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死後,司馬懿終生都不敢討伐蜀國

本文已影響2.07W人 

今天小編為大家帶來了一篇關於司馬懿的文章,歡迎閲讀哦~

在三國時期,早些年其實司馬懿大可以有着滅亡蜀國的機會,大可以早早地進軍蜀地。畢竟當時來看,作為蜀國當時的定海神針的諸葛亮已經在五丈原病逝了。而蜀軍也因為諸葛亮的去世而人心惶惶,可以説如果司馬懿趁機進軍西蜀,是非常有機會消滅西蜀政權的。那為什麼當時司馬懿不去選擇進軍西蜀,而是按兵不動,白白的錯失了這大好的機會。難道真的是諸葛武侯的威名,把司馬懿直接嚇得不敢進軍了嗎?

諸葛亮死後,司馬懿終生都不敢討伐蜀國

其實並不是這樣的,諸葛亮神機妙算把司馬懿耍得團團轉僅僅是《三國演義》當中的杜撰罷了。在真正的歷史當中司馬懿和諸葛亮這兩個人應該説是各有千秋,都可以説是棟樑之才。那麼接下來就以史書當中的記載為標準,來聊一聊為什麼在諸葛亮死後,司馬懿不着急進軍蜀漢。

首先,先來了解一下,諸葛亮死後蜀國當中的情況。

要説起來這諸葛亮死後,這蜀漢地區的最高軍事統帥就是姜維了。當時來説,身為蜀漢大將軍的姜維直接就接管了蜀國當時的防線,直接就很好地維持了蜀國本身的軍事實力。

據《三國志》記載:

進圍襄武,與魏將徐質交鋒,斬首破敵,魏軍敗退。維乘勝多所降下,拔河間狄道、臨洮三縣民還。

可以説當時的姜維不僅僅率軍守衞住了原本蜀國的土地,而且還趁機進軍取得了一部分魏國的地盤。要知道諸葛亮六次北伐才僅僅取得魏國一郡之地。

而姜維居然率領蜀軍攻下了魏國的河間,狄道,臨洮三縣之地,可以説是十分的優秀了。而姜維的存在也顯然給魏國的統一事業,造成了很大的阻力。姜維一共北伐十一次,其中大勝兩次,小勝三次,相持四次,大敗一次,小敗一次。

除了軍事環境的穩定,還有就是蜀國政治環境的良好。當時來説,蜀國可以説是君臣一心,可以説如果司馬懿率領軍隊進攻蜀國,他的後果就可想而知了。

其次再來從司馬懿本身這個角度來説為什麼他不進攻蜀國。

説起來可能讓人不太相信,在諸葛亮在世的時候,其實司馬懿很多時候都是被迫應戰。為什麼這麼説呢?

相信大家一定都聽説過六出祁山的故事吧,這便是蜀國主動進攻的經過。而司馬懿所在的魏國更多的是處於一種防禦態勢,面對諸葛亮的進攻完全就是在打防守反擊。這主要是因為蜀國已經和東吳聯盟了,而身後的南蠻孟獲也被諸葛亮征服了,可以説當時蜀國外部環境較為安定,它所面對只有魏國這一個敵人。

諸葛亮死後,司馬懿終生都不敢討伐蜀國 第2張

於是進軍魏國就成為了蜀國當時的主要進軍方向,畢竟相對比蜀國來説魏國這個鄰居實在是強大。而與此同時魏國還面對着遼東公孫度,以及東吳孫權的壓力,司馬懿確實掌握着魏國兵權,但是敵人太多。哪怕諸葛亮死了,進軍魏國仍舊是心有餘力不足。

還有就是司馬懿沒有時間去進軍魏國,據《三國志·卷八》:

二年春,遣太尉司馬宣王徵淵。六月,軍至遼東。淵遣將軍卑衍、楊祚等步騎數萬屯遼隧,圍塹二十餘裏。宣王軍至,令衍逆戰。宣王遣將軍胡遵等擊破之。

可以説當時的遼東叛亂使得司馬懿無暇顧及蜀國。只能率領大軍北上征討公孫淵,而除此之外司馬懿還率軍防禦了來自東吳勢力的進攻,可以説真的抽不出時間來征討蜀國。

最後再來説一説這魏國朝堂爭鬥對於司馬懿的影響。

雖然當時的司馬懿已經在曹魏的朝堂之上佔據了很重要的位置,但是早年曹丕在託孤的時候除了司馬懿還有宗親曹爽。而曹丕的兒子曹叡顯然比較信任宗親曹爽。可以説曹爽才是當時的權力最大的臣子,而這種狀態一直持續到了249年司馬懿發動高平陵之變這個節點上。

可以説在高平陵之變之前,司馬懿的存在就是魏國的一把刀。魏國的皇帝雖然讓他帶兵在外,但是對於他一直是戒備的狀態。之所以選擇讓他率領大軍單純是看重於他的能力。

諸葛亮死後,司馬懿終生都不敢討伐蜀國 第3張

而在這種情況下,司馬懿顯然是沒辦法依靠一己之力推動對於蜀國的滅國戰爭的。畢竟這種戰爭很容易引起君主的猜忌,使得司馬懿失去他當時的地位。畢竟當時來説,司馬懿雖然地位很高,但是受到了許多的掣肘,可以説許多人都想對他取而代之。而在這種情況下發動對蜀國的戰爭顯然是百害而無一利的。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