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雍正有沒有動過殺死兒子弘時的心思?

本文已影響8.06K人 

歷史上雍正將親生兒子弘時削除宗籍,做的太絕,所以民間一直流傳他私底下還把親兒子給賜死的謠言,那麼雍正到底有沒有動過殺死兒子弘時的心思呢?下面本站小編為大家詳細介紹一下相關內容。

弘時自幼性格就與父親雍正不合

弘時按序齒是雍正第三子,雍正一生共有十個兒子,但是夭折了六個,活到長大成人的只有三子弘時、四子弘曆即乾隆、五子弘晝、六子弘曕,所以弘時實際上是雍正的長子。

在康熙四十三年(1703年)時弘時出生,其母為雍親王側福晉李氏,也是後來雍正的齊妃李氏。在年羹堯的妹妹年氏也就是後來的年妃沒有嫁給雍正前,弘時的生母李氏最為受雍正寵愛,因此在弘時幼年時也頗受父親雍正的喜愛。

不過隨着弘時年紀漸長,他的性格卻與城府極深的父親雍正不太相合,加上母親李氏不及年氏受寵,他也逐漸不被雍正所喜愛。

最小的弘曕是雍正的老來子,暫且不論,與弘時年紀最相近的兄弟就是乾隆和弘晝,但是弘時比乾隆和弘晝大了8歲(乾隆和弘晝同年生人,乾隆生日略大幾個月),弘時在康熙晚年已經算是長大成人,而乾隆和弘晝年紀還比較小。

歷史上雍正有沒有動過殺死兒子弘時的心思?

按照清朝的規矩,親王的兒子年滿15歲即可通過宗人府向皇帝請封為親王世子,而親王世子待遇非常高,比郡王的待遇還高,有了親王世子就代表着親王家族可以拿兩份俸祿了。

但是身為雍親王的雍正卻並沒有向康熙請封弘時為親王世子,要知道在康熙時期,康熙諸子中只有老三胤祉被封誠親王和老五胤祺被封恆親王,算上雍正的雍親王也只有三個皇子被封親王爵位,按照史料記載胤祉請封了嫡子弘晟為親王世子,胤祺沒有嫡子,請封了長子弘昇為親王世子,唯獨沒有記載雍正的親王世子是誰。

按理説到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時弘時就已經年滿15歲可以請封爵位了,且雍正的嫡福晉也就是後來的孝敬憲皇后烏拉那拉氏一直沒有生育子嗣,而且也已經快過了生育年齡,作為長子的弘時完全可以成為親王世子,但是雍正卻沒有為他請封,可見雍正對弘時有多麼不喜愛。

當然,還有一種可能就是雍正十分喜愛年幼的乾隆,他心目中是想等乾隆長大了讓他成為雍親王世子,即便雍正將來成不了皇帝,將來雍親王的爵位他也希望由乾隆來承襲。

雍正不喜愛弘時主要還是由於性格原因,雍正這個人城府極深,心機很重,而歷史上雖然對於弘時沒有過多的記載,只有《清史稿》中對他一句話記載為:以放縱不謹,削宗籍,無封。

那麼弘時是如何放縱不謹,史料中沒有詳細交代,但是根據《清世宗實錄》記載的一件事情可以大致看出弘時是個怎樣的人。

在《清世宗實錄》中記載了雍正元年(1723年)年底,雍正在新年來臨之際親手寫了“福”字賜給王公貴族和朝廷重臣,當時正好弘時奉雍正的命令外出辦差沒在紫禁城中,弘時的老師王懋竑也恰好有事不在上書房,因此弘時和王懋竑都沒有得到雍正親手寫的“福”字。

後來弘時回來就問老師王懋竑有沒有收到“福”字,王懋竑當然也沒收到,於是弘時就想親自去找雍正説道這個事,王懋竑是個謹慎的人,他建議弘時不要直接去找雍正,而是先去找雍正的心腹時任户部尚書張廷玉,請張廷玉代為轉達。

