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議潮本是當地首富,參軍後成天才級戰神

本文已影響2.62W人 

你們知道張議潮的故事嗎?接下來小編為您講解!

唐朝雖然已經距離我們一千多年了,但今天的我們提起唐朝依然是無比的自豪,因為那是一段輝煌的歷史。大唐是世界公認的中國最強盛的時代,其影響之大、之深遠,以至於今天海外華人依然被稱為“唐人”。

當然,輝煌的同時也伴隨着的遺憾,遺憾的是大唐為何那麼快就盛極而衰,一個安史之亂就把強盛的大唐打的搖搖欲墜。而且安史之亂後,大唐喪失了不少領地,其中最寶貴的一塊領地就是河西走廊。

河西走廊,東起烏鞘嶺,北至龍首山、合黎山和馬鬃山,南至祁連山,面積大約有60萬平方公里,因為形似長廊,又在黃河之西,所以叫河西走廊。河西走廊有兩點很重要:一是它實際上是一條過渡帶,是遊牧文明和農業文明的過渡帶,是遊牧民族和農業民族的過渡帶;二是它是東西南北的重要通道,東連中原,西接西域,南接青藏高原,北接蒙古高原。河西走廊的重要性不亞於燕雲十六州。

張議潮本是當地首富,參軍後成天才級戰神

河西走廊第一次納入中原版圖是在漢武帝的時候。漢武帝時,對匈奴發起了帝國反擊戰,大漢帝國的天才級戰神霍去病出擊匈奴,拿下了河西走廊。隨後漢武帝在河西走廊地區設置武威、張掖、酒泉和敦煌四個郡。

之後,河西走廊在漢朝就逐步農耕化了,到西漢末期,適合農耕的綠洲地區基本上都變成農耕地區。漢朝之後,除了動亂期間,河西走廊基本控制在中原王朝手中。

唐朝的時候,大唐在西域的勢力達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不過安史之亂打亂了唐王朝的整個佈局。安史之亂後,唐廷為了平亂,抽調了原本鎮守隴右和安西的軍隊回援關中。安西軍原本鎮守西域,也就是今天的中亞和新疆地區,隴右軍則是原本駐紮在河西走廊的軍隊。

軍隊被調走了,河西走廊連同廣大的西域全部脱離了中原王朝的勢力範圍。其中,西域被伊斯蘭文明覆蓋,而河西走廊就被一直對大唐虎視眈眈的吐蕃給佔領了。

《舊五代史》上記載:“安祿山之亂,肅宗在靈武,悉召河西戍卒收復兩京,吐蕃乘虛取河西、隴右,華人百萬皆陷於吐蕃。”

《新唐書·吐蕃傳》也有類似的記載:“安祿山亂,哥舒翰悉河隴兵東守憧關,而諸將各以所鎮兵討難,始號行營,邊候空虛,故吐蕃得乘隙暴掠。”

公元756年以後,吐蕃先後佔有廓州、岷州、秦州、渭州、洮州等地。公元763年,吐蕃又佔陷蘭(甘肅皋蘭)、河(甘肅臨夏)、廓(青海貴德)、鄯(青海西寧)、臨(甘肅臨洮)、岷(甘肅岷縣)、秦(甘肅天水)、成(甘肅成縣)、渭(甘肅隴西)等隴右之地。次年,吐蕃再將涼州(今甘肅武威市)、甘州(甘肅張掖)、沙州(甘肅敦煌)、肅(甘肅酒泉)、瓜(甘肅安西)等地納入到自己的勢力範圍之內,至此,隴西、河西全部成為吐蕃人的天下。

當時,唐朝官方對河西地區的新稱呼為:“甘、涼十一州”。“甘、涼十一州”是大唐心靈的隱痛,大唐已經無力收復河西。不過在一個手中,河西走廊也曾短暫的迴歸大唐懷抱,被重新納入到大唐的勢力範圍,那就是在大唐最後的天才級戰神——張議潮手中。

其實,這個人原本是個首富,沒想到機緣巧合之下卻成了一代戰神,這不得不説是命運的捉弄。

張議潮出生於河西沙州,也就是今天的敦煌。他出身的家族張氏世代是沙州豪門首富。他出生的時候,河西走廊已經落入吐蕃之手,吐蕃對河西實行“奴隸制”。史書記載:“丁狀者淪為奴婢,種田放牧,羸老者鹹殺之,或斷手鑿目,棄之而去”。

張議潮目睹了吐蕃在河西之地的殘暴和不公平統治後,很是觸動,於是立志要將吐蕃趕出去,恢復大唐。為了實現自己的夢想,他刻苦學習兵法和武藝,舞刀弄槍。《補唐書張議潮傳記》上記載:“少習文史,長通韜略。雖生長虜中,而心繫本朝。陰結豪俊,密謀歸唐。”

張議潮以自己的家產為軍資,祕密招募、訓練義軍,同時不斷收納反抗吐蕃起義被鎮壓後的亡命之徒,蓄積力量,伺機而動。

很快機會就來了!

