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家徒四壁”歷史出處是哪裡?該如何解釋呢?

本文已影響2.91W人 

【成語】: 家徒四壁

成語“家徒四壁”歷史出處是哪裡?該如何解釋呢?

【拼音】: jiā tú sì bì

【解釋】: 徒:只,僅僅。家裡只有四面的牆壁。形容十分貧困,一無所有。

【成語故事】:

成語“家徒四壁”歷史出處是哪裡?該如何解釋呢? 第2張

西漢文人司馬相如出遊求官不如意,回到成都。一次他到臨邛(地名)富豪卓王孫家赴宴。酒過三巡,他應激彈起琴來。琴聲打動了卓越王孫新寡的女兒卓文君,她連夜就跟司馬相如回成都。到了相如家,發現家居徒四壁立(家中貧窮,只有四周的牆壁),於是卓文君就勸司馬相如一起到臨邛去。他們賣掉馬車,在臨邛開了家酒店。文君賣酒,相如干雜活。卓王孫認為女兒傷風敗俗,既不給他們經濟上的援助,也不來見他們。

家居徒四壁立現在寫為家徒四壁。

免責宣告:以上內容源自網路,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