實是李淵和李世民的最高權力之爭。

他們的角逐更多在爭取功臣上,二人並不想親人仇殺,都想要剪除對方羽翼,通過絕對的力量碾壓來避免刀兵相見。

在此種環境下,二人都在極力爭取功臣支援,互挖對面牆角,如果此時有一方敢於濫殺功臣,那無異於自殺。而功臣在此時成為了“搶手貨”,自然沒有“卸磨殺驢”的必要。

古代王朝建立後武將都有“杯酒釋兵權” 唐朝為何沒有這件事情 第4張

二、 功臣來源複雜,無人擁有超然地位

1.宗室人才輩出,遠超其他朝代

很多皇帝起兵之前都是小門小戶,門衰祚薄,其中不乏劉邦、朱元璋、劉裕這樣的“草根天子”,他們沒有什麼親戚可以依靠,更不用說兒子了。

因此王朝草創時期,他們大多依靠的是同鄉、發小的協助,如劉邦依靠蕭何、張良出謀劃策,保障後勤;朱元璋藉助李善長、徐達、常遇春鞏固政權。

但是李唐的情況非常特殊,李淵祖上是北周八柱國之一,世代富貴,家族龐大,且大多不是酒囊飯袋。在李淵晉陽起兵後,宗室們紛紛率軍響應,甚至他的女兒平陽公主都拉起了一支號為“娘子軍”的生力軍協助李淵。

政權建立後,宗室子弟也忙前忙後,征戰四方,做出了相當大的貢獻,如專注南方戰事的李孝恭、跟隨李世民出生入死的李道宗。宗室的強大對功臣集團起到了非常大的震懾作用,畢竟宗室的力量絲毫不弱於任何一個小集團,若功臣起兵,宗室可以輕易絞殺。

皇帝和宗室在面對功臣時是站在同一條戰線上的,皇帝自然也就沒有“飛鳥盡,良弓藏”的必要,就可以放心啟用功臣了。

2.功臣水平相當,無人能力出眾

唐初的軍隊可以說是全明星陣容,隨便選一個出來都是不世出的天才,但哪怕是李靖、尉遲敬德這樣的大佬,也不敢自己說能遠超他人。

古代王朝建立後武將都有“杯酒釋兵權” 唐朝為何沒有這件事情 第5張

唐初的功臣聚是一團火,散是滿天星,從凌煙閣功臣畫像整整有二十四人入選可以看出,功臣人數相當之多。

對於一個皇帝來說,什麼最讓人不放心呢?功高震主的權臣,但是對李淵來說,那個功高震主的權臣恰恰是自己的兒子,三五個功臣是威脅,三五十個互相制衡的功臣已經很難說得上是威脅了。相比之下,反而是這個“權臣”更加棘手。

3.李世民地位超然,無人不服

唐初的功臣群體中相當一部分都是李世民在外征戰擊敗的對手,或者自發投降李世民的敵軍頭目,最終在李世民手裡獲得了重用。

他們之所以能為李世民所用,就是因為李世民展現了自己作為領導人的超然能力。蘇轍就曾經說過,唐太宗之賢,自西漢以來,一人而已。

李世民的軍事能力是全方位的,絕不僅僅體現在用兵指揮上。在為父親打天下的過程中,李世民習慣只帶幾十個騎兵去對面軍陣偵查,曾經數次被圍,依然能靠著極強的箭術和騎術脫身。

在舊唐書中,李世民親臨戰陣,親自衝陣的記載數不勝數,如淺水原之戰時“太宗將驍騎數十入賊陣”、介州之戰時“太宗親率精騎擊之”、慈澗之戰時“太宗命左右先歸,獨留後殿”。

古代王朝建立後武將都有“杯酒釋兵權” 唐朝為何沒有這件事情 第6張

可以說李世民自己就是自己最大的功臣,大部分人論軍事都要遠遜色於他,他根本不怕功臣造反。畢竟,他不介意再親臨戰陣,讓對面再感受一下天策上將的含金量。

三:外部威脅始終存在,內部危機悄然醞釀

1.突厥陰影籠罩北方

縱觀隋末群雄,凡是在北方立國的很少能不受突厥的制約,自突厥在雁門圍攻隋煬帝開始,已然成為隋末最大的不確定性力量。

突厥兵精糧足,遠離中原戰場,來去如風,隨時可以從北方萬餘里的邊境入寇。在各方勢力割據一方的情況下,一個地方政權受到突厥的打擊無疑是宣告了自己政權的覆滅。

李唐朝廷對此心知肚明,因此在一開始李淵就選擇交好突厥,多次賄賂突厥,甚至可能有一些屈辱的約定和交易。但是正如那句形容蠻夷的名言“強則侵叛,弱則臣服”,突厥隨時都有可能入寇。

李世民剛進行完玄武門之變不久,突厥就曾陳兵渭水,意圖謀取長安,李世民雖與其簽訂盟約,但是入寇的危險從未消除。

突厥就是唐初懸在李淵、李世民頭上的利刃,不知什麼時候就會落下,而唯一能救他們的就是由功臣組成的軍隊勳貴,此時剷除功臣,無異於玩火自焚。

古代王朝建立後武將都有“杯酒釋兵權” 唐朝為何沒有這件事情 第7張

2.河東、江南之地的威脅

李唐的基本盤是關隴集團,他們也是為李唐出生入死的主力軍,但是還有兩股力量不得忽視,那就是河東勳貴以及江南勳貴。

在某種意義上,這三個集團代表的是北周、齊、陳政權的殘留,本來李世民一戰擒兩王、杜伏威投誠,給了李淵很好的機會去修復與另外兩個集團的關係。

但是河東的竇建德被出爾反爾的李淵處死,江南的杜伏威在被李淵徵召入朝後莫名死去,讓兩地的百姓、勳貴尤其的反感李唐政權,甚至直接引發了河北劉黑闥反叛。

在面對這些地方的威脅時,他們能夠依靠的也只有關隴集團的功臣勳貴了。基於政權的長久穩定考慮,屠戮功臣是不可接受的。

總結

綜上而言,李世民的存在無疑是讓功臣得以善終的最大原因,一方面李世民取代功臣,成為當朝皇帝的最大威脅,緩衝了李淵和功臣的緊張關係。

另一方面李世民自己就是李唐最大功臣的特點,又讓他在當上皇帝后並不屑於猜忌功臣。輔之以外部威脅、內部危機,共同成就了李唐皇帝、功臣和諧相處的奇觀。

古代王朝建立後武將都有“杯酒釋兵權” 唐朝為何沒有這件事情 第8張

不得不感慨,李淵生了個好兒子啊!不知楊堅在得知自己兒子那麼不爭氣時,會不會感慨“生子當如李世民”。

參考文獻:

《資治通鑑》

《舊唐書》

《大唐創業起居注》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