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史之亂後,唐朝爲何丟掉了西都護府和北庭都護府?

本文已影響7.84K人 

都護府是漢、唐等時代中原王朝爲監護邊境各民族而設置的軍事機關,唐朝曾設立六都護府。下面本站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介紹,接着往下看吧。

唐朝初年,隨着唐王朝的不斷西擴,爲了維護絲綢之路安全,加強唐朝對西域的統治,唐太宗於貞觀十四年(640年)設立安西都護府。然而,吐蕃崛起之後,便開始與唐朝爭奪西域歸屬權,再加上後突厥叛唐佔據漠北,武則天又於長安二年(702年)另設北庭都護府。

安史之亂後,唐朝爲何丟掉了西都護府和北庭都護府?

安史之亂”中,由於唐朝從隴右、河西抽調大量精兵回師平叛,導致隴右、河西防禦空虛,吐蕃趁機攻佔隴右、進兵河西,導致唐朝與西域聯繫徹底被切斷。正如《大唐漠北的最後一次轉賬》中所言,“出時鐵軍少年郎,戰死已是白頭翁。四十二載守西域,何日再見長安城”,西域唐軍苦苦堅守長達近半個世紀,最終還是被吐蕃攻陷。

唐朝西擴設安西大都護府,吐蕃崛起後開始與唐爭奪西域

回顧大唐歷史,從唐高祖李淵於武德元年(618年)開創大唐基業開始,唐朝初期對外始終呈現征戰擴充態勢,尤其是唐太宗李世民和唐高宗李治在位期間,大唐鐵蹄衝出西域、直抵中亞,重開絲綢之路,而爲了統治西域地區,確保絲綢之路安全,唐朝先後於西域地區設立安西都護府和北庭都護府。

安史之亂後,唐朝爲何丟掉了西都護府和北庭都護府? 第2張

唐太宗貞觀十四年(640年),因高昌王麴文泰斷絕西域與中原的商業往來,唐太宗派侯君集、薛萬徹率領大軍攻打高昌,麴文泰病死後其子麴智盛投降,唐朝遂於其地設西州都護府。同年九月,又於高昌交河城設安西都護府, 用以針對西突厥。

貞觀二十二年(648年),安西都護府第二任都護郭孝恪(前任爲喬師望)奉命率軍攻破龜茲,之後安西都護府治所便多次在龜茲與高昌之間來回遷徙,最終於唐高宗顯慶三年(658年)定於龜茲,升格爲安西大都護府,並於屬地分設州府,加強對西域地區的管理。

隨着唐朝於唐高宗顯慶二年(657年)攻滅西突厥,以及唐朝的不斷詳細擴張,到唐高宗龍朔元年(661年)時,安西大都護府的管轄區域已經極爲龐大,其轄地不僅包含了今天的新疆地區,甚至還包括了中亞五國和阿富汗地區。

安史之亂後,唐朝爲何丟掉了西都護府和北庭都護府? 第3張

就在唐朝不斷向西擴張之際,青藏高原地區的吐蕃也已經悄然崛起,漸漸與唐朝開始產生摩擦。早在唐太宗貞觀十二年(638年),“鬆州之戰”爆發,松贊干布便藉口吐谷渾阻撓自己向大唐求親,出兵二十萬入侵吐谷渾,唐朝則派侯君集、牛進達率軍五萬幫助吐谷渾擊退吐蕃。此戰後,松贊干布終於見識到了唐朝的強大,而唐太宗也意識到了吐蕃已經崛起,於是唐太宗將遠房侄女文成公主嫁給了松贊干布,雙方和親修好,此後數十年內相安無事。

隨着唐朝和吐蕃關係的日益緩和,雙方來往日益密切,漢文化開始不斷輸入吐蕃,這使得吐蕃實力愈發壯大。松贊干布去世之後,掌握了吐蕃大權的大論祿東贊,開始再度推行擴張政策,吐蕃與唐朝圍繞吐谷渾和西域歸屬問題衝突再起。

安史之亂後,唐朝爲何丟掉了西都護府和北庭都護府? 第4張

從唐高宗顯慶元年(656年)起,吐蕃便已經開始頻繁攻擊吐谷渾,並最終於唐高宗龍朔三年(663年)攻佔吐谷渾,吐蕃北境開始直接與河西、隴右相接,直接威脅了唐朝河西、隴右和西域安全,唐朝因此開始積極謀劃幫助吐谷渾復國。

