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聖旨到底是什麼樣的 開頭和結尾都對了嗎

本文已影響1.04W人 

今天小編給大家帶來古代聖旨的故事,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着小編一起看一看。古代“聖旨”,怎麼寫?很多影視劇,把“開頭”都讀錯了!

在眾多影視劇裏,我們常常會看着太監宣旨的場景:他們時常手捧金燦燦的聖旨,徐徐打開,並扯着尖嗓子讀道:“奉天承運,皇帝詔曰…”

這一幕,想必大家都不陌生,但很少有人關注到古代“聖旨”背後的文化故事。聖旨,是皇帝向臣子、或天下宣召的文本,幾乎達到了無可刪減、字無疏漏的境界。

另外,作者考證之後發現,現在影視劇裏的“聖旨”其實寫的都是錯了,並且太監們宣旨的時候,讀的斷句也是有誤的,到底怎麼回事?接下來,作者來為大家解讀!

古代聖旨到底是什麼樣的 開頭和結尾都對了嗎

據考證,我國最早的“聖旨”一詞,見於漢代蔡邕的《陳政事七要疏》中。在漢朝之前,君王肯定也是會宣召的,但是那會絕不叫聖旨。所以,第一個問題就來了,在現代的影視劇裏,如果是漢朝之前的影片,出現“聖旨”的概念,那肯定是不正確的。

另外,聖旨的開頭,也不是大家熟知的“奉天承運皇帝詔曰”八個字,而是不同的時期,都有不一樣的範本。比如:魏晉南北朝時期,皇帝的聖旨中多用“應天順時,受茲明命”開頭;到了唐代,聖旨,一般都由門下省審核頒行,所以,唐代的聖旨開頭往往是“門下”兩字。如《肅宗命皇太子監國制》的開頭就是“門下,天下之本……”

古代聖旨到底是什麼樣的 開頭和結尾都對了嗎 第2張

以作者之見,其實聖旨的開頭,多是不同皇帝的書寫習慣。尤其是唐代,聖旨開頭版本很多。肅宗即位時稱:“朕聞聖人畏天命,帝者奉天時……”;德宗即位時稱:“昊天有命,皇王受之”;順宗即位時稱:“朕纂承天序……”。

到了宋代,聖旨的書寫格式,大體延續了唐代,但是也略有變化。宋太祖到宋徽宗,即位時下達的旨意都沿用唐代“門下”二字開頭;再往後很多宋代的皇帝,還喜歡用“朕紹膺駿命”或“朕膺昊天之眷命”等字樣的開頭。

古代聖旨到底是什麼樣的 開頭和結尾都對了嗎 第3張

我們熟知的“奉天承運”聖旨開頭,其實是明代才規定下來的。之所以,用這幾個字開頭,裏邊也是有講究的。

話説,朱元璋推翻元代,建立明代之後,以他的意思是:這是順應天道的,所以他非常喜歡用“奉天”這個詞。

後來定都南京後,他又將南京更名為“應天府”,將皇宮裏規模最大的金鑾殿取名為“奉天殿”,甚至有時候還會自稱是“奉天法祖”。

但即便如此,在朱元璋統治時期的前幾年裏,他的聖旨開頭,依然不是“奉天承運”,而是“參酌唐宋”。因為元代統治的100年裏,唐宋時期的聖旨規矩都失傳了,朱元璋作為開國皇帝,他一心效仿和延續的還是唐宋文化。

古代聖旨到底是什麼樣的 開頭和結尾都對了嗎 第4張

到了朱元璋後期頒發的聖旨,才開始以“奉天承運皇帝詔曰”作為開頭。

雖然説奉天承運這幾個字在明以前的史料中就有,但用在聖旨的開頭,的確是朱元璋首倡的。

另外,這八個字的讀法根本不是現在影視劇裏那樣的斷句“奉天承運,皇帝詔曰”;而是“奉天承運皇帝,詔曰”,之所以這樣斷句,是因為朱元璋自始堅信:他的繼位是順應天意的,而他這位皇帝,也是奉天承運的皇帝。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