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歷史上最牛家族 名副其實的一門七進士

本文已影響3.32K人 

古龍的小說《多情劍客無情劍》裏面,小李飛李尋歡不但風流倜儻,武功高強,而且才高八斗,學富五車,曾經考中過探花。不僅他自己是探花,他的父親、爺爺都是探花。因此江湖上稱他們家“一門七進士,父子三探花”。

小說是虛構的。但是,在中國的北宋年間,還真有這樣一個“一門七進士,父子三探花”的家族。這個家族有一個成員你一定不陌生,那就是鼎鼎大名的大文豪蘇軾蘇老先生。

中國歷史上最牛家族 名副其實的一門七進士

網絡配圖

蘇家不但世代書香門第,而且更是人才輩出。到了蘇大先生這一輩,蘇家以文章辭練聞達於天下。蘇軾和蘇洵、蘇轍父子三人並稱“三蘇”。其中父親蘇洵是嘉祐元年(1056年)的探花,蘇軾和弟弟蘇轍於次年,也就是嘉祐二年(1057年),同榜應試及第,蘇軾位居進士乙科第二名,當上了榜眼。蘇轍則是第三名。而七進士,除了蘇軾父子三人之外,另外4人分別是:秦觀、黃庭堅、晁補之和張耒 。他們都是蘇軾的門生,號稱“蘇門四學士”。

蘇洵考上進士的時間僅僅比他的兩個兒子早了一年。當時他已經45歲了。蘇洵是那種典型的大器晚成型的人物。他年輕時候雖然生活在詩書禮儀的環境裏,但是天資卻很愚鈍,讀書的效率很低,總是記不住書上的內容。蘇洵的父親,也就是蘇軾的爺爺,恨鐵不成鋼,打罵起不到一點作用,於是漸漸產生了放棄的心裏。蘇洵見無人管教他了,乾脆也放棄了讀書,終日嬉戲不已。天聖六年(1027年),家人希望通過成親的方式喚醒他的責任感,於是給他安排了一門婚事。他迎娶了和他相同年紀的18歲的大理寺丞程文應的女兒程氏。可是結婚之後的蘇洵已然終日遊蕩,不思進取。用其父親的話說就是“不知有生死之悲”。結果他的父親再也不管他了,任由他自謀生路。就這樣,蘇洵渾渾噩噩地渡過了幾十年。

中國歷史上最牛家族 名副其實的一門七進士 第2張

網絡配圖

北宋景佑二年(1035年),蘇洵27歲,他已經是兩個孩子的父親了。這一年他的母親去世了。按照北宋的規矩母親去世當由兒子爲其寫墓誌銘。蘇洵不學無術,墓誌寫的十分之拙劣,以至於遭到了很多同鄉文人的嗤笑。蘇洵難過地說道:“洵少年不學,從士君子游,而今二十有七,實已太晚。”他搬出自己以往寫的文章,越看越覺得低劣,悲憤地感嘆道:“吾今之學,乃猶未之學也!”憤然將這批舊文稿,一把火燒個乾淨。他取出四書經典、韓愈文來決心從頭開始讀,窮究詩書經傳諸子百家之書。每日端坐在書齋裏,苦讀不休者達六、七年,併發誓讀書未成熟前,不寫任何文章。蘇洵由此發奮,二十多年來,從未間斷。

景佑四年(1037年),蘇洵去京師禮部考取進士,名落孫山。景佑六年(1038年),舉茂才異等不中,返回家中,繼續閉門苦讀。寶元三年(1040年),蘇洵經過五六年的刻苦研讀學問已成,在鄉試中考中舉人,被任命爲閬州通判。從此開始有了官職。

中國歷史上最牛家族 名副其實的一門七進士 第3張

網絡配圖

慶曆七年到至和二年(1047年到1055年)間,蘇洵做官之餘,病沒有忘記對蘇軾和蘇轍的教育。他深知學習的重要性,也知道學習必須從小抓起,絲毫不能耽誤,所以對這兄弟二人的教育十分嚴格。嘉祐元年(1056年),蘇洵帶二子進京應試,謁見翰林學士歐陽修。歐陽修很讚賞他的《衡論》、《權書》、《幾策》等文章,認爲可與劉向、賈誼相媲美,於是向朝廷推薦蘇洵。公卿士大夫爭相傳誦蘇洵,蘇洵文名因而大盛。在京期間,他認識了保聰禪師,還寫了一篇與保聰禪師談論學問的賦,甚是文辭優美。

嘉祐二年(1057年),他的兩個兒子蘇軾、蘇轍同榜應試及第,轟動京師,從此“三蘇”的名聲聞達於天下。蘇洵的一篇《六國論》,流傳千古。蘇軾成爲了豪放派詞人的代表,爲宋朝的詞風開啓了一個嶄新的篇章。蘇轍官居宰相,留下了大量文采斐然的散文。三蘇也同樣名列“唐宋八大家”之中。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