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古公主爲什麼戴面具?因爲契丹貴族相信形不散則神不離

本文已影響3.46K人 

爲什麼契丹貴族入殮要佩戴黃金面具

電影《尋龍訣》中的奧古公主面部佩戴黃金面具,這其實是契丹人的傳統習俗。契丹人的傳統中素有靈魂不死的信念,用金面具、銀絲網絡來罩住逝者,是因爲契丹人相信形不散則神不離。這種契丹風俗,可能是受到佛教或薩滿教的影響,同時也與中原漢墓中的“金縷玉衣”相似,反映契丹人的生死觀。1986年我國發掘的“陳國公主墓”出土黃金面具曾轟動考古界,陳國公主與駙馬蕭紹矩的面部均覆蓋黃金面具。

奧古公主爲什麼戴面具?因爲契丹貴族相信形不散則神不離

契丹貴族流行使用金屬面具,死後用面具遮臉

我們中很多人對於契丹族的印象,或許還停留在金庸小說中喬峯助耶律洪基平息叛亂後受封爲南院大王,騎馬射箭、飲酒吃肉的景象……

但那畢竟是小說,契丹這個獵鷹一般的民族真實生活是怎樣的,他們的貴族也是如喬峯這般豪放嗎?“發現契丹——遼代文物精華展”今天起在寧波博物館展出,你或許可以從中找到一些答案。 展品皆來自全國考古重大發現

契丹族曾經馳騁於中國北方草原,在唐代末年建立起輝煌一時的大遼帝國,於元朝之後逐漸銷聲匿跡。記者瞭解到,這次的展覽共分爲美麗的傳說、草原帝國、天國尋夢和文化娛樂四個單元,基本上展現了契丹民族祖源、發達文明、奢華墓葬等歷史文化概貌。

據悉,這次展覽是從內蒙古博物院引進,共有110套文物展出,另有51件輔助展品亮相,展覽將持續至4月19日。這其中,國家級的珍貴文物就達到73件(套),這是寧波博物館引進國家級珍貴文物最多的展覽之一。

內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第四研究室主任張亞強介紹說,這次的展品主要來自陳國公主駙馬合葬墓、耶律羽之墓、吐爾基山遼墓三個展陳區。“其中陳國公主墓是‘七五’期間全國重大考古新發現,後兩個分別是1992年和2003年的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

據瞭解,陳國公主墓是迄今爲止保存最完整、規模最大的遼國皇室貴族合葬墓,共出土了大小文物近2000件。記者昨天探館時看到,這個墓室在博物館內予以“復原”,磚砌屍牀、金花銀枕、銀絲網絡葬衣等文物仍能讓人感覺到當時的奢華氛圍。

契丹人愛美,死後用面具遮臉

金銀飾品、琥珀瓔珞、玻璃器皿和陶器、漆器……這次展出的“寶貝”很多,但以下兩件尤其值得一提。

陳國公主墓中一件金面具銀絲頭網(駙馬),挺讓人好奇。既是面具,但眼睛處又未鏤空,這是爲何?據張亞強介紹,這種面具是人死了之後蓋在面部用的。“金屬面具在契丹族中很流行,身份等級不同,金銀銅鐵等質地也不同,是權力與地位的象徵。”

爲何死後還要戴面具?張亞強說,有研究認爲一般契丹大貴族死後,不會馬上入葬,而是在外停葬,“時間很長,半年甚至更久,而且不用棺槨盛殮。”正式下葬時,屍體基本上已面目全非,“有損貴族體面,所以面具可能是用來遮醜的。”

出土於吐爾基山遼墓的嵌寶石鎏金包銀漆盒,據說在國內目前僅此一件。它的表面用鎏金鏨花銀箔包裝,中心嵌有一塊浮雕團龍玉片,周圍使用紅寶石、綠松石、玉、瑪瑙等組成了奢侈的花紋圖案。

張亞強說,這其實只是一個契丹貴族裝鏡子的盒子,但如此奢華而繁複的裝飾手法,顯然是承襲了唐代中原的風格,說明契丹也是一個很愛美的民族。“墓主人,很可能是當過薩滿女巫的遼太祖之女質古公主。”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