唐高宗咸亨元年(670年)四月,吐蕃大舉入侵西域,攻陷西域白州等十八個羈縻州,又合於闐聯手陷龜茲撥換城,導致唐朝被迫罷安西四鎮(碎葉、龜茲、于闐、疏勒)。事已至此,唐朝不出兵已不可能,唐高宗於是派薛仁貴、阿史那道真等率軍五萬出擊吐蕃,然而卻在“大非川之戰”中慘敗。

“大非川之戰”後,吐谷渾復國計劃徹底泡湯,從此散居於青海、甘肅、陝西、寧夏等地,分屬吐蕃、唐朝統治,而吐蕃則就此一躍成爲與大唐分庭抗禮的西部豪強。此後,雙方圍繞西域歸屬多次交戰,雙方各有勝負。

安史之亂後,唐朝爲何丟掉了西都護府和北庭都護府? 第5張

武則天長壽元年(692年),王孝傑重新收復安西四鎮,安西都護府重新移至龜茲。而由於後突厥叛唐攻陷漠北,從東北部威脅西域安全,爲了加強對西域的統治,武則天又於長安二年(702年)設北庭都護府,負責管轄天山北路、熱海以西西突厥故地,安西都護府則只負責管轄天山南路、蔥嶺以東地區。

“安史之亂”後西域防禦空虛,吐蕃切斷唐朝與西域聯繫

由於唐朝與吐蕃關於西域的長期爭奪,唐朝對於吐蕃的進攻也是做了充足的準備,唐玄宗時僅在河西和隴右便駐紮了14.8萬精兵,同時於開元年間設立河西、隴右、劍南三個節度使,全面防止吐蕃的進攻。

安史之亂後,唐朝爲何丟掉了西都護府和北庭都護府? 第6張

然而,“安史之亂”的爆發卻全面打破了唐朝的部署,由於中央朝廷的節節敗退,導致不得不從河西、隴右抽調兵力回師平叛,結果導致河西、隴右兵力空虛。與此同時,吐蕃赤松德贊不僅解決了內亂,而且兼併了劍南道管轄的諸羌羈糜州,可以集中兵力與唐朝爭奪西域歸屬。

對於奪取西域,吐蕃的戰略意圖也很有針對性,重點針對的就是作爲唐朝聯繫西域的咽喉地區,所採取的方式便是蠶食邊境軍事據點,然後重點破隴右,遮斷河西、孤立西域的戰略方針。此時唐王朝由於正值內亂,根本無法顧及西北防禦,結果導致吐蕃接連攻破隴右諸州。

安史之亂後,唐朝爲何丟掉了西都護府和北庭都護府? 第7張

唐肅宗至德元年(756年),吐蕃先後攻破威戎軍、神威軍、定戎軍、宣威軍、制勝軍、金天軍、天成軍等軍,又於次年攻取廊、霸、岷等州及河源軍、莫門軍等軍。寶應元年(762年),“陷臨洮,取秦、成、渭等州”,到唐代宗廣德元年(763年),吐蕃又攻入大震關,攻取蘭、河、鄯、洮等州,結果唐朝“隴右地盡亡”,並於同年10月進逼長安,唐代宗倉皇逃往陝州。

雖然這次吐蕃進入長安,最終被郭子儀所逼退,但隴右被吐蕃佔據後,唐王朝與西域的聯繫徹底中斷,由於無法得知西域的具體情況,唐廷甚至一度認爲西域已經淪陷。直到“安史之亂”結束後的第五年,即唐代宗大曆三年(768年),纔有一支西域唐軍衝破重圍,來到長安向唐代宗稟報了西域的情況。

安史之亂後,唐朝爲何丟掉了西都護府和北庭都護府? 第8張

至此,唐廷才知道,原來北庭節度留後曹令忠(後賜名李元忠)和安西四鎮留後郭昕(郭子儀之侄)仍然在率領僅剩的唐軍,與沙陀、回鶻軍隊聯手堅守北庭和安西。對此,唐代宗下詔褒獎他們,“不動中國,不勞濟師,橫制數千裏,有輔車首尾之應。以威以懷,張我右掖,凌振於絕域,烈切於昔賢。”