結果弘時卻沒有通過張廷玉轉達,而是直接找到雍正詢問這件事,後來雍正又親手寫了兩個“福”字送給他和王懋竑才算完事。

雖然這是一件小事,但是從中可以看出弘時這個人性格比較直率,沒有城府,想到哪就立刻説出來,而他的父親雍正恰恰是一個極為善於隱藏自身內心想法,城府頗深的人,這也註定了他們父子倆性格合不到一起。

這也使得雍正在繼位時決定實行祕密立儲制度,當時弘時已經年滿20歲,還生育了一個兒子永坤,年長且有兒子,卻被雍正直接排除在繼承人之外而祕密冊立了年僅12歲的乾隆為繼承人,都因為雍正與弘時父子二人之間性格的不合,而且弘時這般直率的性格本身也不適合當皇帝。

而《清史稿》中記載的弘時的放縱不謹很可能就是在形容他的性格直率不夠謹慎,但是弘時畢竟是雍正的親兒子,雍正不會只因父子倆性格不合就放棄他,天底下父子之間性格不合的多了,沒見哪個父親能狠心不要兒子的。

雍正繼位的時候,弘時已經娶妻生子,按照清宮規矩他可以不必搬進皇宮和父親居住,可以自己在外面分府治事了,但是雍正還特意允許弘時攜妻帶兒住進紫禁城,並且還特意又給弘時聘請了謙恭謹慎的名儒王懋竑來教導他,希冀能讓他做出改變。

由此可見雍正雖然不喜愛弘時,父子倆性格也不太合,但是雍正對弘時還是充滿了關愛,也希望王懋竑能改變弘時,不過很可惜王懋竑並沒能改變弘時。

雍正和弘時父子因胤禩最終鬧至決裂

歷史上雍正有沒有動過殺死兒子弘時的心思? 第2張

胤禩是康熙第八子,他也是康熙晚年諸子爭位事件中爭奪儲位最積極的皇子,他與老九胤禟、老十胤誐、老十四胤禵組成“八爺黨”參與爭位,在他本人失去康熙喜愛之後,他又扶持雍正的同母弟弟胤禵出來爭位,因此雍正對他十分忌憚且不滿。

但是胤禩為人斯文儒雅,心思細膩,待人寬和,人緣很好,在朝廷內外深得人心,尤其是像弘時這種性格比較直率的人很容易被胤禩的人格魅力所吸引,因此雍正不喜愛弘時的原因也可能是在康熙晚年他與胤禩關係比較親近有關。

在雍正四年(1726年)時,胤禩一黨被雍正清算,胤禩及其黨羽都受到了雍正殘酷的打壓,胤禩和胤禟被雍正褫奪爵位、削除宗籍,分別改惡名為“阿其那”和“塞思黑”,並被囚禁起來,而胤誐和胤禵也都被褫奪爵位圈禁起來,還有胤禩的黨羽也都受到清算。

在這個時候性格直率的弘時站出來替胤禩和胤禟求情,並直指雍正屠戮兄弟愧對康熙的信任,這肯定讓雍正十分惱怒,弘時自雍正繼位之後一點改變沒有,現在又出來胳膊肘往外拐替雍正的政敵求情,雍正如何能不把多年來對弘時的不滿直接爆發出來。

因此史料中記載雍正在下旨處理完胤禩和胤禟之後,又下了另外一道聖旨:弘時為人斷不可留於宮庭,是以令為允禩之子。今允禩緣罪撤去黃帶,玉牒內已除其名,弘時豈可不撤黃帶。著即撤其黃帶,交與允祹,令其約束養贍。欽此!

這道聖旨的意思就是弘時這種人不能再留在宮廷裏給雍正當兒子了,既然他這麼向着他叔叔胤禩,那不如就去給他當兒子吧,胤禩都已經被革除宗籍了,那弘時當然也要一同被革除宗籍,並交由康熙第十二子胤祹看管約束。