公元842年,唐武宗會昌二年,吐蕃王朝上層統治集團發生大規模內亂。曾經令唐朝和河西軍民聞之色變的一代西域梟雄,吐蕃贊普朗達瑪被刺殺。朗達瑪被殺後,他的兩個兒子乞離胡和微鬆分別被兩派權臣所擁立,吐蕃佔領河西、隴右的眾將領也紛紛捲入兩派之爭。這些人在河西、隴右地區展開了大混戰。吐蕃內部的軍閥混戰導致其國力嚴重削弱。

公元848年,張議潮看條件成熟了,聯合河西之地的其他豪門家族,一起揭竿而起。他們首先收復了沙州。《新唐書》載: “議潮乘隙率眾擐甲譟州門,漢人皆助之,虜守者驚走,遂定沙州。”

隨後張議潮又一舉收復瓜州(安西)。收復瓜州後,他立即派人前往長安向唐朝朝廷上奏收復沙州等地的消息

為了確保消息能夠安全傳到長安,他一共派出十路密使,分別走不同的路線。最終,十路密使中的九路都下落不明,只有以敦煌高僧悟真為首的河西使團歷盡兩年磨難,衝破吐蕃重重阻隔,才抵達大唐長安。收到消息的唐宣宗便立馬派遣軍隊進入河西地區,協助起義軍。

就在張議潮派出使團的同時,他依然在馬不停蹄,東征西討。義軍勢如破竹,連克伊州、西州、河州、甘州、肅州、蘭州、部州、廓州、岷州九州(新疆哈密、吐魯番;甘肅張掖、酒泉、蘭州;青海樂都、化隆、岷縣)。

至此,除了極偏遠的庭州之外,張議潮幾乎恢復了唐朝開元天寶時期河西節度使的轄區,更重要的是他徹底摧毀當地吐蕃經營近百年的統治,把吐蕃的勢力完全驅逐出了河西地區。淪落吐蕃統治近百年之久的大唐河西“甘、涼十一州”,除涼州外,全部光復。

光復河西之後,張議潮便安排他的兄長張議潭帶着沙州、瓜州、伊州、西州、甘州、肅州、蘭州、鄯州、河州、岷州、廓州河西走廊10州的地圖、户籍前往長安,歸順大唐。

張議潮本是當地首富,參軍後成天才級戰神 第2張

唐宣宗聽説了張議潮開創的奇蹟後,大讚“關出西將,豈虛也哉!”幾代河西人民魂牽夢繞的歸國夙願終於成真。

公元850年11月,唐王朝正式下令以河西義軍為主,在沙州建立歸義軍,負責防守河西十一州。冊封張議潮為歸義軍節度使、十一州觀察使、檢校禮部尚書,兼金吾大將軍,成為整個河西地區最高軍政長官。

隨後,張議潮一邊整頓生產,發展經濟,一邊謀劃收復涼州。公元858年,他與自己的侄子張淮深共率七千官兵進攻吐蕃在河西地區佔領的最後一個城市涼州,即今天的甘肅武威。經長時間血戰,涼州被攻克。

從此,河西關隴連成一片,“西盡伊吾,東接靈武,得地四千餘里,户口百萬之家,六郡山河,宛然而舊”,這條從長安經蕭關通往西北的道路,在中斷了100多年後,再次完全打通。

雖然張議潮建立了偉大的歷史功績,收復了河西之地,為國家光復60多萬平方公里的領地,但此時的河西,早已不是曾經的河西。河西失落的百年,如今內部很不穩定。各種族裔多如牛毛,党項、吐谷渾、回鶻、温末、吐蕃、粟特、甚至還有波斯(伊朗)的大食人,各種勢力錯綜複雜,於是,張議潮開始在河西地區大力進行改革。

首先,張議潮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他以歸義軍強悍的武力震懾為後盾,以唐朝一貫的民族平等政策,大力爭取少數民族上層的支持。同時,在宗教信仰和生活習俗等方面給與了充分尊重和保護,甚至制定了極為嚴明的法規和軍紀以約束軍隊和漢民眾。

這樣充分照顧不同民族的風俗習慣,有利於各民族羣眾和諧共處,緩和民族矛盾。獲得了廣泛的支持。

其次,大力興修水利設施,開墾荒地,努力恢復農業和手工業生產。同時大量興辦學校,努力發展教育事業。

最後在,在張議潮的努力下,河西走廊地區在短短數年時間裏,迅速恢復元氣並且巨大的發展。後來皇帝的特使在巡視河西后説: “觀河西之地,舊時胡風盡去,唐風大盛。人物風華,一同內地。”

公元866年2月,張議潮進行了最後一次遠征,這次他與麾下回鶻族將和吐蕃族將領僕率西征出擊吐蕃佔領的西域大唐故地。唐軍所向披靡,斬首吐蕃軍萬餘人,陸續收復西域西州、北庭、輪台(新疆高昌、吉木薩爾、輪台縣),前鋒深入西域。這是自安史之亂百年後,唐朝軍隊進入西域故地距離最遠、戰果最大的一次遠征。

完成這次征戰後,69歲的張議潮終於可以去長安了,完成自己兒時的夢想。張議潮到達長安後,滿朝文武歎頌,他的赤誠之心,得到朝廷上下的褒獎,唐廷授以右神武統軍,晉官司徒,南陽郡開國公。

晚年的他在長安度過的,公元872年,74歲的時候,他在長安壽終正寢。他去世後,唐王朝贈太保,以國公規格隆重下葬。據説張議潮病逝的消息傳到河西地區,萬眾悲哀,哭聲震天。

英雄雖然已經遠去,但英雄的事蹟至今流傳,而今天的我們到敦煌莫高窟的時候,也依然可以欣賞他當年的風采,莫高窟156窟,畫的是當年張議潮打仗凱旋的場景。整個壁畫色彩華麗,氣勢壯闊,不僅是英雄的氣勢,更是威儀赫赫的大唐氣象。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