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國一個小卒的建議,卻影響了千年的歷史

本文已影響2.37W人 

秦朝末年,羣雄並起,雖生靈塗炭,卻也為平凡人提供了一飛沖天的舞台。無論是陳勝、劉邦,還是陳平、韓信,這些寒微人士都通過努力改變了自己的命運。

齊國一個小卒的建議,卻影響了千年的歷史

相比以上這些璀璨的巨星而言,有一些小人物雖然看起來毫不起眼,但他們卻通過影響大人物而實現了自己的價值,有的甚至還功蓋千秋。婁敬就是其中的代表人物。

婁敬本來是齊國的一個小卒。正當他被髮往隴西戍邊時,偶然從同鄉那裏聽到了“劉邦”這個名字。從此,他的人生也一發而不可收拾。婁敬一生中,一共向劉邦提出了3條極其重要的建議,其中的2條,影響了往後一千多年的歷史,還有1條則一直到了清朝還在起作用。

那麼,婁敬的這3條建議,分別是什麼呢?

齊國一個小卒的建議,卻影響了千年的歷史 第2張

第一條,定都關中

劉邦建立漢朝以後,對定都何處一度十分猶豫。由於他的部下多是原來的東方六國人,所以他們大多勸劉邦定都洛陽,這裏也是舊時東周的都城。他們反對定都關中的理由,是這裏乃秦朝的故地,而秦朝只經歷了二世就完了。

可婁敬與他們持完全相反的意見。在他看來,函谷關就是天下的咽喉,只要卡住這個咽喉,立足富足的關中平原,即便是東方亂了,也能立於不敗之地。婁敬的意見後來也獲得了張良的支持,於是劉邦最終決定定都於長安。婁敬因此也被賜姓為劉,所以婁敬又叫劉敬。此後,從漢朝到唐朝,又先後有十幾個王朝定都於關中的長安。婁敬的這條建議,影響了中國歷史一千多年。

第二條,徙民關中

雖然劉邦把漢王朝的首都定位在了關中的長安。但當時的關中地區由於飽經戰亂而人丁稀少,經濟凋敝。而且,因為它離匈奴部落很近,最短距離僅有700多裏,匈奴鐵騎僅需要一晝夜的時間就可以抵達關中。為了加強關中的經濟實力,同時抵禦北方匈奴的入侵,婁敬建議劉邦把齊、楚、燕、趙、韓、魏等六國的王室貴族後裔都遷到關中居住。

這樣一來,既充實了關中的人口,又可以防備匈奴,即便是以後關東諸國發生叛亂,還可以帶着這些人東進討伐。婁敬的策略,強化了自己,削弱了敵人,簡直是“一石三鳥”。他的這條建議,也客觀促進了關中地區此後一千多年的繁榮。直到唐末,由於關中生態環境遭到了嚴重破壞,已經無法適應龐大的人口數量,才讓這一地區衰落下去。

第三條 和親政策

公元前200年,劉邦北征匈奴,結果因輕敵冒進,被匈奴首領冒頓單于困於白登山上,整整七天七夜。後來,陳平冥思苦想,向劉邦獻出奇計,才幫助他成功突圍。其實在劉邦進攻之前,婁敬就已經提醒過他:匈奴以自己的老弱病殘迎戰,其中必有蹊蹺。

然而劉邦當時不信,將他給關了起來,準備得勝歸來再處置。而白登之敗,終於讓劉邦認清了現實。劉邦回來就向婁敬承認了錯誤並道歉,而婁敬則向他獻出了對付匈奴的策略——和親政策。婁敬讓劉邦把自己的長公主嫁給冒頓單于當老婆。這樣,劉邦就成了冒頓的岳父,而冒頓與公主的孩子也就是劉邦的外孫。以後這個外孫必然是匈奴的太子,將來可以繼承單于之位。而這世上還沒有外孫跟外公分庭抗禮的事。所以,漢朝不需要出兵,就可以將匈奴降服了。

婁敬提出的和親政策,充分體現了他的遠見。在以後的歷史上,和親這種手段,凡是善於使用者,都會感覺妙不可言。歷史上軍功強大的王朝,如漢朝、唐朝均從和親政策上受益頗多,他們用極小的代價就維持了邊疆的安定。而宋朝、明朝將和親視為一種屈辱,從不肯將公主嫁到塞外,但付出的代價有多大,結果又怎麼樣,我們都十分清楚。

到了清代,“滿蒙和親”更是被使用到無以復加的地步。經過滿蒙通婚,雙方真正成為了血緣上的一家,而不是嘴上説的一家。這種牢靠的關係,比用武力強行打服的關係更加穩固。很可惜,許多迷信武力的人,到現在還沒搞明白這個道理,而這也反襯出婁敬當時的高瞻遠矚。其實,《史記》不光是一部歷史書,它同時也是一部優秀的哲理教科書。

讀《史記·劉敬叔孫通列傳》,我們更能深刻體會到這一點。像婁敬這種世所罕見的思想家,司馬遷用這三條“乾貨”就要把他的精髓給講清楚了。有人説:“《史記》這種書可以讀一輩子,每次看的感覺,都不一樣。”

隨着人生閲歷的增加,你對《史記》的看法,肯定還會發生深刻的變化。當你在社會上闖蕩一些年後,就會不自覺的把歷史人物的言行,與自己的人生經歷結合起來去讀、去品味。而當你閲盡千帆之後,再拿出來《史記》讀,它肯定又是另外一番模樣。

有的朋友可能會説:即使是《史記》的白話版,我也很難讀下去。我今天要説的是,《史記》絕不是你拿來從頭到尾通讀的書!你只要拿出一篇來,跟自己的人生閲歷相對照,或者放在其他什麼地方,讓“道理”與“道理”產生“化學反應”時,你真的就會豁然開朗!因為這世間的“道理”,真不是特別多!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