清史學家孟森先生曾經作過論證,他認為:世宗處兄弟之酷,諸子皆不謂然。弘時不謹而有所流露,高宗謹而待時始發也。

孟森先生這意思就是弘時的性格不夠謹慎,在雍正處理胤禩和胤禟時,其實乾隆對父親雍正如此殘酷對待兄弟的行為也不贊同,畢竟胤禩在雍正繼位後並沒有做出實質性的謀逆之舉,只是胤禩由於有才能且還人望太高,因此遭到雍正忌憚和猜忌,才被如此對待,但是乾隆比父親雍正還有城府還謹慎,所以沒有表露出來對雍正處理胤禩的不滿,後來在乾隆執政時期下旨寬恕赦免了胤禩和胤禟,也能看出來乾隆其實並不贊同父親雍正之所為。

弘時則是直接對雍正處理胤禩的事情表露出來不滿,還為此頂撞了雍正,加上當時朝廷中的王公貴族和重臣對於雍正處理胤禩的結果都是嘴服心不服,而弘時還敢直接表達出來,試想雍正如何能不震怒。

在第二年也就是雍正五年八月(1727年)弘時在圈禁中去世,年僅24歲。關於弘時的死民間當時都傳言他是被雍正直接賜死,也就是雍正狠心殺子,這個傳言流傳得很廣泛,很多影視劇中都採用了這個傳言,那麼雍正真的會狠心把自己兒子整死?

其實不可能,看雍正的聖旨能知道,弘時被削除宗籍交由康熙第十二子胤祹監管,胤祹可是出了名的老好人,他一生崇信佛教,為人也比較佛系,雍正也是看中了胤祹性格柔和才會把弘時交給他監管,如果雍正真想整死弘時,他完全可以像關押胤禩那樣把弘時關押起來,在缺醫少食的情況下用不了多久弘時就會被折磨致死,雍正都不用擔殺子的惡名,而雍正能把弘時交給性格寬厚隨和的胤祹監管,這説明雍正一開始就沒想對弘時下死手。

而且要知道胤禩在被雍正囚禁折磨僅半年多之後就去世了,弘時死的時候距離胤禩去世已經一年多了,胤禩的影響早已經消散,雍正再整死親兒子弘時也沒有意義,如果雍正想整死弘時的話,那麼弘時恐怕就得和胤禩前後腳上路了,何至於晚了一年多。

最關鍵的是雍正連胤禩的親兒子弘旺都沒有整死,只是將弘旺圈禁起來,胤禩的親兒子弘旺都沒有被整死,雍正又豈能把自己的親兒子弘時整死。

關於弘時之死在歷史大劇《雍正王朝》中演繹為雍正賜死他是為了乾隆掃清障礙,實際上弘時根本就構不成是乾隆的障礙,他和乾隆在雍正那受寵愛程度完全不在一個級別,他除了年紀比乾隆大之外,各方面與乾隆都無法相比。

歷史上雍正有沒有動過殺死兒子弘時的心思? 第3張

而且歷史上乾隆似乎與哥哥弘時關係還很不錯,雍正十三年(1735年)十月,當時雍正已經駕崩,乾隆剛剛登基繼位,乾隆很快就頒佈了一道諭旨:從前三阿哥年少無知,性情放縱,行事不謹,皇考特加嚴懲,以教導朕兄弟等,使知儆戒。今三阿哥已故多年,朕念兄弟之誼,似應仍收入譜牒之內。

正是乾隆這道諭旨才算把死了八年的哥哥弘時重新收錄回皇室宗籍身份,這也説明乾隆與弘時之間關係還算不錯。

所以説雍正並沒有害死弘時,很大可能弘時因為受到如此嚴厲的懲罰之後,所以在圈禁之所抑鬱而亡。畢竟虎毒還不食子,雍正再如何狠心,他也不會有殺子的想法。

寫在最後

因此雍正之所以削除親兒子弘時的宗籍身份主要是因為政敵弟弟胤禩,雖然因胤禩的事情雍正對弘時很震怒,削除了他的宗籍還把他圈禁起來,但是雍正並沒有害死他。

其實弘時的人生悲劇也算是康熙晚年諸子爭位事情的延續,一場“九子奪嫡”不光牽扯到了康熙的兒子們身上,連孫子弘時也難逃悲劇命運,只能感歎弘時的悲劇命運正應了那句最是無情帝王家的話。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