殘餘唐軍堅守長達幾十年,最終仍然被吐蕃所攻陷

攻佔隴右之後,吐蕃自隴右繼續向西用兵,開始逐步吞併河西地區,當時河西下轄涼、甘、肅、瓜、沙、伊、西等七州,其中伊州(762年)、涼州(764年)和肅州(766年)已被吐蕃攻佔,而瓜州(776年)、沙州(781年)、甘州(781年)也隨後陷落,只剩西州還在苦苦支撐。

安史之亂後,唐朝爲何丟掉了西都護府和北庭都護府? 第9張

唐德宗建中二年(781年),郭昕與李元忠一起派使者,借道回鶻趕赴朝廷上奏情況,唐德宗對於他們予以了嘉獎,並任命李元忠爲北庭大都護兼伊西、北庭節度使,賜姓名李元忠;郭昕爲安西大都護、四鎮節度觀察使,並且詔令四鎮將士均按等級破格提拔七級。

而直到此時,唐軍在西北的艱苦抵抗情形,才被朝廷所得知,例如根據《舊唐書》記載,伊州刺史袁光庭堅守伊州多年,直到士兵全部戰死、糧食全部吃光,袁光庭無奈之下先殺妻子,然後自焚而亡,唐德宗得知後,追贈其爲工部尚書

由於隴右和河西的全面喪失,唐王朝與西域的聯繫已經徹底斷絕,再加上“安史之亂”後唐朝全面衰微,因此,雖然此時西域的抵抗形勢已經岌岌可危,但唐王朝對於這些留守的大唐將士,已經無法給予實際性的幫助,這些名義上的嘉獎,也僅僅只能支撐一下士氣罷了。

安史之亂後,唐朝爲何丟掉了西都護府和北庭都護府? 第10張

唐德宗建中四年(783年),“涇原兵變”爆發,唐德宗無奈之下向吐蕃請求援兵,吐蕃則藉機要求唐朝割讓今甘肅、寧夏一帶的徑、靈等四州,並要求唐朝正式割讓安西都護府和北庭都護府的西域轄地。唐德宗無奈,只得予以應允,並詔令西域唐軍“遞相慰勉,葉力同心,互相提摘,速圖近路,復歸鄉井,重見鄉親……如有資產已成,不願歸此(內地),亦任便住,各進所安”。

不過,由於吐蕃軍隊出兵後並不積極進軍,反而趁機劫掠今陝西武功一帶,因此唐德宗最終拒絕履行約定。

唐德宗貞元五年(789年),吐蕃軍隊以在怛邏斯之戰中背叛唐軍的葛羅祿部,以及白服突厥作爲嚮導,大舉進攻孤軍堅守的北庭都護府,雖然與唐朝交好的回鶻率軍救援,但卻被吐蕃擊敗。孤立無援的北庭都護府,最終於貞元六年(790年)陷落,北庭節度使楊襲古(李元忠已於786年去世)率領兩千多殘兵退入西州,但次年西州也被吐蕃攻陷,楊襲古則被盟友頡幹迦斯誘騙至牙帳殺害。

由於北庭陷落後,唐朝與安西的聯繫徹底斷絕,因此關於安西都護府的失陷時間,史料並無明確記載。有學者推論,安西最後的陷落時間是唐憲宗元和三年(808年)冬,另有說法認爲直到唐文宗開成五年(840年)隨着回鶻分裂、龜茲獨立建國,安西都護府纔算徹底失陷。

從天寶十四年(755年)“安史之亂”爆發,唐朝再也無力支援西域,駐守於安西和北庭的唐軍,獨自堅守西域地區長達四十年,正如“滿城盡白髮,死不丟陌刀。獨抗五十載,怎敢忘大唐”所言,曾經風華正茂的大唐官兵,在北庭和安西陷落之時,已經是滿頭白髮。

安史之亂後,唐朝爲何丟掉了西都護府和北庭都護府? 第11張

不過,在西域陷落半個世紀以後,歸義軍張義潮於唐宣宗大中二年(848年)在沙州發動起義,歷經十三年苦戰,先後收復瓜州、沙州、伊州、西州、甘州、肅州、蘭州、鄯州、河州、岷州、廓州、涼州等河西、隴右十二州,並重新與大唐建立聯繫。然而,由於歸義軍孤懸在外,唐王朝對於這支軍隊卻是充滿了猜忌,非但未予以支持,反而試圖削弱歸義軍勢力,結果導致歸義軍最終陷入分裂,唐朝也就此徹底喪失了收復河西、隴右和西域的機會。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