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一輩子顧慮重重,曹丕爲何就敢篡位?

本文已影響3.14W人 

今天小編就給大家帶來曹操的故事,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

大漢丞相曹操一生,譽滿天下,謗滿天下。世人稱他“名爲漢相,實爲漢賊”,但無論如何,他終究是沒有坐上那張一步之遙的龍椅,戴上唾手可得的皇冠。而他死後,他的兒子曹丕卻迫不及待逼漢獻帝讓位,取而代之。這奇怪麼?難道曹操的赫赫武功,一輩子尚且顧慮重重,不敢篡竊皇位,曹丕又有何德何能,反而有勇氣決然踏出那一步,取四百年漢室代之呢?

可以對比三列歷史人物:

第一列:曹操、司馬師司馬昭、宇文泰、高歡高澄;

這類人物雖爲總攬軍政大權的權臣,但終身止於臣位;死後方得繼承者追封爲帝。

第二列:曹丕、司馬炎、宇文覺、高洋;

這類人物在短暫接任權臣角色後,很快易代改朝,成爲新王朝的開創者。

第三列:劉裕、蕭道成、蕭衍、陳霸先、楊堅、李淵;

這類人物則在自己有生之年,便順利實現從權臣而爲新朝天子的過渡。

曹操一輩子顧慮重重,曹丕爲何就敢篡位?

曹操不稱帝,曹操一死,曹丕馬上稱帝了。

司馬師不稱帝、司馬昭不稱帝,司馬昭一死,司馬炎馬上稱帝了。

宇文泰不稱帝,他一死,他兒子宇文覺馬上稱帝了。

高歡不稱帝,高澄不稱帝,高澄一死,高洋馬上稱帝了。

論能力,論威望,論權力鞏固程度,曹丕肯定比不了曹操,司馬炎肯定比不了司馬昭司馬師,

宇文泰是西魏政權實際建立者,他死後,其子宇文覺年紀尚幼,被堂兄宇文護拿來做個招牌;和父親相比,威望功業差如雲泥;

高歡是東魏政權實際建立者,他長子高澄,十四歲起便做爲他的代理人,入鄴都執政多年;自幼便被輕視,在人前表現庸碌守拙的高洋與父兄相比,同樣萬不能及。

曹操一輩子顧慮重重,曹丕爲何就敢篡位? 第2張

第一列的曹操們之所以活着的時候不稱帝,僅僅是因爲自身優勢太大,大可緩緩圖之;若非天不假年,他們一樣會像楊堅李淵等人一樣。從來不是不想改朝換代,而僅僅是人壽有限,來不及罷了。

別隻記得曹操公然自稱的“大漢徵西將軍曹侯”之志,也要看看曹操對自己人夏侯惇說的心裏話:「若天命在吾,吾爲周文王矣。」一步步變成魏公、魏王,自然是曹操自己野心膨脹,可爲人者又怎能不爲自己子孫家族的身家性命計?

“衣帶詔”事件後,都已經和漢獻帝劉協徹底破臉了,若不着手取漢代之,難道讓曹氏一族如霍光一般被誅滅滿門麼?就算對大漢王朝再有感情和留戀,曹操也絕不會情願自己的子孫如霍光家族一般死無遺類的。哪怕換了任何人在他的立場都不會。

曹丕司馬炎們之所以迫不及待稱帝,也根本不是因爲他們如何比父輩強,形勢比父輩更好,正因爲他們只是新繼任不久的權臣二代,能力威望不及父輩,勢力基礎不如父輩,所以他們才需要儘快稱帝,正是爲了確定易代事實,徹底杜絕皇權舊勢力反撲的幻想,同時也和本集團重臣們定下不可動搖的君臣名分。

北齊開國君主,文宣帝高洋君臣對其母親婁昭君的對答,恰恰揭示了第二列諸人實行皇朝易代的本質:正因爲高洋威望遠不及其父其兄,所以他纔要頂着衆多元老勳貴反對,靠大軍威懾強行建立新朝,造成不可挽回的既定事實。

曹操無需天子名義,他也一樣終身是大漢帝國大部分疆域的實際控制者;可是曹丕如果不篡位易代,卻絕沒有信心如其父王那般,僅僅靠魏王和丞相名義便統攝全國了。

徐州臧霸別部和青州軍的鳴鼓譁變事件,其弟曹彰的問璽試探事件,皆說明了這點。甚至敵對勢力劉備諸葛亮們一直所期盼的“天下大變”,也多半是以曹操壽終後、曹魏控制區域極可能大規模動亂爲前提。

曹操一輩子顧慮重重,曹丕爲何就敢篡位? 第3張

所以說,曹操有足夠底氣和迴旋餘地,當然不必急於取漢而代之,曹丕篡位則是因爲逆水行舟,不進則退,統治基礎相對於其父實在薄弱,因此除儘快取得天子之位外,別無選擇。

事實證明曹丕賭贏了,並以南征東吳爲名,撫平之前半獨立的青徐二州。在名正言順的天子御駕親征下,原就野心平平的臧霸等青徐諸豪將,根本無力抗拒,拱手交權,入朝養老。整個曹魏治下九州實現真正的一統。

歷代權臣篡位的關鍵,並不在於能拓展什麼權柄,這些已經通過攝行皇權得到了,而就在於逼迫朝堂百官做這樣的正式站隊,交上不能後悔不可收回的投名狀。

畢竟歷史無數次證明,打倒一個哪怕是新莽那樣的王朝,也永遠比打倒一個霍光、竇憲這樣的權臣家族要困難無數倍。

所以就算是武則天這麼一個在男權社會中可說千古奇葩的女性君主,她的權力鞏固程度都要遠遠超過霍光那樣的權臣,只因爲大唐百官承認了她是新天子,對她宣誓效忠了,就自覺去會與那些反對她的人針鋒相對,水火不容。

比起自己變成亂臣賊子、子孫死無遺類的風險,高居九重的天子是男是女實在不值一提。

曹操至死也沒有邁出稱帝那一步,他把這最後的一哆嗦讓給他兒子來完成。至於原因,歸結幾點:

其一,孫權在曹操面前勸說他稱帝,爲了滿足自己的現狀,解除劉備的威脅而陰奉陽違。曹操一生小心謹慎,自然不想輕易上當。

其二,從當時的政治情況來看,如果貿然稱帝,會使自己陷入被動。繼續維持漢獻帝的招牌,才能更好的安撫漢室。

其三,曹操在建安十五年來時,一直聲稱自己絕對對漢室皇位有所企圖,這種話說了差不多有十年了。如果貿然的稱帝,來否定自己,可能對自己的名稱不好?造成不必要的影響。雖然後來人給曹操的評價褒貶不一。

其四,也是最重要的一點,人家曹操是實際的人,大權在手,天下我有。權在,虛名也就不那麼重要了。再說,時機成熟之時,他已經是老人家,還折騰啥。

公元216年,漢獻帝封曹操爲魏王。不久,曹操把三個女兒一齊送給了漢獻帝。

曹操的這個舉動,於情於理都說不過去,因爲他真沒必要這麼做。

以他現在的地位,不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而是沒人在他上邊。

至於是什麼原因,只有曹操自己知道。

唯一能說得過去的解釋是,我做不成皇帝,就讓我的女兒母儀天下,做皇后。

如果真是這樣的理由,就有點可笑,更多的是可悲了。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