衙門前的戒石是用來幹嘛的?戒石出現的原因是?

本文已影響1.99W人 

你們知道古代衙門前的戒石是做什麼的嗎,接下來小編為您講解。

宋朝建立後,宋太宗鑑於前後蜀政治腐敗、官員貪汙成風導致國家不戰而敗的歷史教訓,他覺得有必要好好加強朝廷官員的“廉政教育”。他尋思有沒有既明白曉暢又能告誡官員清廉為民的訓誡?想了好久,終於想到了四句:

爾俸爾祿,民膏民脂。

下民易虐,上天難欺。

這四句話明白曉暢,又不失警戒,拿來告誡官員正合適。但諷刺的是,這四句話正出自五代時期後蜀皇帝孟昶寫的《頒令箴》。他寫這篇文章的目的也是用於警示教育後蜀官員。可惜官員都沒聽進去。後蜀因腐敗而亡國。

衙門前的戒石是用來幹嘛的?戒石出現的原因是?

宋太宗給這四句話取了個名字,叫《戒石銘》,並於太平興國八年(公元983年)頒示天下。從那時起,幾乎所有的衙門前都會樹立刻有這16個字的戒石。從此一直沿用,歷經千年,始終是官署的“鎮衙寶貝”。

衙門前的戒石是用來幹嘛的?戒石出現的原因是? 第2張

但是,這種戒石往往流於形式,起不到任何作用。缺乏有效的監督和管控,缺乏健全的制度,下民易虐上天難欺僅僅是一句古話而已。因此《翁牗閒評》裡這樣調侃衙門前的戒石:

爾俸爾祿,只是不足。

民膏民脂,轉吃轉肥。

下民易虐,來的便著。

上天難欺,他又怎知!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