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祕:古人在哪七種情況下會改變自己的姓氏

本文已影響1.32W人 

我們經常說「行不更名,坐不改姓」,實際上由於多種多樣的原因,很多姓都是從別的姓改過來的,甚至讀音都有很大的變化。所以說不同的姓往上推幾百年,其實是一家人也未可知。在我們對於姓氏文化的認識裏面,還常有一個誤解,那就是「姓是不能改的」。姓怎麼能變啊?「行不更名,坐不改姓」,這是一句老話。千萬不要以爲,姓是老祖宗留下來的,是爺爺奶奶或者爸媽給的就不能改,不是這樣的。在歷史和現實當中,改姓的情況相當普遍。有自願的,有被迫的,有榮耀的,有悲哀的。下面我就給大家介紹幾種改姓的情況:

第一種,因爲避禍、避仇改姓。

桂,這個姓我想知道的人不多。這個姓哪兒來的?原來出自一個字,什麼字啊?上面一個曰,下面一個火,炅字。這個字有兩個讀音,一個念ㄐㄩㄥˇ,還有一個念ㄍㄨㄟˋ。漢代有一個人叫炅橫,他有四個兒子,家中遇難,四子走避,其中有一個孩子改姓爲桂。這就是一個避禍改姓的例子。

司馬遷我們都知道。他受了宮刑,但有一點要搞清楚,受宮刑前也許人家是有孩子的;或者是後來過繼的。反正民間認爲司馬遷是有後人的。司馬遷的孩子後來不姓司馬了,起碼有兩個孩子改了姓,因爲爸爸犯事了嘛。一個改成了馮,馬字加兩點,不就變成馮了嗎?還有一個改的姓大家可能想都想不到,那就是「同」,「司」加一豎不就是「同」嗎?所以,你現在看到姓同的,基本上他就會自我介紹是司馬遷的後代。

揭祕:古人在哪七種情況下會改變自己的姓氏

第二種,比較榮耀,是帝王賜姓。

例如劉邦建立漢朝,劉姓成了國姓,在劉邦造反的時候有一個功臣叫項伯,劉邦就賜項伯姓劉。所以現在姓劉的人,不一定祖先都姓劉。還是在漢朝,漢武帝時有一個匈奴王歸順了漢朝,漢武帝便賜姓爲金。

七下西洋的鄭和原來是姓馬的,本名叫馬三寶,還是回族,後來才被賜姓爲鄭。這個當然很榮耀,一般的子孫也不會改回去的。也就是說,同爲鄭姓的人,很可能有不同的血緣關係。

第三種,民族改漢姓。

大家都知道北魏孝文帝改革時,拓拔鮮卑族很多人改了姓,比如拓跋氏改成元氏,獨孤氏改爲劉氏,丘穆陵改爲穆氏等等,非常非常多。

第四種,漢族人改民族姓。

特別像元朝的時候,因爲地位太低,漢人、南人就改了兄弟民族姓,主要是蒙古族和色目人的姓。

第五種,部分民族的姓氏,不像漢族那麼嚴格,有時候會變化。

第六種,因爲避諱而改姓。

舉一個「邱」的例子吧。在清朝雍正皇帝以前,中國是沒有邱這個姓的,一說姓丘就是土丘的丘。但雍正皇帝下令,不許用這個丘了。爲什麼?因爲犯了孔夫子孔丘的諱。於是加了一個偏旁,纔有了今天這個邱姓。

第七種,由於入贅、過繼、收養而改姓,這個就很普通了。

大家知道,過去入贅是要隨女方姓的。收養本來不姓這個姓,收養到我家就改我這個姓。

並不是每個姓都有單獨起源的。有那麼多姓氏,都源於幾十個非常古老的姓。這些還是比較常見的,還有更怪的。日本還保留着這麼一個習慣,如果自己的姓讀法特別,一般要在名片上印出來。兩個人見面,問對方的姓怎麼念,不僅不失禮,還是有禮貌的表現呢。姓氏文化十分複雜。只要一個個姓去深入研究,你就會知道姓氏文化有多麼奇妙精深。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